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本土武术奇葩
□ 本报记者 周玮 文/图
65期08版
在福建师范大学附近一个小区里,记者远远就看见一群男女身着白色练功服,打拳飞腿,舞刀弄棍,好不热闹。走近细瞧,原来是鸣鹤拳俱乐部习武者正在郑锦程副总教练(省鸣鹤拳研究会副会长)带领下切磋武艺。习武者们分别展示了鸣鹤拳“柔箭”、“中框”、“对练”、“八步连”等套路拳法,令人大饱眼福。
现场习武者不仅有中老年人,还有青年人,其中不乏女大学生。郑锦程介绍,练习鸣鹤拳的都是一群武术爱好者,大家定期聚集在一起习武健身,交流切磋。
一旁观看的福建师范大学的一位老师不禁拿起相机拍照。他说:“现在了解传统武术的人不多,应该加大宣传,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身边宝贵的文化遗产,有机会我也要学习鸣鹤拳。”
白鹤棍术按摩
舒筋活络健体
在福州台江上下杭、小桥下道一带,至今还流传着关于鸣鹤拳一代宗师余宝炎(原福建省武术协会委员、福建省鸣鹤拳研究会会长、中医骨伤科名医)当年惩奸除恶、悬壶济世的轶事。余宝炎为进一步把鸣鹤拳发扬光大,于1982年首创福州市鸣鹤拳研究会,1986年创建了福建省鸣鹤拳研究会。据说,学过鸣鹤拳的人都能益寿延年,近代鸣鹤拳传人有多人活到百岁。
记者专访福建省武术协会理事、省鸣鹤拳研究会会长兼总教练余丹秋,请他介绍习武健体养生之道。他介绍,鸣鹤拳相传由福建永春白鹤拳衍化发展而来,逐步形成福州鹤系中的鸣鹤拳,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支脉繁衍遍及世界各地。鸣鹤拳创始过程充满神奇色彩,更为人们津津乐道。追根溯源,鹤拳由清朝初年方七娘始创,该拳法以鹤形为拳,充分演绎了白鹤声息、觅食、飞、跃、鸣啼、御敌、搏击的灵鸟形象。
白鹤棍术是传统的搏击技术,在总结前人拳诀招式的基础上,余丹秋的父亲余宝炎把中医理论融汇进白鹤棍法。这是疏通经络血脉的滚压按摩法。该棍法简单易学,老少皆宜,适合普通人在家锻炼。长期练习此棍法,可缓解由腰、腿、颈椎劳损而引起的疼痛,达到祛病强身的效果。
闽台高手交流
发扬传统武术
鸣鹤拳爱好者在历届各级武术比赛中屡获殊荣。今年3月,在福州市武术协会举办的“国际冲绳刚柔流空手道演武大会”上,他们又获得了1金、4银、2铜的成绩,并荣获技术风格奖、优秀组织奖。
据悉,5月16日到20日,海峡两岸传统武术交流大赛将在厦门大学体育馆举行。本次比赛作为首届“海峡论坛”的系列活动之一,吸引了众多武术高手报名参赛。福建鸣鹤拳研究会余丹秋总教练、黄书超领队一行6人将出席此次盛会。赛事结束后,台湾武术运动员将来榕与福建鸣鹤拳研究会进行交流。
余丹秋指出,鸣鹤拳不仅可以增强体魄,也能锻炼意志品质,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习武健体养生的行列。
他表示,将利用此次海峡两岸传统武术交流大赛的机会,闽台携手把传统武术发扬光大。目前,福建省鸣鹤拳研究会已申报鸣鹤拳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案例
李大叔是出租车司机,虽然个子不高,但是皮肤黝黑、身体壮实。他说,由于长年呆在狭小车厢内开车,自己患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病初期,咬咬牙还能忍得住疼;病情严重时,推开车门下车这个简单的动作,却花费几分钟才能完成。一次机缘,他经人介绍结识了郑锦程,于是拜他为师,开始学习鸣鹤拳。如今十年过去了,不仅练得一身好武艺,而且困扰多年的腰椎病痛也离他远去。
从事医生工作的谢先生每天都坐在诊室里给患者治病,很少有时间锻炼身体。久而久之,1.73米的个头,最胖的时候体重达到85kg,给工作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如今,练习鸣鹤拳已经1年有余,他脸色红润,体重也下降到75kg。谢医生说:“我练了一段鸣鹤拳后,感觉浑身上下精、气、神又回来了,现在每天上班前练上1小时,一整天工作都精神饱满。”
练习鸣鹤拳的各位师傅谈得最多的就是他们身体状态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精神饱满、手脚灵活。
招式>>
余丹秋介绍了几招适合在家锻炼的白鹤棍术按摩法,长期练习,能疏通经络。(所需棍棒长170cm
直径3cm)
颈部按摩
两腿张开略比肩宽,膝盖微屈,伴随脚步呈“弓”字部站立。双手持棍将棍棒紧贴颈部与耳后侧,左右手上下交替转动棍棒。
腰部按摩
马步站姿,反手持棍,将棍棒紧贴后腰处,棍棒与地面呈45°角,摇摆身体;或将棍棒紧贴背部从上至下滚动按压。
腹部按摩
“弓”字形站立,左手正手持棍,右手反手持棍,棍棒与地面呈45°角,顺着腹部滚动棍棒。
腿部按摩
双腿下蹲,呈马步姿势,正手持棍,将棍棒紧贴大腿,从大腿处往小腿处滚动按压;或将棍棒置于小腿肚后侧往脚后跟处滚动按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