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5 12:33:06
德国诗人歌德曾说:
“才能自然形成,性格则涉世之风波塑成。”
他还提出:
儿童是现实主义者,他对眼前一切表面存在深信不疑;
青年人是理想主义者,
他处于内在激情风暴之中;
成年人是怀疑主义者,
他怀疑所选择的未来达到的不同阶段目标是否正确,行动之前和行动当中理智总是不停地活动,以免过后会为事项错误的选择懊丧不已;
老年人是神秘主义者,
他们看到许多东西似乎都是由偶然的机遇决定的,从对现在、过去和未来所存在的事物总是给人以默然承认。
人的性格并非与生俱有,是随着人的经历过程形成和发展的。
弗洛伊德特别重视童年的意义,认为个人的性格在七、八岁时已基本定形。
亦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之说,但这种观点有虚夸了童年的作用。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早期经历对性格形成作用固然十分重要,但其最终形成则要到青年期乃成年期,且是从量变到质变、从不稳定到稳定发展逐渐形成的。
性格一经形成,虽然相对稳定,但也不是恒定不变的,会因为境遇或身体状况的重新改变而发生一定的自然变化。
例如,老年人性格会发生一些变化,即变得更为保守、以自我为中心、猜疑、牢骚多、忧郁、等等。
人的性格形成与发展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家庭、社会、自然、教育等因素。
一个人从生命开始,经受什么样的风险洗礼,经受什么磨难历练,经受什么样的环境熏陶,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性格和品格。
那么,究竟哪些因素在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呢?
可以从六个方面进考察:
一、生理因素与性格发展的关系。
有很多人认为,个人具有什么样的性格是天生就有的,甚至是不可改变的。
其实,人的性格与人的生理基础有一定的关系,但与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关系更大。
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个人的相貌、身高、体重等生理特征,会因社会化的评价与自我意识的作用,影响到自信心、自尊感等性格特征的形成。
第二,生理成熟的早晚也会影响性格的形成。
一般地,早熟的学生爱社交,责任感强,较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容易给人良好的印象;
晚熟的学生往往凭借自我态度和感情用事,责任感较差,不太遵守校规,很少考虑社会准则。
第三,某些神经系统的遗传特性也会影响特定性格的形成,这种影响表现为或起加速作用或起延缓作用。
这从特质与性格的相互作中可以印证:
活泼型的抑制型的更容易形成热情的性格;
在不利的客观情况下,抑制型的活泼型的更容易形成胆怯和懦弱的性格特征,在顺利的条件下,活泼型的抑制型的更容易成为勇敢者。
第四,性别差异对人类性格的影响也有明显的作用。
一般认为,男性在性格上更具有独立性、自主性、攻击性、配合性,并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敢于冒险;
女性则比男性更具依赖性,较易被说服,做事有分寸,具有较强的忍耐性。
二、环境因素与性格。
环境包括家庭、自然、社会因素,对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是对不同的人起着不同的作用罢了。
人的体态、成熟程度和质量是性格形成的生理条件,家庭、学校和社会是性格形成的社会条件。
这些生理条件和社会条件因个体内在生理活动的差异对性格形成发挥着不同的功效,致使我们形成独特的性格特征。
同样处于逆境,为什么消极者消沉、悲观、退缩;
积极者坚强、奋发、进取,就在于两者内在生理活动的不同。
由此看来,外部因素对性格形成的影响先取决于个体对与外部因素之间的认识和接收程度,这正是个体自我意识和动机等内在生理因素的问题。
因此,我们意识和动机等内在生理因素与外部因素的深度整合构成了某个人的性格特征。
三、自然因素与性格。
南北因为气候不同,中原、平原、海岸地带由于地势不同,对人的性格形成也有很多的影响。
北方人往往粗犷、豪迈、外向,南方人往往细腻、含蓄、内向,山地地域的意志坚毅,海岸地域的开阔,平原地域的平和克制。
自然因素对人的性格影响带有普遍性意义。
我们在现实生活、社会交往中也会感觉得到这种影响。
这只是就一般情况而言,并不是绝对的。
如,不论是中原、平原、海岸、北方、南方都有意志坚毅、善于克制、含蓄内向、粗犷豪爽的。
否定自然因素对性格的影响是不正确的,自然决定论也不是完全正确的。
任何事物都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一般与个别。
自然因素对性格的影响也是这样,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
既有一般也有个别。
四、社会因素与性格。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具体的文化特征,如不同的语言、不同的道德理想、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生活方式。
这些都会在人们的性格上打上不同的烙印。
如,中国人含蓄、内向的偏多,沉稳安静,三思而后行,善于节制;
西方人直率、外向的偏多,好动,情绪波动强烈,容易冲动。
这种情况与中国历来倡导的礼仪、节制、忍让、和谐,与西方主张竞争、冒险、强调个人愿望的满意度有一定的关系。
不同国家也有各民族的性格特征。
如,俄罗斯的坚忍与淡淡的忧郁情调,英国的绅风度、聪明、保守,法国的浪漫、激情澎湃,美国的求实、幽默,德国的严谨、深沉,如此等等。
每个民族的性格都与其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五、家庭因素与性格。
影响人的性格家庭因素有很多,如母亲的观念、思想、职业、性格、文化水平,母亲对你的态度,即对的哪些为给予鼓励,哪些给予以批评,希望成为怎样的人,如此等等,集中地表现为母亲的养育态度、方式。
不同的养育态度会直接影响不同性格特征的形成。
母亲采取严厉型态度,容易形成执拗、冷淡、粗暴、依赖、自卑等不良性格特征;
采取放任型的态度,容易形成冷酷、攻击、情绪不安或消极、与世无争和玩世不恭的性格特征;
采取溺爱型的态度,容易形成任性性格,乐嘉性、幼稚、以自我为中、撒娇放肆、缺乏独立性、胆小怕事、对人没有礼貌等消极的性格特征;
采取民主型的态度,容易形成独立、直率、积极、协作社会适应性强等积极的性格特征。
由此可见,母亲的态度如何对性格形成至关重要。
六、教育因素与性格。
教育对人的性格形成,特别是对社会、事业、人的看法和态度的形成,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理想、奋斗目标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对人的影响不同于家庭和一般社会环境,不是偶然的、零碎的,是系统、有效的、有计划地进行的,包括学校领导、老师提出的要求、方向,加上必要的奖惩措施,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内容,学校环境和班集体的影响,有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还有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如此等等。
德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品德包含在性格之中,是性格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性格的其他部分紧密相联。
品德不可能离开其他性格成分单独发挥作用,因学校也不可能离开良好性格的培养孤地培养品德。
因此,学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研究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旨在寻找培养良好性格的方法,因为性格如何对人的成败影响极其重要,性格如何往往决定个人的成败。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格决定每个人不同的做事风格和做事领域。
当个人做了与性格相宜的事情的时候,往往就能够成功,因为他的性格给他这样的能量;
当个人蔑视他的性格和天赋,执意做别的事情的时候,往往容易失败。
因此,个人在人生道路上的失败往往从他违背他的性格时就开始了。
九型人格
人的性格分为九种——
1. 完美主义型
2. 助人型
3. 成就型
4. 自我型
5. 理智型
6. 怀疑型
7. 活跃型
8. 领袖型
9. 和平型
(文字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