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分享玩具
□ 本报记者 王陈姗
小曾最近在幼儿园越来越不受小朋友们欢迎了,大家都很怕他。“他老抢我玩具。”“他推我积木。”……听着小朋友们的抱怨,小曾妈妈很无奈,她说,小曾能说会道,很聪明,大人都很喜欢他。可他和小朋友玩时,凡是他想要的玩具就从人家手里一把夺过来。“一次,他把堂妹的积木抢走,哗啦一声积木塌了,堂妹伤心地大哭。我没少说他,可是没有什么效果。他已经4岁了,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福州智慧泉儿童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助理翁老师分析:小曾爱抢玩具的行为与家庭教育有关。小曾得到大人喜爱,平常受优待,容易形成随心所欲“自我中心”的心理。虽然妈妈看到小曾抢玩具时也会制止,但据了解,平常小曾的要求从来都能得到满足。
因此,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引导,首先应摆正孩子在家中的位置。如引导孩子将好吃的、好玩的与他人分享,让他体验到除自己以外还有其他人存在。家长可以利用幼儿对成人依恋的情感特点,让孩子养成应有的习惯。让孩子知道大人看到他不良的行为会生气、伤心……并通过外部情感的变化和奖惩,让孩子懂得“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让孩子为了争取被爱来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
家长可以把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融入故事,教给孩子简单的交往语言。如,小鸡对小鸭说:“你的大皮球让我玩一会儿好吗?”小鸡对小猴说:“你的小汽车让我玩一会儿好吗?”让孩子知道说这样一句话,对方就能够高兴地把玩具给自己玩。
模仿是幼儿阶段主要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行为习惯方面,家长应为孩子树立榜样。当孩子抢了别人的玩具,家长不要急着惩罚孩子,但要郑重其事地向对方道歉。这种处理方式既给被抢了玩具的孩子足够的尊重,也给自己的孩子树立了榜样。即便他没有受到惩罚,但是也足以让他明白他行事方式的错误。家长还应帮助孩子共同游戏,如:“我们一起玩吧”、“让他先玩,过一会儿你再玩”。也可以让孩子和小朋友交换玩具,经常表扬友爱、谦让的孩子,使他们的良好行为得到强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