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上有没有那样的药

(2013-03-18 14:12:45)
标签:

天下无癌

汪志伟

汪子全息脉诊疗法

一品方脉

大医精诚

分类: 活动

世界上有没有那样的药

 

老师的博客开通后,常常会接到这样的电话:我就要某个病例中的那个药!

起初我们也听得一头雾水,我们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药啊。再说,那是给每一个病的特定患者使用的药,怎么能张口就要买呢。

听到我们的解释,还是有些患者不甘心:你们网上宣传,不就是要卖药吗?

 

看来真的是误会了。

中医和西医的思维不同。西医的思路,是不断寻找病原体。一旦病原体查明,研制出消灭病原体的药物,这个疾病基本上就攻克了。这一类的疾病,中医疗效和西医基本上没有可比性,应当尊重和肯定西医的成就。但并不是人类所有的疾病都有这个病原体,都能找到这个病原体,比如癌症,西医在这个方向上努力超过了半个世纪,但迄今为止收效微乎其微。这就是西医思维的盲区。

 

中医思维讲究的是辩证,是因时因地因人处方,严格意义上,中医几乎是不可能有一个特定的成方成药的。但是人类的疾病又是有自身规律的,中医经过长期反复的积累,形成了一些对特定证型的固定组合,由于其组合常见,并且疗效可靠,因此就具有了开发为中成药的潜在临床价值。中成药的出现,是针对某个病证规律的深度把握。

这就是我们正在探索中的专病专方。但在临床中,专病专方仍然许多临证化裁。1957年蒲辅周成功治疗乙脑167人,但其时的主管部门却以其使用了98组中药处方,没有规范的统计学意义不承认其疗效

这是中医的悲哀。中医和西医的思维完全不同,中医是人本的,西医是药本的。西医可能有灵丹妙药,中医主要靠出神入化的大医。药取法于天然,方出乎于医道,这可能是中医今后现代化和市场化中面临的最大瓶颈。因为药可以批量生产,而中医却需要一个一个地培养。这也许是中医困境的原因之一。

 

我们可以暂时不市场化,暂缓现代化,但不能失去中医的根。

直到现在,老师对患者的诊断时间几乎仍然是10分钟以上,这还不包括处方的时间。对患者的处方,是老师在晚上息诊之后,带领着我们根据白天的诊断资料,一张张一味味开出来的。有时候,一天药方开完,常常已经到了子夜。年逾六旬的老师,就是这样慎重处方的。当一些现代中医在写论文、跑职称、拉资金、搞项目,呼朋会友的时候,老师除了开方,就是读书、注经,翻看以往的病案。

老师常常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不负中医,中医也不负你。我的学识不够,在短短几分钟里又要诊断,又要开方,那是真功夫。我就做笨事,白天看病,晚上开方。晚上思虑精纯,没有杂念,常常有神来之笔。你们学中医,不要怕下苦功夫,笨功夫。笨功夫才出真功夫。

所以,面对着来买药的朋友,我们只能抱歉地说一声:没有那样的药。

了解患者,了解病情,辨病辨证之后,我们才有处方,才有药物。

天下有没有等在那里,等着你生病了拿来就能吃的药呢?别处也许有,但我们这里真的没有。有没有包治百病的药呢,这个真没有。无论我们还是别处,都不会有。

 

网络上宣传老师,是我们的夙愿。

我们要传播的是中医的正能量。

我们相信,网络的世界会破除一切世俗的藩篱——名头、声望、噱头和虚荣,老师不是神医,神医都在传说里;老师不是名医,但老师训诫我们要做一个明医。在扁平的网络世界里,一切光环最终都会消退,留下的只可能是硬度的疗效和鲜活的口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