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缺陷占患儿50%以上 一些疾病胎儿阶段是最佳手术期
我省离胎儿手术有多远?
■福建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贺晓伟
■福建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郑伯禄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王守森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儿外科主任 陈小华
□ 本报记者 林锦旺 实习生 吴丁贵
通讯员 陈媛媛
12月5日早上,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儿科监护室,出生刚满34天的林丰(化名)贪婪地吸吮着护士喂食的牛奶。这一天,离他接受手术时已半月,他右侧额颞部上的U形缝合口正在愈合中。
“右侧额颞入路脑室内肿瘤切除术”,该手术的完整名称,在手术记录单“年龄”一框内写着“19天”。据报道,这是国内实施的年龄最小的颅内肿瘤切除术。神经外科博士王守森是这次手术的主刀,术前他的手术小组在虚拟系统中模拟该手术百遍以上,预见的困难主要在于麻醉和输血。
“麻醉需要静脉注射,但他的静脉薄且细,对麻醉师而言是巨大挑战;另外,他的全部血液还不足290毫升,术中失血哪怕一滴,若输血没及时跟上,都是致命的。”
“如果在胎儿时期进行手术,这些困难就迎刃而解了。而且颅内肿瘤越早切除越好。”王守森谈及胎儿手术优势时说。
1981年,美国外科医生哈里森为一名胎儿清除了尿道堵塞病症,开创了胎儿手术的先河。
胎儿手术,就是对还没有分娩的孕妇子宫内胚胎进行的手术。
近日,在南京举行的全国小儿心胸外科学术会议透露,国内的专家已经着手研究了近10年,就纯技术而言,胎儿手术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但到目前为止,国内还只存在于实验阶段。
胎儿手术的意义在哪里?多少年后该项手术可以在福建省内开展?存在哪些难题?
现状
出生缺陷占患儿疾病50%以上
据卫生部监测结果显示,在我国每30秒就有一个缺陷新生儿,就2001年至2006年,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上升,每年有多达80万至120万出生缺陷儿,占全部出生人口的4%到6%,其中包括约22万例先天性心脏病,10万例神经血管畸形,5万例唇腭裂等。
就门诊和手术而言,据福建省立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医师贺晓伟介绍,新生缺陷儿占了门诊和手术的5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小儿外科主任陈小华提供的数据是70%—80%。
“当孕妇在接受产前B超时发现胎儿有缺陷时,用什么办法可以弥补呢?”记者问。
“除非进行胎儿手术。”接受采访的4名专家意见一致。
当问及“如果胎儿手术可以开展的话,不就可以大大降低新生缺陷儿的数量?”时,记者听到了两种不同的看法。
观点 “很多孕妇不必人工流产”
有些孕妇在B超检查被告知胎儿具有缺陷时,通常左右徘徊:“是生下来,还是打掉?”生下来后手术较有把握的疾病,贺晓伟便建议生下来,而出生后手术成功率在50%以下者,她则劝其打掉。因为像颅内肿瘤、重度肾盂积水等,母亲将要承受患儿可能死亡的压力、患儿诸多后遗症的费用等。
“理论上胎儿手术可以遏制恶性疾病对胎儿的侵蚀,尽可能杜绝后遗症的发生,孕妇不用被迫流产。”但贺晓伟也承认,这不过是理想中事。
“胎儿手术适应范围很窄”
福州儿童医院副院长郑伯禄曾经为一名才2天的新生儿实施了先天性食道闭锁手术。另一名患儿,5个月体重才2.8公斤,还不如刚出生的孩子。分别是他手术的最小和最轻的患儿。
