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海峡健康导报
海峡健康导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055
  • 关注人气:27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放松一点 再放松一点

(2010-06-03 13:37:02)
标签:

教育

考生

家长

父母

健康

分类: 健康资讯

11702

放松 一点 再放松 一点
临近高考 考生、家长、老师都应给心理解解压
□海峡健康导报记者 黄宝灼

 

    高考即将来临,家长、老师们在督促考生争分夺秒学习时,却很少有人想到他们的心理,有些考生出现考前焦虑、头脑发木、甚至对考试产生恐惧感等。记者采访福建阳光心理服务中心主任、二级心理咨询师林瑞龙。他认为,适度的紧张和焦虑会调动考生的积极性,提高复习效率,有利于考试水平的发挥,而过分的紧张和焦虑则会影响考生的复习和考试,这就需要保持在自己可以控制的度内。

 

巨大压力 产生焦虑
    小杰是闽侯某中学高三学生,高一到高三成绩一向拔尖,保持在班上前3名。可最近,他却觉得自己有“问题”了——会不由自主地想一些平时不想的问题,而且越想越深。比如,看着黑板,就会想人为什么会看到黑板呢?人的视觉是怎么产生之类的问题。为了弄清楚原因,他特意上网查了资料,得到详细的解释后,他还感觉并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为此整天烦恼不堪,非得要弄清楚。
    就在小杰还在纠结视觉问题时,他又想人是怎么听到声音的?为什么会听到声音?许许多多的问题堆积在头脑中,慢慢变的沉默寡言,成绩也直线下降。他感到自己的状态并不能好好学习,渐渐有了放弃的念头。但是高考临近,小杰觉得如果考不好,会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老师。意识到自己问题的严重,他委托老师帮忙找心理医生。
    林瑞龙认为,小杰在压力下产生焦虑,出现这些想法,都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能量宣泄。他说,不同性格的人会以不同的方式宣泄出来。比如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比较理性,只要好好学习即可,并不要求他一定要考多少分,孩子很好学,但产生的压力更大,他会认为自己如果考不好,就对不起父母,压力往往表现在生理上,临考前出现腹泻、头痛甚至发烧等症状。

 

严厉管教 适得其反 
    同样是高三学生的小岚,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她从小学到初中,成绩一直都很好,唯一让她不开心的就是父母对她管教比较严,平时学习成绩和交往都得向父母汇报。
    升入高中后,一次月考成绩没有达到父母的要求,受到了严厉责备。父母给她找了补习老师,并布置了很多功课,每天晚上监督她学习,在短短的几周里,她感到压力太大,自己再也学不好,不想学习了。之后,小岚就要求父母买能上网的手机,并表示只要买手机给她,她就能学好。父母也就给她买了。
    有了手机后,小岚却整天沉迷于手机上网聊天,并经常和朋友出外玩耍,成绩直线下降。每当她玩后回家,父母就严厉责骂她,她越来越觉得父母不爱她了,爱她都是有条件的,就是想要她成绩好。她开始不想学习,不仅逃避父母,还放任生活。
    林瑞龙分析,小岚这种情况是属于另一种心理宣泄,是人在压力下想要隔离这种感受,逃避学习,逃避压力,从上网和朋友玩等方式寻找缺失的快乐,跟她谈到学习,她采取否认、无所谓的态度来隔离压力。这时候,家长要改变,让孩子感到家长是真正的爱她的,不会因为学习不好就不爱她了。
    老师需要给她提供一些切实的帮助,对她的要求细化一点,做到一点是一点,订一个短期的目标,跟她一起具体分析与其他同学的差距,比如跟她说,只要每一科多做对2道题,就能提高几十分的成绩,让她觉得提高成绩不是很难。

 

放松心态 劳逸结合
    如何调整考生心理,让他们有个良好的心态应对高考?林瑞龙认为,考生应该正视压力下产生的问题,不应该采取逃避的措施。
    考生要认识到,在压力下产生的紧张、焦虑都是正常的,因为人不可能都有一个完美的心态。只要放松心态,过好每一天学习生活,劳逸结合,几周后,有些看起来莫名其妙的现象就会自动消失。
    林瑞龙指出,考生害怕高考,无非是害怕结果,所以家长或老师要开导考生先把结果放在一边,高考不是命运之战,而是人生的一次体验,跟平时的考试相比,只是换了个考室和监考老师而已,只要发挥出自己平时的水平,对自己的付出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就好了。
   “当自己感到心理状态很差,无法控制的时候,要学会求助,无论是向家长、老师或者心理咨询师。”林瑞龙说。家长和老师给予理解,部分学生无论成绩看起来差到什么程度,他们都是优秀的,高考无论结果怎么样,只要自己努力去做了,就是对自己负责,也是人生的一次经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