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狗叫、眨眼睛、摇头晃脑……孩子奇怪行为竟是抽动

(2008-11-18 16:06:56)
标签:

学狗叫

眨眼睛

摇头晃脑

抽动症

协和医院

陈燕惠

育儿

学狗叫、眨眼睛、摇头晃脑……
孩子奇怪行为竟是抽动症
指导专家: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陈燕惠

□ 本报记者 王陈姗 文心 
2008年10月30日 06版
    小玉妈妈最近接到学校老师的投诉,原来小玉上课时老“汪汪”地学狗叫。妈妈听后很生气,虽然小玉在家里也会“汪汪”叫,可是妈妈怎么也没想到孩子居然大胆到上课也这样。可是小玉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发出狗叫声,感到很委屈。后来妈妈怀疑她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或许是患上多动症,便带她到医院检查。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儿科主任陈燕惠医师诊断后告诉小玉妈妈,小玉“学狗叫”是喉头肌肉收缩导致,患的是抽动症。

抽动症患儿呈增长趋势
    陈燕惠指出,抽动症患儿近10年来增多,原因不清,可能与遗传、环境污染、食品添加剂有关。“我一天接待40-50个病人,有6-7个是抽动症患儿,其中孩子老发出怪声的有2-3个。”
    她说,抽动症又称抽动障碍,通常在4至12岁间发病,男孩较女孩多。表现为短暂、快速、突然、程度不同的不随意运动,开始为频繁的眨眼、挤眉、噘嘴、点头等。随着病情进展,还会出现如摇头、踢腿、甩手或四肢抽动等症状,常在情绪紧张或焦虑时症状更明显,入睡后症状消失。发声抽动常有多种,具有爆发性反复发声,清嗓子和呼噜声,个别音节,字句不清,重音不当或不断口出秽语,性格多急躁、任性和易怒。

抽动症易被误诊
    “有个11岁的小男孩,有一次感冒后一直咳嗽,清嗓子声音大得吓人,在走廊上都能听得到。因为他老眨眼睛,还去五官科检查。他妈妈又怀疑他是得了咽炎,后来医生说会不会是变异性哮喘,可是到哮喘科治疗也不见好转”,陈燕惠医师说,“最后他妈妈来我这检查,治疗两天咳嗽声就没了。”
    她指出,抽动症很容易被误诊。有的医生对抽动症不熟悉,容易被各种症状迷惑。将喉肌抽动所导致的干咳误诊为慢性咽炎、气管炎;将眨眼、皱眉误诊为眼结膜炎等。
患儿易被误解
    三年级的峰峰终于忍不住找班主任告状:“小明老是打我!”班主任把小明叫到办公室:“为什么老是打你的同桌?”“我不是故意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手就那么打下去了。”“这么说你的手它自己会动么?”“是啊!我也不知道。”老师有点生气了,觉得小明在瞎说,便打电话让小明妈妈来学校。小明妈妈也很无奈,小明在家里也是这样,有时候坐在旁边,经常被他打到,批评后有一阵子会好转,可是没过几天又这样了。这孩子就是学坏不学好。
    陈燕惠说,像小明这样被家长和老师误解的抽动症患儿很多。家长和老师都以为孩子眨眼、做鬼脸、怪叫是因为孩子的坏习惯,一旦发现就批评。患儿不断地受批评,心理必然受到影响,脾气也容易急躁。

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陈燕惠医师指出,抽动症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抽动症症状的表现常常被同学嘲笑,患儿容易自卑,久而久之孩子变得孤独,不愿与人接触。再加上家长和老师的误解,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病情可能加重。
    采访中,有一位家长带着孩子来找陈医师开药。陈医师说:“这个小孩子就是患抽动症的,手会不由自主地抽动,给他看病时还不小心被他的拳头打到了呢!”
    小男孩躲到爸爸身后。“他现在好多了。”男孩爸爸笑着说。
    陈燕惠医师说,如果观察到孩子有疑似抽动症的行为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家长或老师碰到这种情形,不要一味责怪孩子,越责怪他不自主动作亦就越频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