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11
3—5月儿童呼吸道疾病及过敏性疾病高发
春季 儿 童 防 病
提 醒
□ 海峡健康导报记者 王君
春季乍暖还寒,容易引发疾病。记者在福州各大医院儿科门诊看到,诊室里挤满了患儿和家长,打点滴的孩子排成了长队。一大早就带孩子来看病的张阿姨说,她的外孙小豆子春节后咳嗽、发烧,一查原来得了肺炎,打了几天点滴才好转,没想到,小豆子的表姐朵朵随后也被查出患肺炎。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陈珊介绍,每年3—5月是儿童呼吸道及过敏性疾病的高发期,这主要是因为天气忽冷忽热,细菌、病毒等繁殖加快,人体抵抗力下降。就诊的小儿多数患的是肺炎、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等疾病。低龄患儿较多,病房里甚至还有一些新生儿。
在春季小儿呼吸道疾病中,肺炎占首位。这是由于婴幼儿呼吸道较短而狭窄,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呼吸道防御抗病能力弱,受寒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就易引起此病。小儿患肺炎后,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时喘、发烧(体温多在38℃以上)、畏寒、哭闹、烦躁等症状。新生儿则常表现为吸吮能力差、呛奶、口吐泡沫、高烧、呼吸快而浅、唇周青紫、皮肤发青,体温可不升高甚至过低。重型肺炎还可出现昏迷、惊厥、抽搐、休克等症状,若不及时抢救治疗,可导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因此家长一旦发现症状,就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不要自行用药。
春季也是儿童过敏性皮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高发期。陈珊提醒,过敏体质的孩子应少接触花粉、动物皮毛、尘螨等过敏原,家中被褥、枕套,地毯、玩具等要时常清洗,保持洁净。此外,食物也能引起小儿过敏,最常见的是鱼虾、蛋类、豆类、牛奶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家长须多加注意。
为了预防春季小儿疾病的发生,陈珊提醒家长们须防患于未然,在生活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调节室内的温度、湿度、空气新鲜度。每天开窗通风3—4次,每次约15分钟,每天用湿布擦桌子、地面,使室内空气新鲜而湿润。
2、每天让孩子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多增加户外活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最为适宜,提高孩子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增强体质。
3、给孩子穿衣要适当,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着要以脊背无汗为适度。由于孩子活动量大、容易出汗,衣服穿得太多,一活动就汗水淋淋,风一吹就易感冒。平时不要给孩子穿太多衣服,让孩子稍微感觉有点冷比较合适。
4、平衡膳食,要荤素搭配,多给孩子补充些维生素、多喝水。
5、按时注射疫苗,如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麻疹和流脑等,提高对传染病的免疫力。
6、讲究饮食卫生、个人卫生,让孩子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习惯。由于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如打喷嚏、咳嗽等,应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和人群较为拥挤的地方。一旦孩子患了传染病,就应隔离,以免传染其他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