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青城山,峡谷幽深,飞瀑如云,乃中国传统道教发祥之地,自古吸引天下大德归隐修行。千年以降,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青城武术,受青城道家思想影响,自然形成中华文化中独特的静心养生功法,百岁道长蒋信平大师,便是其中功力深厚且颇具传奇色彩的一位。
蒋信平,号青松道人,原成都市道教协会会长,现为四川省道教协会顾问,年已一百有七,为当代全真龙门派丹台碧洞宗一代宗师。作为享誉国内外武术界、道教界及文化界的得道高人,缘结青城山80余年,岿然已成青城山名副其实的第一文化名片。
百岁道长的养生秘笈
文 邓冰 汉文
与信平大师结缘,起于两年前,当时我熟知的一位尊长潘崇福先生欲拜信平大师为师,在举行传统拜师仪式当日,我终于见到了这位在当地颇具传奇色彩的百岁老人。老人瘦小,但精神,肤色极佳,红润而饱满,无皱纹更无老年斑,三千烦恼丝几乎落尽,只把后脑勺残留的一缕稀疏银发挽了个标志性的小髻,谈笑间,恍然竟有弥勒之像。
身体好不好,睡眠最重要
青城功夫中,有一门独特的绝技,叫睡功,练此功者,睡眠之事尤如开关一般,即睡即醒,随性而为。此前我听说过青城山轻功的神奇,也见识过青城道家保持身形之秘法,但睡功一事,对于长居城市,常受不眠症困绕的人来说,尤难置信。
但机会很快就来了,就在潘崇福先生拜师当日。由于蒋信平大师平日极难露面,当日闻风来了报社、电台、电视台等多家当地媒体,加上我们一行共五十余人。午餐后蒋信平大师接受采访,谈锋甚健,言辞幽默,引得年轻记者们忽而大笑不止,忽而额首称是,采访大约进行了一个小时,到下午一点半时,老人的语气渐缓,先前专注的眼神也散淡开来,他的弟子潘崇福先生在旁边小声提醒说,师父到午休时间了。果然,就在这时,老人说了一句,该说的我都说了,对不起大家,我要休息了。说完,他全然不顾自己是坐在一个略显局促的沙发上,倒像是躺在自己的硬板床上一般,安然入定,微酣渐起。我下意识测算了一下,从他口中最后一个字落地到他入睡,前后不到十秒钟时间。
后来我专门为此事请教了蒋信平大师,他说,睡眠是一件自然的事情,身体的五脏六腑也需要休息,因此人要学会清空杂念,不让烦恼入驻,没有了外界的干挠,就能做到想睡就睡,想醒就醒了。
上善若水 市委书记请教养生功夫
青城武术从五形上讲,属水,称“水拳”,因其形柔美,利保健,渐入养生一径。
蒋信平大师一生好习武艺,至今虽百余七龄,仍“龙头铁杖(重约30斤)不离手,上山下山靠脚走”。观内常用些山民作背夫,但他们一提起蒋大师,都纷纷摇头,“比不过他,他是神仙,会飞”。
我一位住青城山下的远房表亲,自小好武,说起幼时学武经历,他最难忘的就是大冬天躲在太清宫墙根下,偷学蒋大师的闪展腾挪之术。
说起青城武术,蒋大师只说要练好马步,其它不愿多讲,问多了,他就会推给青城武术36代掌门人刘绥滨,“你们去问他,他说得清楚。”但私下里,我多次看到他与刘绥滨、潘崇福等弟子讨论功夫时言语颇多,几乎都是弟子在听,他在讲,在比划。由此看来,他不是不愿说,他只是不愿把功夫当成谈资而已,对于真心热爱武术的人,他却是欢喜甚至唠叨的。
2004年及2006年,蒋信平大师两次出席中国(成都)道教文化节。2006年第二届中国(成都)道教文化节期间,他还多次在大型道教文化原生态实景表演——“太极神韵”上表演龙门太极拳及太极扇子功,轻盈稳健而出神入化,全无百岁高龄之痕迹,使观众大开眼界,饱览道风。演出后,成都市市委书记李春城特向他请教养生健康秘诀,会后海内外新闻媒体作了大量报道。
2006年11月,受香港飞雁慈善敬老基金会的邀请,蒋信平大师参加香港九龙湾展贸中心举办的第十三届“恭贺观世音菩萨宝诞暨尊敬长者千寿宴”,香港《大公报》2006年11月8日报道:“斋宴席开99席,招待1100位65岁以上之长者……今届千寿宴的主题是‘长者可比天,健康素食好,快乐人生路’,因此,飞雁慈善敬老基金会特别从四川青城山邀请了103岁的太清宫当家蒋信平道长来港演艺太极养生功(即:全真龙门太极拳)。青城山道观林立,仙风缭绕,道侣除诵经礼道外,并习武术,蒋信平道长专研太极养生功,他指出太极功除平衡阴阳,祛病维康外,也可使筋络复健,解除长者行动不便之苦。”
