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长咨询营养门诊,专家提醒
走出考生饮食误区
□ 本报记者 林喜芳 实习生 郑志聪
61
近来,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营养门诊咨询高考生饮食的家长不断增多,该门诊主任余良珍说,大多数家长都会问“吃什么好”和“什么不能吃”。她指出,家长应该坚持平衡膳食、食物多样化的原则,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饮食习惯。
荤菜高汤为主
考前学习紧张、消耗大,不少家长担心孩子营养不足,变尽花样,佳肴美味供应不绝,甚至整天以大鱼大肉伺候考生。
这两个月来,福州鼓楼区陈女士的孩子吃肉有点腻,于是她就每天熬各种汤给孩子喝。她说,营养都在汤里,这样孩子不吃肉也能补充更多营养。
家长自述:(福州鼓楼区后县社区永同昌公寓 林奶奶,孙子现为北京邮电大学二年级)
我当时全程安排孙子的饮食,坚持清淡的饮食原则。早餐是一包牛奶、一个鸡蛋、一个馒头;午饭和晚饭一般准备三菜一汤,除了偶尔炖排骨,以海产品为主,猪肝、田鸡肉、番鸭、虾、墨鱼这些菜变着花样煮给他吃,量不多,但多样化。青菜类的更不可少,1天保证1个苹果。
除了白开水,各种饮料都叮嘱他不要喝,方便面、油炸食品更是不让他碰,零食以糕点、蛋黄派为主,晚上睡觉前喝点牛奶。也从来不给他吃保健品。
专家:清淡饮食为宜
余良珍说,家长一定要了解孩子的饮食喜好,不要刻意去改变孩子的习惯。如果每天都是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孩子的肠胃并不适应,还有可能导致腹泻、食欲不振、大脑思维不敏捷等现象,大脑消耗的能量主要是糖类,而非脂肪。因此,考前饮食以鸡鸭鱼肉为主也并不明智,清淡低脂才是正确之道。
一些家长认为喝汤比吃肉有营养,这是错误的。因为原料中有水溶性的营养素和非水溶性营养素,水溶性维生素C、矿物质部分进入汤内,但非水溶性的蛋白质90%至93%仍留在肉里,汤里含量不足总数的10%。因此鱼肉炖汤后的营养大部分来自原料。
临考换食谱
学生自述(福州大学一年级林同学)
回想起去年的高考,我还心有余悸。平常只吃麦片或粥当早餐,牛奶也只是偶尔在晚上喝,在考前一个月,母亲特地嘱咐我早上也喝瓶牛奶。6月8日早上,喝完牛奶后我就觉得肚子一直在翻滚,加上紧张,导致整个上午的数学考试状态都不是很好。
专家:考前换食谱是大忌
余良珍说,日常饮食规律不要改变。一般的家庭饮食营养都足够,不必为高考再作特殊安排。考前食谱大变脸,肠胃需要适应期,反而容易影响身体状态。考前3天更不要吃一些不熟悉或不经常吃的食品”,少吃容易产气、产酸的食物,如韭菜、地瓜、碳酸饮料等。
保健品进补
为了给孩子提供足够的营养,家长们不仅在饭桌上费尽苦心,还不惜花费大量金钱为孩子挑选补品。日前,在南京军区福州总院附近的一家药店,当记者说起要为高考生购买保健品时,销售员就推荐好几种产品,并介绍,近来这些补锌、补钙、补脑的产品都卖得特别好。
专家:运动健身更重要
许多家长将服保健品视为补充营养的最佳途径。对此,余良珍说,保健品绝非万能,而且并非所有的考生都适合
“享用补品”,保健品也有因人而异的问题。
她指出,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利用课余时间参加锻炼,增强抵抗力,比进补更重要。
食谱推荐
余良珍推荐了考生三餐食谱(肥胖、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学生需要到门诊个例咨询)
主食:300克-500克
鱼类/肉类:100克-200克
奶类:250克-300克(不习惯喝牛奶的学生可以用豆浆、红枣花生汤等代替)
豆类:100克
蔬菜:1斤左右(蔬菜可以代替水果,但水果不能代替蔬菜)
水果:150克-200克(相当于1个苹果或1个梨)
饮用水:多喝水,但要少量多饮,不要等口渴了才去饮水,切忌以喝饮料代替喝水。
夜宵:适当喝些小米粥、牛奶(有助睡眠)
其他:少嚼口香糖、不喝碳酸饮料、不吃油炸食品
答疑解惑
用眼过度补什么?
多补充维A食物,如西红柿、胡萝卜等,还可适当补充些鱼肝油。配合做眼保健操进行按摩能很好地缓解眼部疲劳。
熬夜怎样补充营养?
考生的宵夜要以能被快速分解为葡萄糖的淀粉类食物为主,辅之以含蛋白质、维C丰富的鸡蛋、酸枣、山楂等。但要在睡觉前1小时进食,不会对肠胃造成负担影响睡眠。
厌食怎么办?
要到医院检查厌食的原因,并请医生作针对性营养指导。一般饮食宜清淡、细软、易消化,如小米粥,汤粉等作为主食,加上紫菜蛋花汤或青菜猪肝汤等补充营养。
吃什么零食较好?
可以把水果当零食,还可选择花生、瓜子、杏仁等坚果,对补充大脑需要的能量、维生素和磷脂很重要。但不能进食太多。
需要吃人参吗?
人参有“大补元气”之功,但不适合生长发育期的学生。没必要用人参泡开水喝,在炖汤中适量放一点调味就好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