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心理咨询猛增
以焦虑情绪居多
我省高校心理专家支招疏导
□ 本报记者 王陈姗
胡廷彬
61
记者从福州各心理咨询机构了解到,最近每天都有不少考生及家长前来咨询。
福建省高校心理健康培训中心心理工作室主任林瑞龙说,他们普遍反映心理紧张、心理压力太大等,有的甚至患了焦虑症、抑郁症。
现象
尖子生厌考逃学
“徐浩(化名)连续好几天下午都没来学校。”接到老师的电话,徐先生感到突然。儿子是守纪的学生,成绩也名列班级前茅。在高考临近的节骨眼上怎么会无故旷课?但徐浩最近话确实变少了。经过交流,徐浩坦白逃学两个下午。他说班级几乎每天下午都会安排考试测验。前段时间他考得很不好。于是他索性下午不去学校。
成绩不理想自虐
福州市某中学高三年级邹丹成绩在班级排名中上游。高考前的几次校内综合模拟月考,她的成绩都不理想,甚至掉到班级20名外。重重压力下,她采取了一种特殊的“放松方式”:用铁制资料夹夹自己手臂。每次痛过以后,心里轻松、平静不少。
压力大经常失眠
福州三中高三学生小林说,进入下学期后压力越来越大,“压力来自各方面,比如某一类型的题目老是做不好,别人的成绩比我高等。”她说,如果我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爸妈就会唠叨,说这么关键的时候还想着玩。
“如今,在学习上我争分夺秒,还是感觉时间不够,自己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常常感觉心慌,失眠是常有的事情,而且也会变得不爱说话,周围一些同学也会这样。”
原因
福州东方心理研究所主任毛朝灼指出,无论是旷课还是自虐,都是考生备考过程中压力过重、焦虑、脆弱、不自信的表现。
林瑞龙说,考生常把所有的思维都放在高考上,难免每天所思所想都是习题,难以排解。
“考前紧张是普遍存在的,家长和老师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帮助考生减轻心理负担,以平和的心态面对高考。一味强调“一考定终身”和失败的严重后果,非但不能起到激发学习动力的作用,反而容易引起焦虑情绪。”
应对
针对考生常见的失眠等问题,林瑞龙和毛朝灼推荐了几种放松法:
肌肉放松
取舒适坐姿,双手自然地搭在椅子两侧扶手上。闭上眼睛,紧握双拳,握紧,再握紧,将注意力集中在手臂肌肉的紧张感上,保持这种紧张感十秒钟(默数1~10),突然松开紧张的肌肉,用心体验放松的感觉;接着绷紧大腿肌肉,绷紧,再绷紧,保持这种紧张感10秒钟(默数1~10),突然松开紧张的肌肉,用心体验放松的感觉;接着咬紧牙关,咬紧,再咬紧,保持这种紧张感10秒钟(默数1~10),突然松开紧张的肌肉,用心体验放松的感觉。感到紧张情绪缓解后,立即投入复习或考试。此方法简单有效,不受时间地点限制。
深呼吸放松
先做3个深呼吸:吸(想象吸入的是新鲜的空气),呼(想象呼出的是身体里的废气和自己紧张的情绪);接着在心中默念:我紧张是很正常的,紧张能使我精力更加充沛,是对我有好处的;接着再做3个深呼吸,再次默念同样的一句话。这种方法可在最容易引发考试紧张体验的关键场景时使用,此法有助于缓解现场紧张的情绪。
成功联想
可以联想回忆自己某一次取得优异成绩的经历,注重细节的联想,如当时老师说的鼓励话语、同学们羡慕的神情等;也可联想成绩拔尖的同学平时在考场上气定神闲、胸有成竹的神态。
用脑过度 多做运动
林瑞龙指出:“适度的身体锻炼,能保持机体的活力和大脑的兴奋度,增强考生的斗志,增强心肺功能,调节内分泌平衡,转移对紧张焦虑的注意力,改善睡眠质量。实践证明,适当的身体锻炼是缓解考试心理压力的最佳方法。”
进入温书假
调节生物钟
林瑞龙说,“一般考生为了放松心情,在复习阶段喜欢通过听音乐、吃零食、看电视等方式缓解紧张心态。可到了温书假期间,这些放松方式该换换。”考生每天在做模拟试卷时要让自己进入一个模拟考试状态。“这个时候就应该根据考试的时间来作息,通过几天温书假的调节,保证在考试期间使头脑处于最佳状态。还应注意调节情绪周期,使考试那几天处于自己的情绪兴奋期,有利充分发挥生理和心理的潜能。”
家长>>
整天念叨
适得其反
陈虹(化名)中考时以优异成绩考入了福州某重点高中,高一、高二时成绩平稳,均在年段前30名。去年,她的表哥被复旦大学录取,父母就整天对高三的陈虹面前念叨着表哥的辉煌成就,“你要向表哥学习!”“都是一个高中的,你可不能输给表哥啊!”父母还查看陈虹的学习成绩,常常打电话给班主任了解情况。陈虹渐渐感觉力不从心,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晚上也睡不着,成绩开始下滑。
专家>>
别把焦虑传染给孩子
林瑞龙说,面对高考,大部分家长比学生还紧张。
首先,有的家长在高一、高二时不怎么重视孩子饮食,到了高三却经常给孩子吃补品;有的孩子可能平常会做一些家务,到了高三父母就完全不让孩子插手。有些家长频繁和老师联系,力求完全了解孩子的情况;还有的家长常常找孩子“谈心”,说“考上好大学才有前途”等。一些家长甚至把孩子的高考与自己人生目标的实现相挂钩,如“爸妈的希望全在你身上了”等,平添了孩子的心理压力。
林瑞龙建议,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应是合理的,应符合考生的实际水平。否则,家长期望越大,考生焦虑越高,失望就越大。再者,家长要卸下压力,调整情绪。不要训斥、埋怨,也不要过多谈论考试,注重创造温馨的家庭气氛,以幽默的谈话方式交流,淡化紧张气氛。另外,孩子经历一场考验,而家长能做的就是真诚的陪伴,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最后,饮食方面做到营养健康而不搞特殊化,促进孩子食欲,预防感冒、中暑、腹泻及其它疾病。
成功案例>>
平和心态让他在高考中胜出
张欣(化名)去年以高分考入了南京理工大学,他母亲回忆儿子高三复习时的情景说:“这孩子心态特别好,每次问他要考什么学校时他都说‘到时候再说,现在就管学习。’生活也很规律,每晚10点半准时睡觉,周末准和同学出去打球。我也没有怎么要求他,我相信他可以管好自己的学习。”
林瑞龙指出,考前心态放松是很重要的,自我期望与实力相当时,更容易发挥正常水平。但也不能太放松,适度紧张有益无害,当对未来有所担忧时,就会调动身体的能力来应对压力,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