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童近视辨真假再矫正

(2010-06-23 15:03:53)
标签:

保健

近视度数

假近视

儿童近视

刘安

健康

分类: 健康资讯

11902

儿童近视辨真假再矫正
  眼科专家:盲目配镜假近视变真近视,真近视加深度数

                            □本报记者 郑积营 通讯员 魏映双


    让下一代拥有一双明亮、健康的眼睛,是每位家长的共同愿望。然而,一些家长由于爱子心切,当发现孩子视力不好时,在没有明确诊断类别,查明视力下降的原因,就急于给他(她)误戴了近视眼镜,结果往往使假近视变真近视,真近视度数加深。
    近日,记者采访了国家重点专科的省人民医院眼科主任、主任医师刘安。她说,家长发现孩子视力不好,应到正规医院眼科进行散瞳验光查明原因,如是真性近视,应科学配镜矫正;假性近视,无需配镜,通过治疗及纠正不良的用眼习惯可以恢复正常视力;混合性近视,应验明近视的实际度数,再予以配镜。

 

假近视可治疗矫正
    10岁的小梅,近来不仅在课后玩魔方,而且还在家里玩电脑游戏,经常沉迷到半夜。由于长时间、近距离过度用眼,他感觉视力下降,原来坐在第5桌看老师在黑板写的字很清楚,现在只看到白花花一片。他在学校视力检测表一看,原来1.0的E字看得清清楚楚的,现在只能清楚看到0.2的E字。
    小梅原来是个很有礼貌的孩子,但因视力下降看物模糊,老师几次从不远处走过,他都没有问好。省人民医院眼科主治医师徐朝阳是小梅父亲的朋友。近日,他在下班途中遇到了放学的小梅,原来小梅只要远处看到他,便会亲切地叫“徐叔叔”, 他纳闷了:怎么不理自己了,便叫住了小梅。了解他的视力情况,徐朝阳将他带到医院检查。通过小瞳孔验光,小梅300度近视,徐朝阳又予以睫状肌麻痹(散瞳)验光,确诊他是假性近视,用双星明药水点眼,中药王不留行贴其耳穴的肝肾脾等穴位,眼周穴位按摩,并嘱咐他不能再玩游戏,合理作息。2周后,小梅的视力恢复了原来的1.0。
    刘安主任介绍,用眼距离越近,越需要调节才能看清。过多的调节引起眼内、外肌过度紧张,甚至出现睫状肌痉挛,看远时调节也不能松弛,形成远视力下降的“近视现象”,也就是“假性近视”。假性近视只是功能性变化。如果注意纠正不良的用眼习惯,合理用眼,是可以恢复正常视力的。如果孩子长期适应不良照明、模糊字体、距离过近等视觉条件,眼球发生器质性变化,就会发展成近视眼。


混合近视须散瞳验光
    读小学五年级的小李在班上是学习委员,他很刻苦,每天放学回家就俯桌近距离写作业。父母见孩子好学,对他的不良坐姿等没纠正,任由其发展。今年4月,他看东西常要眯眼或歪头用一只眼,看书要将书放得很近,看电视要往前凑,父母带他到眼镜店检测,右眼视力0.3,左眼视力0.2。给他配了左眼250度,右眼200度的近视镜。
     戴上眼镜的小李视力恢复了1.2。然而没过几天,他出现头晕、眼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父母以为孩子生病了,但他哭喊不戴眼镜了,带他来到省人民医院眼科求诊。徐朝阳通过对他进行药物散瞳验光,小李是混合性近视(也称半真半假近视),右眼近视150度,左眼近视100度,但他所戴的眼镜度数也超过实际近视度数,所以才出现上述症状。父母给他重新配镜,小李消除了不适症状。
    刘安主任指出,混合性近视是真性近视与假性近视并存的现象,单靠眼镜店电脑验光,是不行的,因为眼部调节肌肉无法放松,很容易混淆真、假近视。需要上医院进行全面的医学验光,重要一环是药物散瞳验光。在散瞳眼药水的作用下,睫状肌会被麻痹到松弛状态,医生就能准确判断出孩子近视的类别。她提醒,混合性近视应明确诊断实际近视度数,科学配镜,配镜不准确容易让近视度数加深。

 

真近视应科学配镜
    儿童真近视应如何矫正?刘安主任说,真性近视则无法治愈,只能进行屈光矫正,最理想的方法便是配镜。配镜应达到清晰、舒适、持久,综合考虑主视眼调节力、眼位、双眼平衡等,务必做到度数、瞳距、框距准确,注意用眼卫生,可控制度数加深。反之,就会加快近视度数的加深。在第一次配镜后,还要及时复查,追踪视力变化。如果配镜后不及时复查,度数加深时不及时换镜,会造成近视度数不稳定,近视度数不断加深,最终发展成高度或超高度近视。
    近视准分子激光手术,眼球还没有发育完全的儿童是不适宜做这种手术的,年龄要在18岁以上,而且屈光度要每年不加深50度以上;有角膜炎症活动、圆锥角膜、重度干眼症均是禁忌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