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榕城有位普洱茶藏家

(2010-02-04 11:08:25)
标签:

普洱茶

藏家

壶盖

温壶

口感

休闲

分类: 健身休闲

 10115

           

             榕城有位普洱茶藏家
                   典藏“88青饼”深受行家好评
□ 海峡健康导报记者  林喜芳


    如果要问当前收藏什么茶叶最热门,普洱茶肯定首当其冲。普洱茶,有古董茶之称,当年新茶不值钱,品质好的普洱茶,储藏年代越久价格越高。近几年来,随着普洱茶的“知名度”的提高,引发了收藏热潮。福州典藏普洱茶庄的林先生也是好茶之人,就收藏大量的普洱茶,其中“88青饼”深受行家好评。

 

结缘“88青饼”
    福州历来盛行品茶与斗茶之风气,10多年前,林先生就喜欢与众茶人交流品茗认识好茶,他最钟情的就是普洱茶,2005年开始收藏不同仓储地的普洱茶。
    2006年初,朋友从北美带回一桶“89年7542”送给林先生。他和众茶人品尝后,顿觉此茶的回甘与香气和喉韵非常好,后来在交流中发现这就是市场称为“88青饼”的干仓好茶。随后林先生就将朋友一直藏在北美的茶从北美运回国内。据介绍,联合国际有限公司购入云南孟力海茶厂1988年生产的青普洱,编号7542,从1988年至1993年期间的统称为“88青饼”。
    经过两年的研究,陈化的生饼无论从口感和韵底都能感受到深沉而幽雅的果蜜香,老熟茶更是醇美无比,香气透着甘爽的龙眼蜜香,满口生津、温润,喉底渗透着丝丝的甜香和凉气,品此茶才知普洱茶的气、韵、形是如此完美的统一。
    林先生说,收藏普洱茶不能盲目追涨,不能只关注普洱茶的年份,仓储过程的保存也非常重要。惟一的方法就是多喝、多比较。他认为,在仓储过程中,香气保鲜控制法的密封保存最有效,通风过度会使茶香流失氧化过度,低温保存,不会导致茶质受损和木质化;当茶保存到一定年龄要对其“醒茶”,解决太生无转化的问题,接着继续陈化,再次重复密封和低温保存之法。

 

茶价不低懂茶不多
    林先生说,一些好的普洱茶饼的价格从上世纪末每块300元,到如今的每块可达上万元,交易量大了,茶价高了,但普及还不广,喝的多明白茶的人少。据了解,普洱茶既有生饼也有熟饼,有春茶也有秋茶,有乔木也有野生,产区不同,茶的口感也有很大的差别。比如现在云南的产地主要包括大理、思茅(现为普洱市)、西双版纳、临沧等。
    林先生介绍,有人说喝普洱茶能减肥,但饭前喝普洱茶,刺激味蕾,反而会增肥,饭后喝才减肥。用什么样的喝茶器具、冲泡要用什么样的方法、甚至用什么水等,从而提升到艺术化的品茗境界,赋予茶新的文化内涵,以人茶合一的有形茶艺表演阐释了茶道精神。

 

喝普洱茶感受“三韵”
    林先生说:“每个人对茶的敏感度不一样,品茗后的感受也不一样,有些人的后背、额头、手心不自觉地会渗出一股气,甚至前天有个客人喝完后惊叹,他手上的汗毛都立起来了。”
    在长期的品饮过程里,林先生体会最深的应该是茶在口腔中的奇妙变化,他说, “口韵、喉韵、回韵”这三道茶韵体现最完美的是优质陈年中国老茶,老茶经过时间与岁月醇化,圆润内质发挥出的茶香。
    口韵:主要体现在口腔接触茶汤浸润过程中,由苦涩香纯变化所带来的苦转甜、涩化的自然,让口中因茶的芳香而带给品饮者生津,有舒、滑、润之美。
    喉韵:体现在因喉部通过茶汤清润而产生甜韵,更带给自身轻松而愉悦的通畅感受,感念茶滋茶味的美好。
    回韵:老茶在品饮之后让人身心得以放松,精神为之舒缓,喉底如涓涓细润泉涌一样不断从下而上到达舌面,回甘生津之神韵。

 

相关链接>>
北美仓储普洱老茶干式冲泡法
    温壶涤具:先用滚水烫热茶具,主要起温壶温杯的作用,冬季有助于喝到热茶汤;置茶量与口感依据自身口感轻重选择投茶量与出汤时间。
    醒茶:轻缓注水,立即出汤,拿开壶盖,过两分钟以上泡下一汤;由于是紧压茶,这样每泡要充分醒茶,因为活性茶在陈化过程中变化丰富,此法有助于发挥茶的耐泡度与优质口感的释放。
    润茶:轻缓注水,即刻出汤,拿开壶盖,过两分钟以上泡下一汤;由于紧压茶要自然让茶分解以达润茶;
    品茶:轻缓注水,片刻出汤,拿开壶盖,过两分钟以上泡下一汤;每泡品饮以回韵上来品下一道为标准,过5道汤后依次放慢出汤的速度。
    撬茶时注意传统拼配茶要上下饼面都要有,可以达到最佳口感,建议不要整饼撬散来放着喝,一定要密封保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