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糖”食品有各种糖
专家教你“看懂”甜味剂
□ 本报记者 林喜芳
6月24日,多家媒体报道了广东省工商局今年第二季度省内流通领域销售的饮料、瓶装水的抽检结果,在近80个批次被抽检的饮料中,饮料质量合格率只有71.8%。在上述质量不合格饮料中有10批次产品的甜蜜素含量超标,占10.8%。其中某公司生产的标榜
“无糖”的“酷牛无糖果味型饮料”等被检出甜蜜素超标。
既然声称“无糖”,又为何有甜蜜素、阿斯巴甜等?记者走访市场后发现,含有甜蜜素、阿斯巴甜等多种甜味剂的食品比比皆是,消费者又该如何选择呢?
调查>>
“无糖”多是无蔗糖
目前,各种低糖、无糖食品总是被标注在显著的位置,给消费者的感觉是食用后对健康更有益,无论是希望控制体重的女性,还是希望控制血糖和血脂的中老年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受它们的吸引。
但是,只要认真阅读食品标签,都会发现各种甜味剂。在福建省中医学院附近的一家药店里,一款声称“无糖”的杏仁露的配料中,记者就发现了安赛蜜。
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食品营养与检测系陈主任说,所谓“无糖”食品,不过是没有蔗糖,并不表示没有其他“糖”。我国大部分无糖产品都用的是高效甜味剂,特别是合成甜味剂,比如安赛蜜、甜蜜素、糖精、阿斯巴甜等。如安赛蜜是一种合成甜味剂,多用于宣称“低糖”、“无糖”的甜味食品和饮料。
按照欧洲国家的通用概念,无糖食品不能含有蔗糖和来自于淀粉水解物的糖,包括葡萄糖、麦芽糖、果糖、淀粉糖浆、葡萄糖浆、果葡糖浆等。但是,它必须含有相当于糖的替代物,一般采用糖醇或低聚糖等不升高血糖的甜味剂品种。
甜蜜素可用但限量
记者发现市场上使用甜味剂的食品不在少数,劲浪口香糖和喜之郎乳酸果冻等均含有甜蜜素。
根据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甜蜜素可以用于可乐饮料,不过有限量要求,最大使用量为0.65g/kg。甜蜜素用于蜜饯等产品比较多。
根据上述标准规定,“甜蜜素”可以作为甜味剂,其中,酱菜、调味酱汁、配置酒、糕点、饼干、面包、雪糕、冰淇淋、冰棍、饮料等食品的最大使用量为0.65g/kg。
陈主任说,甜蜜素、安赛蜜、糖精等合成甜味剂既便宜又稳定。但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它们对于控制体重和糖尿病有好处。
她说,目前我国使用的合成甜味剂在食品中的添加数量和范围都有国家标准把关,不超标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提醒>>
木糖醇并非多多益善
在福州五四中路的几家“无糖食品”专卖店,记者发现,几乎所有针对糖尿病人推出的食品中都有木糖醇。许多人因此认为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木糖醇多多益善,但其实不然。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营养门诊副主任营养师余良珍说,虽然木糖醇作为一种功能性甜味剂,代谢速度快,但它只是“食品”。
木糖醇和葡萄糖一样都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碳水化合物,它并不能替代葡萄糖而改变体内的代谢紊乱,也不能降低血糖、尿糖,改善糖尿病的临床症状,而且木糖醇吃得过多会导致血中甘油三酯升高,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因此,糖尿病人也要控制木糖醇的摄入。
看配料表 少选甜味剂
余良珍说,消费者一定要看标签上面的配料表,是否含有“糊精”、“麦芽糖”、“淀粉糖浆”、“玉米糖浆”等词。只要有糊精或来自大米白面的精制淀粉,就会有热量,就会升高血糖。因为它们既和白糖一样会快速升高血糖,又和白糖一样容易令人发胖,对于糖尿病人和减肥者来说,一样是不适宜的。
在含有糖醇的产品中,尽量少选择含有“阿斯巴甜”、“甜蜜素”、“安塞蜜”等甜味剂的产品。
总之,消费者绝不能因为某种食品标记“无糖”,就放纵偏吃某种食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