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过敏“恶性循环”
□ 本报记者 文心
41期 11版
冬季是过敏性疾病多发的季节,记者日前从福州儿童医院了解到,近期儿童过敏性病症如过敏性咳嗽、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等陡增。婴幼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过敏引起的湿疹、呕吐、腹泻等病症更多见。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郭依华提醒,宝宝过敏不能马虎大意,要注意长期预防,否则宝宝可能患上哮喘等较严重的过敏性疾病。
从小过敏病症缠身
上初中以来,小美就很怕上课。因为她在上课时总忍不住打喷嚏,影响同学听课。她吃了很多感冒药也不见效。上星期,妈妈带她到医院检查,才知道小美患的是过敏性鼻炎。妈妈很担心:“怎么又过敏?”原来小美还是婴儿时就因为过敏常长湿疹。几年后又得了过敏性哮喘,好不容易症状有所缓解了,又惹上了过敏性鼻炎。
福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郭依华说,很多妈妈对婴儿过敏症状(如食物过敏和特应性皮炎)并不在意,只是简单地用点药,症状缓解后就不再理会。没有查清病因,依旧让宝宝接触易引发过敏的因素,这就为宝宝发生其他过敏性疾病埋下隐患。
防过敏
从婴儿抓起
过敏受食物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宝宝一旦发生过敏,日后就很容易复发。不同的年龄阶段,过敏症状不同。往往一种过敏症状消失后,新的过敏症状又出现.此过程叫作“过敏进程”。在1岁内,由于对外界接触少,宝宝主要是对食物过敏,具体表现为皮肤症状,如湿疹(俗称“奶癣”)和胃肠道症状(无故拒奶,持续腹泻、呕吐);3岁以后,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哮喘;如果未及时控制,6岁后可能发展为成人哮喘;而15岁以后,过敏的主要症状则常表现为过敏性鼻炎。所以防治过敏,要从婴儿抓起。
“及时阻断早期过敏症状,能降低宝宝将来发生过敏的风险。”郭依华介绍,社会环境的改变,造成当今过敏病症的急剧增加。婴幼儿时期外在过敏原越高,未来发生过敏疾病的机会和过敏的严重程度都会增加。从婴儿出生起就采取预防措施,则可以有效预防过敏。
母乳喂养是关键
过敏跟遗传有密切关系。父母双方都有过敏史的,宝宝发生过敏的几率是60%-80%。但是没有过敏家族史的婴儿在所有过敏的儿童中也约占一半。
郭依华说,预防早期过敏最好的措施就是纯母乳喂养。临床显示,纯母乳喂养的宝宝,较少出现过敏(湿疹),而喂普通婴儿奶粉和牛奶的宝宝过敏较多。这是因为有些宝宝不能耐受其中的大分子异种牛奶蛋白。纯母乳喂养最好多于6个月,而母亲也需避免摄取高过敏食物。母乳不足的婴儿可喂食HA(低过敏性的缩写)婴儿配方奶粉。
饮食调整很重要
过敏受到遗传体质和外在环境刺激的影响。郭依华强调,由于食物是诱发宝宝过敏的主要因素,所以对于要添加辅食的宝宝,要注意饮食调整。尤其是有过敏史的宝宝。
辅食添加
辅食最好在6个月大以后添加,以低过敏食物开始。6~9个月,可添加米粉、绿色蔬菜、肉泥和燕麦做的食物;9个月后,可摄取鱼、蛋黄、小麦或豆类制品,避免牛油、猪油;周岁前,不可进食全脂牛奶;18~24个月前,避免摄取蛋白、海鲜、巧克力等;满36个月前不要吃花生、核桃类。大约每7天添加一种副食品。
乳酸菌
摄入乳酸菌对怀孕、哺育期和婴幼儿早期预防过敏可能有帮助。
不饱和脂肪酸
研究证实,摄取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的人过敏发生率也较低。因为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体内发炎物质产生,所以提倡低盐、高Omega-3系列脂肪酸(如深海鱼油)、多蔬果的饮食模式,以减少过敏的发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