以此为例,郑伯禄想证明“新生儿手术与疾病有关”,即手术时间主要与疾病有关,与年龄无关。有些疾病必须早发现早治疗,有些疾病年龄越大手术风险越小。
“绝大多数病种完全可以在出生后解决,胎儿手术的范围毕竟是有限的。”但他强调在这个范围内,胎儿手术的优势还是存在的。
优势
胎儿手术操作更简单
郑伯禄分析,首先是环境不同,胎儿处于一个较为封闭的子宫内,营养来自母体的自然输送,不用担心无人喂食而挨饿。而新生儿身处变化多端的大自然。另外,胎儿不用呼吸,全血液循环足够维持生命。新生儿必须建立呼吸,他一部分体力消耗在与外界的交流,机体应急能力以及耐受性差,防御机制薄弱。
若手术的话,新生儿比胎儿薄弱的地方在于手术创口更易感染,因为麻醉时间相对于成人要短,决定了手术时间要短,对施行者的技术要求更高。
为19天的林丰成功切除颅内肿瘤的王守森兴奋地说,“术前胎儿就不用麻醉了,将麻醉师的挑战化解了;术中胎儿免不了失血,孕妇的血液源源不断输送,又将输血师的风险消除了;术后只要给孕妇补充营养就行,胎儿无需喂奶和护理。”
王守森还表示,胎儿手术会比新生儿手术简单许多。
对此他解释,对于一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外科医生来讲,开腹并为胎儿开颅进行手术不成问题。而除了开颅手术以外,专家们认为胎儿手术的主要方式还是利用宫腔镜。
技术
以宫腔镜手术为主
“要是胎儿被检查是颅内肿瘤时,唯一办法就是开颅用电源手术刀将肿瘤切除,即使胎儿也不例外。”王守森总结完,以林丰为例,详细解释胎儿的开颅过程。
按常规切开孕妇的腹部,切开子宫,因为林丰肿瘤生在右脑,所以需要在右侧额颞处用手术刀翻开一块头皮,开一个长宽分别为5cm和4cm的U形“窗口”,接下来改显微镜下操作,逐步将肿瘤切除。
除了颅内肿瘤外,神经外科出现的新生缺陷还包括脊柱裂、先天性脑积水等等。王守森承认,如果全部能够通过微创技术解决效果最好,因为传统的开腹手术就像拔地瓜必须对地瓜旁的土有所松动一样,后遗症比微创技术更大。
贺晓伟、郑伯禄和陈小华3位专家不约而同地以“先天性肾盂积水”为例构想用宫腔镜进行胎儿手术的过程,该病被公认为胎儿手术开展最有意义的地方。
需要3根管子,破入孕妇腹腔进入宫腔,最后从3个不同方向插入胎儿体内,其中宫腔镜只比一根大针稍大,上面安有一个小型摄像头,将胎儿体内情况投到显示屏上。手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用肾盂成形术改变肾盂与输尿管连接狭窄,一是将积水抽出孕妇体外,以降低肾脏的压力。
郑伯禄告诉记者,宫腔镜手术运用于胎儿,目前在国内只存在于实验阶段。陈小华则认为,宫腔镜手术的实施必然在腹腔镜手术之后,因为省内目前就新生儿而言,还从未开展过腹腔镜手术。胎儿手术用于临床对我省而言还非常遥远。
“尽管胎儿手术不无优势,但我们还没有开展它的冲动。”郑伯禄坦言。
展望
困难重重,但五六年后可能开展
王守森说,胎儿手术涉及的问题是广泛的,其中还包括伦理问题,实行该手术假如失败,外科医生不仅仅在行为上具有负罪感,而且将可能遭致伦理上的谴责。
贺晓伟指出,孕妇的麻醉、胎儿的失血、手术后孕妇须继续怀孕等等,胎儿手术需要考虑的环节太多。在此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微差错,都将可能导致最严重的后果,轻则导致孕妇流产,重则导致两条生命死亡。手术本身是有风险的,胎儿手术的风险更大。
陈小华介绍,政府对小儿外科并无经费投入,全国范围内小儿外科医生不过4000名,国家不够重视,只有个别医生独立出资进行研究和个人培训,间接限制了小儿外科的发展。
郑伯禄告诉记者,目前对胎儿先天性疾病的诊断方法只有影像学,而它只能通过外观的变化来判断疾病,因此目前为止通过影像学诊断的外科学先天性疾病不多于10种。有限的诊断直接限制了胎儿手术的开展。
但他强调,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相信在五六年后,国内很有可能开展胎儿手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