清心即为长生药
蒋信平老人从上世纪80年代起,
就一直坚持吃素,所食蔬菜全部亲自种植。青城山潮湿温暖,利于万物生长,故他还经常在青城后山中寻觅天然野生的食用菌。他最爱的是松茸和竹荪,认为这两样食料口感好,护胃又保肝,而医书中也讲,许多野生菌还有宁神健体、提高免疫力、防辐射抗癌的功效。在蒋大师看来,生活简朴就是要清心寡欲,清淡饮食。
老人每天只吃两顿饭,中午12时和晚上6时,有时下午要吃一些水果;食谱多为蔬菜、米饭。菜都是素菜,油也是菜籽油或芝麻油。老人吃饭的顿数虽少,但食量却较大,一顿能吃30个汤圆。他喜欢吃面条、糯米饭、绿豆汤稀饭等;喝水坚持喝山泉水。他每天子时(晚12时左右)开始睡觉,睡到中午或午后才起来,一般要睡12到14个小时。老人睡觉用的枕头也很奇特,上面如算盘一般排满了圆珠子。
老人写得一手好字,从斗字行书到蝇头小楷都能写。在他的书斋内,放了一张大书桌,墙上挂满了大小不同的毛笔,最大一支居然有小扫帚那么大。他的墨宝“龙”、“虎”、“静”、“神”等自成一格。在他看来,只有将太极拳招式同中国传统书法结合起来,运气、走笔才有行云流水般的感觉,至于为什么汉字无数,独钟此四字,他说,人要活得有龙马精神,做事要虎虎生风,还有一点,人生天地间,要懂得敬天畏神,有这几点,足矣。
善缘大德 广积必至
老人一生坎坷,却也有过风光的时候。他1904年生于四川乐至县贫苦农家,25岁结道缘,上青城山后山太清宫,束发求道。解放初期,他曾以宗教界代表身份受邀作客中南海。1956年到青城山上清宫主事,1962年升任上清宫当家,次年至都江堰二王庙(治水先圣李冰和其子李二朗供祠)任当家,1966年返青城山天师洞主持工作。1979年12月13日,在张大千先生影响下,与傅元天等人发起成立青城山道教协会,他任常务理事、办公室主任、天师洞当家,为重兴青城山道教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9年11月10日(农历十月十三日),北京白云观举行了解放后首次传戒受戒仪典(已中辍六十多年的传统受戒仪典),戒期20天。信平大师是受戒的75个全真道士之一。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国家宗教政策进一步开放,为了修复日见残破的太清宫,使之重现昔日荣光,信平大师不顾自己已是百岁之身,八方化缘,终于置下大量的石材、木料,而其中仅他所付出众弟子资助的钱款就达300余万。谁料想天道弄人,2008年汶川一震,所有心血尽付东流。但老人并未悲观,就在他更加频繁地出入于成都各道观吁请援助之时,海内外道教界及华人华侨向青城山伸出了援助之手,捐资数亿重兴青城。大师获此消息,口中默念大德,并向山外深深作了一揖。
链接:
青城武术:南武当,北少林,峨眉宏佛法,探本上青城。青城武术是中国古代武术四大门派之一,发源于中国道教圣地、世界文化遗产四川青城山。传说轩辕帝问道青城山时,就留下水火神功、风火神功。东汉张陵在青城山创道教正一派,留下雌雄龙虎剑、降魔功,形成青城派武术雏形。如今,青城派武术尤以玄门太极和剑术见长。玄门太极拳法自成体系,而剑术直追天师张陵之“雌雄剑”,套路中啸云剑、七星剑、龙虎剑、八仙剑等扬名天下,被誉为中华四大剑派之一。
旅游提示:青城山青城山靠岷山雪岭,面向川西平原。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青城山景区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后山。目前青城山“问道养生游”线路已形成体系,并逐渐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