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高发期来临
3类人群更要预防
7502
□ 本报记者 林锦旺
指导专家>>
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 余传星 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急诊内科 林晓红 副主任医师
福州市中医院儿科 肖诏玮 主任中医师
福州市第二医院内科 潘万瑞 主任医师
记者从福建省急救中心、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州市第二医院、福州市中医院、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获悉,
7月以来,因中暑求诊人数逐渐增多,急诊以高温作业人群为主,其次为老年人,还有孕妇和小孩。
专家提醒,福州最热天气来临,中暑高发期也随之到来。孕妇、小孩和老人是中暑易发人群,表现形式各有不同,防治方法也须对症。
室温控制在27度
预防夜间中暑
很多人认为中暑一般发生在正午,近日省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却在夜间九点多钟接诊了一类中暑患者。该患者姓林,今年32岁,是孕妇,据了解由于其家人深信孕妇不宜吹风、吹空调,刚入夏时还能应对,可是连日来高达36度以上的气温使她招架不住,送到医院急诊科时,林某已经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抽搐等症状。
该院急诊科余传星主任医师解释:孕妇作为特殊的人群,在怀孕期间由于长期食用高热量食物等原因比常人更怕热,而传统的不能吹风扇、吹空调等观点则使他们的生活环境中的温度远远高于常人的耐受温度,增加中暑的几率。怀孕期间的女性并非不能吹风扇、空调,余传星指出,空调温度开在27度左右,风扇不要正对着吹,都是可以的。
受凉中“阴暑”
多喝淡盐水
今年11岁的小文,前不久生病了,皮肤湿冷、浑身无力,并伴有咳嗽、流鼻涕等症状,家人带他到福州市中医院看病,该院儿科肖诏玮主任中医师确诊他是中暑引发的感冒。家人不解,这孩子乖的很,暑假以来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家里,很少外出,从不在太阳底下暴晒,怎么会中暑呢?
肖诏玮介绍,小文的情况是中医所称的“阴暑”,即暑天受凉引发中暑的症状,这种情况多数都是由于室内温度过低、室内外温差较大以及夜间保暖不足等原因引起的。入夏以来,肖诏玮每天都要接诊不少“暑天受凉”的患儿。
协和医院急诊内科副主任医师林晓红提醒:家长要尽量减少孩子的户外活动以防晒;要给孩子适当补充水分,最好是饮用一些淡的盐开水;少吃冷饮;食用一些清淡的食物,常吃水果。
暴晒中暑或致瘫痪
防暑药应贴身带
市内各大医院急诊科接诊的中暑患者中,除高温作业人群外,数老年人最多。现年65岁的林依伯,在接送孙女上钢琴培训班的途中过度高热而中暑,让家人无法接受的是由于诱发心肌梗塞而导致瘫痪。
余传星介绍,老年人体质弱,汗腺萎缩,脏器功能开始衰退,在散热不畅、高温和劳累的情况下极易引发中暑,而最为可怕的则是不少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在中暑后则易诱发并发症,严重的还会影响到生命安全。
对此福州市第二医院内科潘万瑞、林晓红也持相同观点,夏季老年人应尽量避免在高热时段,最好随身携带十滴水、人丹等防暑药物,林晓红则指出老年人夏季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多饮水(喝水以少量多次为宜)。
相关链接>>
常用药 消化不良用藿香正气水 应急用人丹、十滴水
余传星指出:有酒精过敏症状的人不宜服用藿香正气水,而应改服藿香正气胶囊;
林晓红表示:十滴水虽具有祛暑散寒、健胃之功能,孕妇却不宜服用。
刮痧 大纽扣头发团也是好器材
肖诏玮介绍:除了铜钱、塑料板外,大纽扣和头发团也是刮痧的好器材,为避免刮伤皮肤,用纽扣、塑料板刮痧时最好包上一层纱布,而刮痧用油则以茶油最为适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