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教学设计

分类: 西安市课题 |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西安市西电中学
一、设计理念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以实验为主,将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实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化学,使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化学、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
三.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等;从学生心上来看,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知识,甚至要求为此进行一些创造性的试验和观察活动;然而,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方面看,对于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是不熟悉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四.教学目标:
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经过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提高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实验结论的能力
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提升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用浸过石蕊溶液的小花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动手做实验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五.教学重点、难点:
六、教学方法和学法
1.教学方法
(1)情景引入法:通过趣味魔术“可乐吹气球”实验来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2)实验探究法:本节课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让学生根据分析实验现象,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3)问题讨论法:在教学中恰当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通过讨论完成探究实验。
(1)指导学生用观察归纳的方法学习气体的物理性质。
(2)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3)指导学生用分析对比的方法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七、课前准备:1、多媒体辅助教学;
八、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课 |
[创设情景]趣味魔术“可乐吹气球”。打开一瓶可乐,瓶口套一气球,摇一摇,气球吹起来了! |
[观看、思考] |
从趣味魔术入手,使学生认识二氧化碳,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二氧化碳的色、态、味、及三态变化 2、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3、二氧化碳的密度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不可燃、不助燃,也不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 3、与石灰水反应 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四、巩固新知识 |
[提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吗? [提出问题]瓶子为什么会瘪?你能解释吗?为什么没有完全变瘪? [归纳讲解]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归纳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性质。 [提出问题] 二氧化碳的密度与空气比较那个大?请观察实验 播放视频《意大利屠狗洞之迷》屠狗妖是谁?说明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质? [组织讨论]: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的深井之前,如何检验这些场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会对进入的人的生命构成威胁? 灯火实验 [提供信息] 石蕊是一种植物的色素,它的溶液呈紫色,在酸性环境下会显现出红色。
展示物品: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醋酸、水、两瓶二氧化碳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分别对猜想进行试验设计 板书:H2O+CO2=H2CO3
[提问]为什么汽水打开后不及时饮用,时间长后,则口感不佳?
师: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板书:H2CO3=H2O+CO2↑ 根据所学知识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学生实验]请一位学生演示给澄清石灰水吹气 [讲解板书] 如何设计实验检验可乐中的气体? 讲台上放着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气体,其中一瓶是二氧化碳,一瓶是空气,你能用哪些方法区分它们呢? |
学生猜想 学生四人一组合作动手做实验 [观察,归纳]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观察,归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思考、回答] 观看视频 [思考回答]
[请四位学生完成实验] 把浸过石蕊试液的4朵小花分别进行实验对比:(1)喷醋酸(2)喷水(3)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4)喷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5)把(4)中的小花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烘烤。
分析有关实验现象并获知: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该酸性物质不稳定,受热很容易分解。 [观察现象]依据现象相说出自已的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 学生设计并完成实验 [思考回答]二氧化碳的用途 欣赏、总结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及动手能力,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 让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学习用化学知识解答身边的现象 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学会用知识守护生命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学会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获得知识的能力。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
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培养学生自我总结的能力及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认识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可以推知物质的性质 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
九、板书设计
课题
一、CO2的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
(2)有三态变化,固态二氧化碳俗名叫干冰
(3)能溶于水。常温下1:1,降温加压下溶解量增加
(4)密度比空气大;
二、CO2的化学性质
(1)CO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
(2)CO2能与水反应: CO2+H2O=H2CO3;
(3)CO2能与石灰水反应:CO2+
Ca(OH)2=CaCO3 +H2O;
三、CO2的用途
干冰用于人降雨;灭火;制汽水;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等
八、教学小结与反思: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用魔术“可乐吹气球”的趣味实验导入新课,又以“检验可乐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结束本科。首尾都是趣味实验,并且前后呼应。用魔术“可乐吹气球”的趣味实验导入新课,并提出相关问题,可乐中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如何检验?可乐雪碧等为什么又叫做碳酸饮料?在学习二氧化碳知识之后,同学们学以致用,解释可乐为什么又叫碳酸饮料。又设计实验验证可乐中逸出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本节课使学生学会用实验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既体现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又增加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能使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实验及化学知识。
2、在学习了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之后,让学生分析如果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的深井之前,如何检验这些场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会对进入的人的生命构成威胁?学生回答用“灯火实验”。教会学生将所学的实验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去,学会用知识守护生命!
3、将演示实验5-6、5-7设计为学生分组实验,这也是本课的实验创新之处。让每位学生都动手做实验,分工协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将学生接受式学习方式变为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给学生的自主活动提供机会和空间,让学生体会到实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通过化学实验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4、课前让学生收集饮料瓶用于塑料瓶变瘪的实验,教会学生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来进行化学实验,可以变废为宝。这样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实验能力。并且教会学生生活中的眼药水瓶、针管、饮料瓶、长尾夹等等都可以用来做化学实验。只要用心,生活处处皆化学。
5、在做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探究中,本课增加了人教版的实验探究哪种物质使紫色蕊变色的探究实验;让学生分析并设计完成紫色花实验,为了证明碳酸的不稳定性将变红小花拿来加热,观察现象并得出结论。整个课堂教学注重让学生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探究实验中逐步养成实验意识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