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08
闽菜也要融合创新
□ 本报记者 林锦旺
泉州最新开业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餐馆多为外来菜系,如湘、鄂、川等以辣味为主的国内菜系,泰国菜、韩国菜、日本菜等国外菜系,还有一些融合各种菜系口味的“私房菜式”,而在这些餐馆中,闽菜似乎沦为配角。
记者走访了晋江金玛国际酒店、五洲嘉豪酒楼等星级酒店发现,闽菜仍是酒店主营项目。有人说,做正宗闽菜不易,难以成为家常菜。但研发闽菜长达20多年的名厨佘文专却认为,外邦菜系的涌入说明餐饮业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所以各地本土菜系也就应运而生菜式改良的举措。
他说,一味追求传统强调正宗,反而给人画地为牢的保守感;很多新生菜系出现,大多保持传统菜系之灵魂,取其精髓通过巧妙融合、创新为本邦菜系增辉添彩。许多闽菜厨师,正致力把其他菜系难以比拟的一些传统闽菜特色和优点发扬光大,尤其对刀工、火候、调味更加讲究;而且使闽菜更易接近大众,对于家庭巧手要做出一手好菜而言,具有实用的指导意义。
先学刀工再调味
记者:“剞花如荔,切丝如发,片薄如纸”是对闽菜刀工的美誉,这种神乎其技的刀工起哪些作用呢?
佘厨:追溯闽菜从起源到形成,正是多少代闽厨博采各路菜肴之精华,对粗糙、滑腻的习惯加以调整变异,逐渐朝着精细、清淡、典雅的的品格演变,以至发展成格调甚高的闽菜体系。刀工巧妙、服从于味,传统的闽菜讲究原料滋味沁深融透,成形达到自然大方、火候表里如一的效果,是闽菜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特点。
推荐菜谱:
“萝卜蜇”和“鸡汤汆海鲜”
佘厨:如传统的凉拌菜肴“萝卜蜇”,将薄薄的海蜇皮,每张分别切成2-3片,复切成极细的丝,再与同样粗细的萝卜丝合并烹制,凉拌调料上桌;闽菜烹调过程中围绕原料质地通过刀工处理使之更易入味,例如国宴的“鸡汤汆海蚌”等都是依托细腻的刀工让原料在不破坏营养、口感的情况还原了菜肴原料本质。又形象的诠释了菜肴的冠名的取义。
按原料调节火候
记:家庭主妇在调味方面除了刀工之外,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达到呢?
佘厨:家常菜宴客,首先要分清原料的质地,如原料易熟要清爽鲜嫩,在烹制过程中掌握烹饪时间和火候。
易熟原料:响螺清炒或汆汤。
佘厨:通常家庭主妇把香螺切得厚薄不均匀,水开后又将火关小,螺片倒进去片刻即出。最好用冰水泡凉,防止老化,捞起沥干水分。炒前先吸干水分备用,取汤碗放少许水,加调料和少许生粉一起搅匀;再把一起炒的例如西芹、芦笋等配料炒至断生,放入螺片,最后把调味水倒进去旺火迅速翻炒,下少许油立即出锅。汆汤可根据自己喜好的配料来定,比如潮州大芥菜腩和竹笙焯水后冲凉一起放进小汤碗底,再放入螺片,开餐时把调好味的鸡汤冲入小汤碗即可食用。
耐煮原料:栗子焖鸡肉、红烧排骨等
佘厨:焖、扣、红烧等菜肴的原料相对耐煮、烹制时间稍长,不能切丝、片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