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福州总院内分泌科专题调研 练八段锦三个月血糖可控

(2010-10-27 15:34:26)
标签:

八段锦

血糖

健康

分类: 健康资讯

14003

福州总院内分泌科专题调研

练八段锦三个月血糖可控

□ 本报记者 林喜芳

 

   “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10月18日早上7时许,记者在福州西湖博物院前看到30多位市民正跟着几位老先生,边念口诀边练习八段锦的功法。而与普通的锻炼群体不一样,这里的练习者中多半都是“糖友”。
    “我们可是和总院的专业医生学过的。”组织者之一潘家榕老先生得意地告诉记者,“后县社区八段锦培训班”从今年5月份成立以来,从最先的三五个人练习,到现在最多时有60多人前来练习八段锦。 

 

专业调研 证实结果

    据了解,福州总院内分泌科已经连续10年定期开设针对糖尿病的教育课程。今年初,科室又开展了八段锦运动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影响的调研,该院内分泌科的护士牛鹏是这个课题的提出者。牛鹏曾是西医院校毕业,到福建中医药大学后,对传统养生方法产生兴趣,跟从老师学习八段锦。“到福州总院内分泌科工作后,看到很多病人不知道如何运动,就很想把中医的健身气功融入到运动教育当中。”她说。
    今年3月1日,自愿报名参加的糖友开始了在总院的八段锦练习。最初的3个星期主要学习动作要领,要求达到动作到位、理论知识合格,同时不能耐受或不能坚持3个月的可以退出。并不断规范动作的准确性,循序渐进地进入运动过程。
    从3月22日-6月22日的3个月内,30名“考试合格”的糖友正式开始了八段锦锻炼的影响调查。此后的每周一到周五的8点半,在福州总院的大礼堂中,“糖友”以标准式的动作开始练习八段锦,每天练习4遍,中间休息10分钟,科室的主任医生和护士轮流到场监督指导。
    “坚持3个月后收获了可喜的变化,参加者的血糖水平明显下降。”牛鹏说,运动前糖化血红蛋白达标者(≤6.5%)的为29.6%,均值为(7.0±0.76)%,3个月后达标率为59.3%,均值(6.63±0.72)%,达标率增长了2倍,例如70岁的杨先生运动前糖化血红白7.5%,运动后6.4%;另一位65岁的陈先生运动前糖化血红白7.1%,运动后6.4%。血糖下降过程较平稳,没有大起大落,但运动中有饮食控制。八段锦运动能很好地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运动期间血糖得到良好控制。

 

自行发起 组队练习

    “我以前只是简单的步行,练八段锦一段时间后血糖基本接近正常水平,药量也有所减少。”看到八段锦运动的好处,参加者潘家榕老先生闲不住了。“这么好的运动方式,应该让更多人知道。”于是,他和另两位老人陈老师、毛先生在社区的帮助下,决定开设八段锦培训班,并邀请总院的医生护士担任指导老师。
    培训班刚开始“挂牌”时,吸引了不少市民的围观。“他们都很好奇什么是八段锦,”发起者之一毛先生说,“当时我们买来音响设备,打出横幅,贴出八段锦的内容宣传单,并主动邀请过往行人加入练习队伍,免费指导。碰上下雨天,就把场地转移到亭子里,风雨无阻。”
    记者观察到这些动作很简单,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所谓运动主要是内运和外动的结合,二者相辅相承,所以不要只是看动作,要结合内在调息的。”毛先生笑着说。在现场,不少练习者也纷纷告诉记者练习后的身体改善情况。
    福建中医药大学副教授鄢行辉说,八段锦和五禽戏、易筋经、太极拳等一样,都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健身方法。八段锦是由8种动作组成,每种动作称为一“段”。每种动作都要反复多次,并配合气息调理(如舌抵上颚、意守丹田)。八段锦的动作一般比较舒缓,适合各年龄段的人锻炼。全套动作精炼,运动量适度,其每节动作的设计,都针对一定的脏腑或病症的保健与治疗需要,有疏通经络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
   “八段锦能有效控制血糖。”很多糖友是冲着这个“口号”来的,但鄢行辉说,不仅仅是八段锦,只要是合理的运动,包括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六字诀等传统养生运动都有帮助。

 

运动合适就能缓解病情

    据了解,国际糖尿病联盟很早就提出糖尿病治疗的5项原则:饮食、运动、药物、健康教育、血糖监测。“众多糖友多重视饮食、药物,对其他3项重视不高,运动疗法是糖尿病综合治疗中最基础的疗法。”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内分泌科徐向进主任告诉记者,其实糖友只要坚持合适运动都可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但前提是严格控制饮食、遵医嘱规律服药。单运动控制血糖也是不行的。运动和饮食又称为控制糖尿病的“两大基石”,只有“基石”稳固,药物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应。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内科护士总长王爱民说,运动方式很多,建议选择有氧运动,例如步行、骑车、爬山等,糖尿病患者最常用的方法为步行,也有许多传统的运动方法,如太极拳、八段锦、健美操等。运动的选择要因人而宜,例如身体素质较差的糖友可能就不太适宜爬山、跳健美操等,建议根据自己兴趣选择合适运动。
    她说,传统运动的优势是全身运动,可能比步行等涉及更多脏器,更适合全身调节。运动看似缓和但是因一些动作要求,也有一定量强度。传统运动的调息要求注意力集中等,这样又能调节患者的心理状况。

 

糖友锻炼多注意

    结束了课题调研的王爱民和牛鹏还是很经常外出到现场指导老人们的运动,“虽然新加入者的动作不怎么规范,但至少让他们改变了一种观念,重视运动对控制血糖的作用。”王爱民说。
    “其实规范的、合理的运动方式对改善病情有很大帮助。”牛鹏介绍,运动强度上,可以以微微发热、出汗为标准,脉搏控制在(170-年龄)。有运动习惯的糖友可坚持每天运动,没有运动习惯的,运动强度开始要小,逐渐增大。判断强度是否合适常用方法,一是自我感觉:运动时不感觉呼吸困难,运动后稍微出汗,15分钟后脉搏恢复运动前水平,自我感觉轻度疲劳,次日感觉轻松食欲增加。
    二是运动心率(脉搏)=(170-年龄)。最好坚持每天运动,间隔不能超过2天。建议糖尿病患者在餐后90分钟进行运动,降糖效果好。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推荐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90分钟的高强度运动。
    运动前要制定运动计划,首先要评估自身的具体情况,了解有无并发症、排除运动危险因素。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糖尿病患者运动前后都要监测血糖,运动前血糖>16.7mmol/L应避免运动。为预防运动性低血糖,应随身携带饼干或糖果等备用。同时为运动安全最好携带血糖仪、救助卡等备用。注射胰岛素的糖友,皮下注射避开四肢同时运动避开胰岛素作用的高峰期,以免引起低血糖。
    运动后定时监测患者的血糖、血压等,做好记录,观察运动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适当对运动进行调整。当运动量增加时,要警惕运动后迟发低血糖的危险,一定要监测运动当晚夜间血糖。运动后注意补充足够水分。运动前后应用5-10分钟做热身运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