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缺少对话 儿童“语迟”增多

(2009-01-20 22:17:51)
标签:

儿童语迟

福州总院

任榕娜

儿童医院

薛漳

育儿

缺少对话 儿童“语迟”增多
宝宝10个月是语言启蒙期,家人应频繁与孩子交流

 

指导专家: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任榕娜
            福州儿童医院心理卫生专科副主任医师 薛漳


□ 本报记者 王陈姗 吴凌南

 

    近日,在福州儿童医院和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儿科门诊,记者看到许多家长因为宝宝迟说话前来求医问诊。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儿科主任医师任榕娜说,近年来语言发育迟缓(以下简称“语迟”)的病例较多,平均一周接诊五六个。福州儿童医院心理卫生专科副主任医师薛漳也表示,每周都有接诊到“语迟”宝宝。据了解,福州协和医院、福州市第一医院的儿科专家也接诊过不少这样的病例。
2龄童不知如何表达 竟然撞墙
    12月18日上午,在福州市儿童医院生长发育中心门诊,2岁零2个月的小钟在看病时突然从座位上跑开,用头撞墙。妈妈连忙抱起他:“你怎么又撞墙啊!”
    门诊医师薛漳告诉记者,小钟并不是得了奇怪的病,他是典型因语言环境不良造成“特发性语迟”的儿童。小钟的听力和智商正常,但一般2岁的孩子基本应掌握50个单词,可他只会说“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薛漳介绍,小钟由爷爷奶奶带,奶奶每天忙着做家务,爷爷行动不便,小钟常一个人玩。孩子听得少,看得少,动得少,语言表达能力就慢慢落后了。小钟撞墙是因为妈妈没有满足他的要求,他很生气,但又不知道怎么表达,只好这样引起注意。
    她说:“小钟在家一撞墙奶奶就抱他,妈妈也是如此,这反而强化了小钟撞墙的行为。他会觉得只要我撞墙,家长就会来抱,是一种奖赏。”
两种语言不知学哪种 干脆不说
    福州台江区蔡女士的孙子在澳洲出生。去年春节,2岁的孙子第一次从澳洲回来过年。“他那时2岁,会笑会闹,大人的话他都懂,可就是不说话。”蔡女士说,“春节回来全家人整天陪他玩、逛公园、看电视……过了很久,有天下午,他想拿玩具,叫了一声‘爷爷’。那之后他就突然会说话,而且还说很多。”
    据了解,蔡女士的女儿女婿在澳洲工作很忙,白天请了一个钟点工照顾孩子。“平常在家我们都是说中文,和儿子也说中文。不过白天的时候,钟点工和他是说英文。”蔡女士的女儿说。
    薛漳指出,语种复杂也会造成幼儿“特发性语迟”。孩子主要通过听、模仿学习会话。蔡女士的孙子从小在中文与英文交替使用的环境中生活,不知道应模仿学习哪一种语言。回国后,语种统一,家庭成员不断地与他交流,孩子接触的语言信息丰富,慢慢就说话了。
孩子迟说话 警惕生理缺陷
    林先生的孙子多多快3岁了还不会说话。“多多很聪明,还很好客,一有客人来他就会帮忙拿水杯、水果。我们见他这么懂事,不说话应该不是因为智力问题或者孤僻,一家人没有在意。”多多快上幼儿园了,林爸爸觉得还是去医院看看。经医生检查,多多左耳听力有问题。
    薛漳说, 1岁-2岁是婴幼儿语言发育的重要阶段,如果这个阶段听力受损,患儿接受不到语言刺激,将导致语言发育障碍,甚至聋哑。有不少家长直到孩子两三岁甚至五六岁以后,发现孩子不会说话或说话吐字不清,才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但那时已过了最佳治疗期,即便佩戴了助听器,学习语言效果也不理想。
专家解答
为什么宝宝会出现“语迟”?

    薛漳介绍,智力低下、听力障碍、构音器官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某些遗传代谢性疾病、语言环境不良等因素均是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常见原因。
    任榕娜说,导致“语迟”的因素很多,从门诊看,因语言环境不良造成幼儿“语迟”的占大多数。她说,家长不可能为了照顾孩子请假在家。大部分孩子是长辈照顾,有的老人只管把孩子喂饱穿暖,很少与孩子交流,有的老人甚至不会说普通话。加上单元房的居住环境,如果家长没空、长辈行动不便的话,孩子与人交流的机会少之又少。
如何判断宝宝语言发育是否正常?
    任榕娜介绍,宝宝从1岁开始学习说话,1岁到1岁半语言的发展主要是对语言的理解,可以听懂一些词和句子,依照大人的话做事。1岁半时,宝宝能够听懂一些简单的故事,但说的词比较少,一般都是单字词,如“奶奶”、“车车”等。1岁半到3岁,宝宝的语言发育非常迅速,从单字到双字词,然后出现简单句子。到3岁末一般掌握了本民族最基本的语言。
怎样促进宝宝语言发育?
    任榕娜指出,要促进宝宝的语言能力发育,应从新生儿期起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听力训练,如叫醒时在他耳边(10厘米处)轻轻呼唤他的名字,放些柔和的音乐。4-5个月时,有意识地教宝宝发音,多播放些儿歌,引导宝宝“伊呀”学语。9-10个月教宝宝叫“爸爸、妈妈”等。12个月以后教宝宝扩大称呼内容“爷爷、奶奶、伯伯、婆婆”以及单个字的动词如“抱、吃、来”,并利用实物指导宝宝发音。1岁半以后多给宝宝看一些图片,先认图,再学名称,2岁半后教5个字以上短句,如“妈妈上班了”、“爸爸吃饭了”等。3岁以后教念儿歌。4岁开始就可以教唱歌及背短诗了。她强调,10个月是宝宝的语言启蒙期,这时家长应该频繁地和孩子交流。
    薛漳建议,对于“特发性语迟”儿童,家长要引导其说话,尽量多带他接触同龄人。“可以让这些孩子上幼儿园,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在这样的环境中玩耍,语言交流的机会增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