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误解宝宝“怪习惯”

(2008-11-04 16:39:50)
标签:

误解

怪习惯

习惯敏感

育儿

别误解宝宝“怪习惯”
□ 实习生 王陈姗 文/图
2008年9月11日 9版
    吃糖要自己剥纸,如果大人把糖纸剥开,就不吃;睡觉一定要躺在妈妈左边……宝宝奇怪的“原则”和莫名的“固执”,让父母难以理解,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呢?

场景一:就是在这里的!
    记者到朋友家做客,刚好她2岁半的小侄子舟舟来串门。她便在沙发边摆放了一个小凳子。看动画片时,记者建议舟舟把小凳子挪到中间,可他怎么也不肯。 “为什么一定要在这个位置?”舟舟说:“就是放在这里的,就是放在这里的!”午饭时,舟舟的行为更让记者纳闷,他一定要坐在自己在家中吃饭时所坐的方位,“我就是坐在这里的!”。

场景二:应该先画头发!
    3岁的小景很喜欢画娃娃。有一次上亲子艺术课,妈妈先画了娃娃的脸,她很不高兴,吵着要重画。老师和妈妈都觉得很奇怪,追问后才知道,原来她从来都是先画头发的,最后只好重新画。

场景三:我只吃我的饭!
    在东方爱婴(福州分校)早期教育中心,1岁半的晨晨一直在摆弄面前的稀饭。当老师手捧已经加入西红柿炒蛋的饭准备喂他时,他怎么也不吃,一直伸手指着原来在他面前却被另一个老师拿远的饭。最后他跑到桌子一边把饭拿了回来。

    以上3个场景是否让你觉得“这些小朋友很固执”?东方爱婴(福州分校)早期教育中心王明琦校长说:“这不是固执,是儿童潜意识的‘小习惯’。”
孩子对习惯敏感
    王校长说,这些看似固执的行为在幼儿中很常见。儿童无法接受习惯被打乱,就会焦虑、哭闹。晨晨从来都是吃放在面前的饭,为此,他不愿吃后来老师调好的饭。
    孩子除了对所有物“执着”,还对顺序、生活习惯有要求。
满足不等于放纵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固执,与我沟通后才知道真正原因。”王校长说。遇到类似的情况,父母不妨对孩子宽容些,尽量满足他。但如果孩子有形成不良习惯的趋势,家长就要注意。“比如很多孩子喜欢开门,如果大人开了,他就哭着要求客人出去,重开一次。或许客人觉得孩子可爱,愿意配合。但长期如此,孩子会变得‘霸道’。家长可以和孩子商量:‘这次妈妈开,下次给你开。’、‘我的客人我开,你的客人你开。’通过安抚,让他们明白并不是只有一个选择。”
从小培养好习惯
    王校长说,“有的家长抱怨孩子习惯不好,其实可能是家长打乱了孩子做事的方式,孩子觉得‘我上次这样做,为什么这次这样做就挨批了呢?’迷茫下,日后做事就较随意。”父母应为孩子提供有序的环境,如将物体放在固定位置;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确立有规律的作息时间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