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早治可痊愈
世界肝炎日专题
□ 本报记者 张雅婧
66-11
目前,世界各国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患者接近5亿,占全球人口的1/12。我国是病毒性肝炎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每年近30万人死于肝脏相关疾病,如肝硬化、肝癌。今年世界肝炎日宣传活动的主题是“我是第十二个吗?”意在向公众传递这一警示:即全球大约12个人中就有一个是病毒性肝炎感染者(包括乙肝和丙肝)。
专家简介>>
郑玲:福州市传染病院医务科科长、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传染病临床诊疗、教学、科研工作,擅长各型病毒性肝炎及相关疾病、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中毒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肝胆疾病的诊治。
门诊时间:每周三上午。
记者日前从福州市传染病医院获悉:近年来,福州地区丙型肝炎(HCV)感染者人数呈增多趋势,新报告的丙型肝炎感染病例数逐年增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丙型肝炎的感染率约为3%,约1.7亿人感染了丙型肝炎,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我国一般人群抗-HCV阳性率为3.2%。
多无症状易漏诊
福州市王先生每年都进行常规体检,身体从未发现问题。近日,他一直感到疲劳乏力、恶心、腹胀。于是,他来到福州市传染病医院就诊。检查结果表明,他已由慢性丙肝发展为早期肝硬化。据该院副主任医师郑玲介绍,这类肝硬化病人不少,导致肝硬化的病因很多,丙肝是最易被人们忽视的。
丙型肝炎是由丙肝病毒(HCV)所引起,大多数丙型肝炎感染都是无症状的。少数引起急性肝炎的患者,其症状也比甲肝和乙肝急性肝炎的症状轻。危险的是,感染丙肝病毒后形成慢性感染的比例很高,并且很有可能发展成肝硬化。
病毒传染三途径
郑玲说,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输新鲜血浆、凝血因子、血小板浓缩液、白蛋白血制品等都可能引起丙肝,尤其是1993年以前输过血或者使用过血制品的人;使用过未经严格消毒的非一次性注射器、牙科器械、内镜等,或与丙肝患者共用剃须刀、牙刷,曾经有过文身、文眉、穿耳环孔等皮肤黏膜损伤的人都易被传染上丙肝。很多人以为只有输过血的人才有可能感染丙肝,但实际上有1/4的丙肝患者没有明显输血史;有过不洁性生活史,或者有多个性伴侣,也会造成感染丙肝。另外,宫内感染也是其传播途径之一。产时及产后感染以及母亲患者带病毒的唾液也有可能是母婴传播的传染途径。
临床无丙肝疫苗
对于丙肝的治疗,郑玲说,当前国内外最佳的治疗方法是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干扰素又分为普通和长效两类。长效干扰素半衰期可长达40小时,相当于目前使用普通干扰素的10倍,对病毒可产生持续的压力,每周只需注射一次。由于丙肝的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而且干扰素的副作用较多,所以丙肝患者应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切不可自行购药注射。
郑玲提醒,由于丙肝病毒变异快,目前尚无丙肝疫苗用于临床,要远离丙肝关键在于预防。非必要情况下不要输血;即使需要输血,必须用正规血站提供的血。注射时严格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不文身、文眉、穿耳环孔等。远离毒品。避免不洁性行为,行房时尽量使用避孕套。丙肝患者的家人,要做好个人和环境的消毒防护等,保护皮肤伤口,避免病毒侵入。
早期诊治可痊愈
丙肝病毒对肝脏破坏非常隐蔽,很多丙肝病毒感染者的肝功能检查经常表现为正常,加上丙肝的症状不明显,使人们忽视就诊,因此耽误了治疗。丙型肝炎虽然有部分患者可以自愈,但是人体一旦感染丙肝病毒,没有及时治疗,就容易转化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的几率比患乙肝高。
但丙肝的抗病毒治疗效果远远优于乙肝,只要早诊断、早治疗,规范用药,大部分丙肝患者是可以治愈的。因此,丙型肝炎患者在确诊之后不必恐慌,积极配合治疗,就能够很大程度地避免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