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03
重阳节,你会尽一份孝心吗?
□ 本报记者 王君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将至,发展至今,重阳节已成为中国“敬老日”,很多平时工作繁忙的子女都会在这天抽空陪父母过节,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事实上,在“敬老日”没有得到应有关爱的老人却是大有人在。
养老院:回家过节的老人不到5人
记者从漳州市老人疗养院了解到,这里居住了30多位老人,而目前确定能被子女接回家过重阳节的还不到5人。该院工作人员苏女士说,重阳节当天会给老人们分发礼品,也准备活动。“平时在这里怎么都好,但一到了过节,他们还是希望和家人在一起。如果过节时都不能和家人团聚,平时就更难团聚了。”
75岁的孙奶奶在老人院已经住了3年了,儿孙都是做生意的,很少能有时间来看她,今年重阳节也没有人要接她回家。她对记者说,自己现在最想回家和孩子们聚一聚。另一位林阿伯说,他好久都没有和外界接触了,“我要是能回家,吃过饭后孩子们再带我出去逛逛就好了。”
苏女士表示,一些子女确实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接老人回家过节,他们很多人会给父母送些补品表达孝心,但把老人接回家一起吃顿团圆饭对于他们来说才是最有意义的。
学校:别把敬老当成作业
在漳州市巷口小学四年级,记者随机询问了几个小学生是否打算帮家里老人过重阳节,他们有的问:“重阳节是什么时候?我们放假吗?”有的则说:“重阳节是爷爷奶奶过的,我们不用过!”“我妈妈说,过这节那节还不如好好学习。”
但同样在这个班级中,记者得知,有7成的孩子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带大,6成孩子上下学是由老人接送,另外还有许多孩子表示自己家里的家务和三餐都是由老人料理。当被问起是否知道爷爷奶奶的生日,大部分孩子都是一脸茫然。
该班班主任柯老师说,像重阳节这样的特殊节日,老师都会叮嘱孩子回家要向家中老人表达孝心,“但很多学生都把这个事情当作一项任务在完成,并不知道节日背后的意义。”究其原因,柯老师表示,很多年轻家长工作忙,事情多,和孩子沟通的时间有限,更没关注对子女的孝心教育。她也强调,重阳节是一个有着感恩意味的传统节日。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要让下一代学会在敬老、爱老中过节,并把节日里的这份孝心一直延续下去,渗透在日常生活里。
关爱老人,不在形式重在心意
家住漳州市华元小区的张爷爷张奶奶是一对幸福的老人,虽然孩子平时很忙,但从不忘记经常来看望他们,陪他们逛街,吃饭,帮他们做做家务。说起重阳节,他们很开心地表示,儿孙们都已经提前计划好了,“那一天都要回来给我们过节,有个孙女在外地读大学回不来,已经寄了一台豆浆机来了,说让我们俩每天喝豆浆,对身体好!”张奶奶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张爷爷则说,去年的重阳节他们也过得很开心,孩子们一大早就买来了茶糕,带他们到漳州的云洞岩风景区登山,“还请我们吃了一顿西餐呢!”
张爷爷张奶奶的大儿子张先生说,无论敬老的方式是什么,重要的是在于敬老的这份孝心。吃饭也好,出游也好,只要子女诚心孝敬,父母就会高兴。“现代社会,年轻一辈留给父母的时间真是太有限了,希望他们能多抽点时间陪陪老人。老人需要的不是物质,而是由子女陪伴所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