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02
你不了解的
性虐待症
□海峡健康导报记者 黄宝灼
近日,网络上一起性虐案件被迅速传的家喻户晓。那么,到底性虐是什么呢?记者采访了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所心理治疗师詹锦华。詹锦华说,性虐待症(又称SM)是一种非常难以界定的病症,在临床上分为主动受虐和被动受虐两种表现。
难熬的新婚夜
小敏(化名)是个挺招人喜欢的女孩,在福州某IT公司上班,虽然不是美艳动人,但娇小可爱的她在单位也是备受大家喜爱,特别是单身男同事。
在众多的追求者中,小敏看中了平时低调的小严,她觉得老实人靠的住,不会拈花惹草。于是,两人慢慢走到一起。恋爱期间,两人最多也只是牵牵手、亲亲脸之类,从来没有过分的举动,这更让小敏觉得找对人了。见过双方父母后,就顺理成章的结婚了。
新婚之夜,小敏走进梦想中的新房,红色的纱帐下,是心形的双人床,一切都是想象中的那样浪漫。她幸福地在新房内等着丈夫。等所有的客人都送走后,丈夫醉熏熏的闯了进门,小敏走上前去,想要扶他,孰料丈夫粗暴的推开他,然后一巴掌扇在小敏脸上,把她打到床上,接着自己也扑了上来,粗暴的撕开她的衣服,在她身上有拍又掐又咬的。小敏惊恐的使劲挣扎,却怎么也敌不过,反而好像激起了他更大的兴奋。就这样,小敏在丈夫的粗暴下被夺走了初夜……
小敏怎么也想不明白,平时低调老实的丈夫,怎么会突然这么粗野?她希望只是新婚之夜太兴奋了。然而,自欺欺人只能是暂时的,接下来的几天,小敏夜夜都要受着丈夫的折磨。几天下来,小敏伤痕累累,而丈夫坦白的跟她说,自己不这样就达不到性高潮,希望她配合……
跪求妻子施虐
詹锦华分析,像小严这样喜欢对女性施加暴力虐待来刺激性兴奋的,命名为撒德现象(Sadism),中文译为施虐症。相反,被动的虐待症就被命名为马索克现象(Masochism),中文译为受虐症。
詹锦华举例说,国内曾于1990年报告一个“自虐症”的例子。病人男性,35岁。因腰骶部疼痛求医。X线照片发现臀部软组内有针样异物36枚。病人自诉在15岁时受织到歧视,内心压抑,常想以利刃自残身体。有一次自己将缝衣针试探戳刺臀部时,偶然产生性的快感。28岁结婚,性生活虽能维持,但总感到不如针刺所引起的快感强。以后病人多次跪求妻子通过殴打他让自己求得性满足。
“尽管有人认为这个病例应诊断为‘自虐症’。但病人除了针刺自己臀部的痛苦以取得性快感外,还多次要求妻子对他施加痛苦的殴打,实际上他应是一个男性受虐症病人。”詹锦华分析。
性虐症多见于男性
詹锦华指出,施虐症和受虐症都多见于男性,女性活动的特点是被动性和有接受疼痛的倾向。但在临床上女性受虐症极少见到。可能是因为和男性受虐症表现不同的原故。男性受虐症是周期性的,故意地寻求被虐待的环境,从而取得性兴奋和性乐高潮;而女性的表现不是周期的而是持续的,只有在生活中不能忍受时才反抗,所以,女性受虐症被认为是一种生活方式。当然,前提条件是,所受虐待不会很严重。
虐待症的产生原因还不十分清楚。詹锦华觉得,一个人的性冲动走向虐待的路可有两种解释:第一是无论把痛苦加到别人身上或自己亲受,这种虐待症倾向都是原始时代所有求爱过程的一部分,所以,这可能是一种返祖现象。在比人类低级的动物,当雌雄交配时,常表现出各种施虐和受虐行为。例如蜘蛛在交配后,雌蜘蛛便把雄蜘蛛吃掉,公鸡在交配时咬住母鸡头顶上的羽毛,等等;第二是一些性衰弱和阳萎的男人想借此取得一些壮阳或媚乐似的作用,以求达到满足性欲的目的。
不管如何,性虐待症行为不会突然出现在成年人身上。
多发于高知、高薪群
SM许多是发生在高级知识分子与高收入阶层人。詹锦华认为,这是这一类特殊人群身体与心理的双重需要。
詹锦华分析,任何一个人都需要一种心理平衡,高级知识分子和高收入人群,他们经常出入上层社会,他们需要保持形象,很少有机会放松自己,这样很容易长生抑郁倾向与自杀的念头。而SM有种女主男仆的游戏,能让他们有最卑贱的体会,从而达到心理平衡。
另一方面,由于知识分子自尊心强、好面子,因而往往不好意思宣泄和表达情绪,更要面对市场竞争和社会环境的生存压力,当他们达不到所追求的目标时,心理上感到焦虑、失望和愤怒,妻子就成为他们发泄的目标。
性虐游戏或无伤?
关于性虐游戏(SM),我国著名性社会学家李银河对其特征的总结和描述,并指出这是界定性虐与性暴力、性戕害的关键。他认为SM参与者是自愿的,这是虐恋关系与真正的暴力及其施暴者、受害者的根本区别。
在其作品《虐恋亚文化》中他指出,对于SM者的刺激并不是疼痛本身而是等待,有很多受虐者并不真正喜欢肉体疼痛,有些人甚至很反感。所以受虐的快感多是对痛苫的预期,而非痛苦本身。
SM活动对想象力的需求也超过其他一切性活动。性交形式无沦怎样变换,也只是一种动作而已,而虐待活动却是戏剧。一个动作不能构成SM,它需要一系列的事件,而这点事件并不一定与性有关。
专家支招>>
严重者可采用厌恶疗法
对于性虐待症的治疗,目前最常用的是电刺激疗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厌恶疗法。厌恶疗法是为将欲戒除的目标行为(或症状)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达到使患者最终因感到厌恶而戒除或减少目标行为的目的。
“它是应用惩罚的厌恶性刺激,即通过直接或间接想象,以消除或减少某种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詹锦华说。
另外,有些轻度患者不愿意就医治疗,也可以自己使用厌恶疗法以达到戒除或减少行为的目的。詹锦华建议,有这些症状的人,平时可以随身带一个橡皮筋,在有虐待需求或受虐需求时,可以用皮筋弹一弹自己的手或脚,能起到一些克制的作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