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青年玩趣味拍卖
服务也可当拍品,所得款捐献公益
□本报记者 林锦旺 张礼珍 文/图
一场别致的拍卖会将于今年圣诞节晚上在泉州上演,拍品除了实物外,甚至还包括陪聊、卖唱、茶艺等服务“产品”。近日,记者从泉州青年促进会获悉,“爱心趣味拍卖会”由该会会员自发组织,每两三个月举办一场,拍品来自会员提供和社会征集,拍卖所得款均无偿捐给公益事业。
泉州青年促进会会长童双燕介绍,策划拍卖会的人员为该会会员,来自泉州电视台、公安局、司法局、电力局、检察院等单位。最初,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将自认为较有价值的物品拿出来,在会员之间展示,对这些物品感兴趣的会员便掏钱购买;后来,他们觉得拍卖会更有意思,便把这些物品当作“拍品”来竞拍,竞拍者也限于会员;再后来,“拍品”得到扩充并不仅限于实物,又加入了各种创意拍品,诸如保姆、家教、茶艺等服务,竞拍者从会员扩展到社会,吸引了不少企业家前来捧场。
“拍卖会最初只有几十人,与会人数逐年增多,最多一场达到300人,多数为25岁到40岁之间的青年人,拍卖所得所有款项均无偿捐给公益组织。”童双燕说。
泉州青年促进会秘书长谢育极介绍,“拍卖会”能具备“趣味”特点,主要体现在“拍品”上。从“拍卖会”开始到现在,实物“拍品”就包括紫砂壶、明星签名的挎包、自己创作的绘画书法作品、自己动手做的木偶刺绣、笔筒等。
更有意思的还是那些服务拍品,童双燕举了几个例子,比如有一名青年觉得自己唱功不错,他可以给“唱功”标出起拍价,竞拍赢家可请他演唱一首最想听的歌曲,“卖唱”时间由赢家决定;又比如有一名单身青年他愿意拍卖自己的时间,代价是与竞拍卖赢家逛街一整天。如果你觉得自己茶艺不错,为竞拍赢家展示茶艺;或者你会修电脑、做家务、养鱼、化妆、设计等,都可以成为“拍品”。
据悉,今年圣诞节拍卖会将征集25件拍品,并分为工艺类、创意类、服务类等5大类。泉州青年促进会将本报作为征集平台,您若觉得手头有合适的藏品或服务可提供出来娱乐大家,请拨打本报新闻热线0595—2259930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