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疾病诊断准不准 要问比理科医生

(2011-06-08 12:05:54)
标签:

健康

分类: 寻医问药

P17206             海峡健康导报    (本报记者王君实习生庄清琴)

专家简介》

姚丽青: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全军定量病理学专业组委员,全军病理专业委员会军事病理学分会委员,全军传染病学专业组委员,福建省抗癌协会病理专业组委员,长期从事临床病理诊断工作,擅长肿瘤病理诊断及肾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在淋巴瘤定量病理诊断方面具有较深的研究,在国内外发表了许多具有了较高科研价值的论文。

疾病诊断准不准 <wbr>要问比理科医生
医院中的“法官”,你听说过吗?他们就是病理科的医师。

说起医院的病理科,许多人都弄不明白它究竟是做什么的,有人说,它是搞科研的,也有人认为它就是检验科。实际上,病理科医师也是临床医师的一种,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根据病人身体某个部分的标本对疾病作出诊断,而且往往是最终诊断。

当一个肿瘤病人感谢他的临床医师给他明确诊断时,他不知道,他还应该感谢另一位幕后英雄——病理科医生,他们常常才是真正下诊断的人。因此,病理科医生常被称为“医生的医生”。

科室名片>>

中国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病理科是全军及福建省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病理诊断中心。

中心在福建省病理界亨有很高声誉。科研主攻方向为肾脏病理、移植病理。其中计算机图像病理、超微结构病理、肝、肾穿刺活检病理、器官移植病理标本检验及液基细胞学检查等技术处于省内领先地位;淋巴瘤病理诊断在省内亦达到了很高水准。肾脏病理是中国最大诊断中心之一。

特色项目一:在国内建立了最大的远程肾穿邮寄病理检验网络;特色项目二:计算机图像病理及远程病理应用及研究方面已走在国内同行前列。特色项目三,已率先在福建省建立了良好的分子病理诊断平台,目前已开展了乳腺FISH、大肠癌EGFR和K-ras及HPV 24型RT-PCR、尿液膀胱癌相关基因异常检测。这些检测项目为病人明确诊断及靶向治疗直接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泉州患者被疑患癌 再次诊断“真相大白”

    来自泉州的吴女士40岁,是一家企业的管理人员。不久前,她发现自己排便有些不正常,还有便血的现象。于是赶紧到当地医院做了检查,检查的结果对于她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她被诊断为直肠中分化腺癌(直肠恶性肿瘤的一种)。医生告诉她,切除病变直肠包括肛门是唯一的治疗方法。正当壮年的她不敢想象,要是真做了这个手术,自己以后的生活该怎么办?但是同时她也心存疑虑,因为她自从患病以来,身体的其他方面都还比较正常,也没有消瘦、食欲不振等现象,怎么看都不像是重病人。
    带着疑惑,吴女士来到南京军区福州总院病理科,找到了病理科副主任医师姚丽青,希望再次进行会诊。姚医生立即对吴女士的病理切片进行详细的诊断,凭借丰富的经验,她发现,吴女士的肿瘤组织细胞排列虽然和恶性肿瘤极其相似,但其实仔细观察还是有所不同的,吴女士患的只是一种良性肿瘤:汗腺腺瘤,单纯摘除即可治愈,不用做切除肛门的手术。得知结果的吴女士欣喜若狂地对着姚医生谢了又谢。姚医生也感慨地对记者说,病理科医生的责任重大,一个判断可能就改变了患者的人生,“工作要十足地谨慎,而且要不断学习,才能对自己的诊断放心。可以说每天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敢有一丝疏忽。

诊断中的“金标准” 还原疾病本质

    姚医生说,在病理科,一切工作都是严谨和缜密的。病理科医生的主要工作是对临床送检的所有组织、细胞进行病理学检查,包括各种手术切除标本、抽吸的体液及各种分泌物等。这些标本经大体观察、取材、固定、包埋、切片、染色等处理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细胞的形态变化,从而对病变作出病理诊断。遇到病理学疑难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特殊染色、免疫组化、分子病理及会诊讨论等才能得出结论。

    病理科医生不是大家所谓的“化验员”,而是“诊断医生”。姚医生告诉记者:“病理诊断一直被称为‘金标准’,就是说病理诊断是目前准确率最高的诊断方法之一。”病理诊断之所以具有权威性,是因为它是定性诊断,而CT、B超等影像学方法都只是定位诊断。例如,如果通过片子看到病人肺里有个肿物,但这未必就是癌,医生会要求做进一步的病理检查,以确认是否是癌。因此,病理科所要承担的风险是非常高的,这对于病理科医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病人身体的某部位病变可能有很多种类型,如果一个病理科医生的脑子里只有两三种病变类型,那么他的判断就有可能局限在有限的认识里,出现错误判断的可能性。”姚医生说,所以作为一个病理科医生,不断地积累经验和拓展知识面是极其重要的。眼界开阔了,才能判断得更精准。

恶性肿瘤发病呈年轻化 避免致癌因素是关键

    在工作中,姚医生常要感受因为自己的最终诊断带给病人的狂喜或巨大的痛苦。“但遗憾的是,我们接触更多的是悲哀,因为我们发现,恶性肿瘤越来越多,越来越年轻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呈倍数增长。

    她说,让她印象极其深刻的病人中有一位14周岁就患了肺癌的少女。“她的诊断报告结果是肺小细胞癌脑部转移,已是恶性肿瘤的晚期。”据了解,肺小细胞癌发病的中位年龄是60岁,85%是吸烟者。“世界上还没有报道过这么年轻的肺小细胞患者,而且发现时已经转移到脑部。”而且,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这个病例病理的不典型性。刚开始好多家医院都没有给个明确的诊断,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患儿的治疗。

    姚医生分析,恶性肿瘤是身体基因和外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当今的外在环境的确不容乐观,这位患病女孩在早年生活中就一直有吸二手烟的环境。“我们不能控制肿瘤的发生,但是,我们能做到的是可以尽量避免所有能导致肿瘤的因素,不能有任何侥幸的心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