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李简评朱则光教《藤野先生》

(2022-09-24 09:32:07)
标签:

教育

分类: 观课评教

根据视频逐字订正10遍。老李产权,转发务请注明作者。

偶搜到看了这堂课,叹为观止!忍不住胡言乱语,自娱而已——

视频:https://www.iqiyi.com/w_19rrfdz1ot.html

新鲜的讲义

——简评朱则光教《藤野先生》

李明哲

 

【老李按:朱则光老师执教《藤野先生》,获第五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第一名(网搜得知)。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中写到,“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朱则光老师的《藤野先生》一课,在我看来就是“新鲜的讲义”。】

 

师:今天我们一起啊,学习鲁迅写自己老师的一篇文章,名字叫——

生(齐):《藤野先生》。

……


 

师:好,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综评:综观本课,主问题设计,在伟大中穿行:导入→感受一种深情→体味一段境遇→铭记一份感动→收束,路径清晰,表述精当,起承转合,切乎肯綮。“伟大”是其课眼。2007年的设计,如此大气,惊为天人,叹为观止。

这个路径很新鲜。第一步,导入,倒嚼甘蔗,从倒数第二段中,拎出“伟大”;第二步,中间开花,先从两人的交往开始探寻,细读第11-23段,从正面刻画藤野先生的四个典型事例中,感受“伟大”;第三步,再读头尾两部分,合作探究第1-5段离开东京去仙台求学和第24-31段匿名信看电影事件,体味“伟大”;第四步,补充材料,升华“伟大”。

最新鲜的是,在每一个步骤中,都穿插有对37段齐读,而且在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第38段最后一句话的背景音乐声中结课,作者对藤野先生感激、怀念之情,氤氲在课堂上,回荡在偌大的报告厅里。这样的课真可余音梁,于耳,回味无

一点商榷。四个典型事例用时约20分钟,而匿名信事件加看电影事件用时还不到3分钟,时间分配上是否合理呢?

好的散文中一定隐含着一个“我”,这是文章的心脏。《藤野先生》不单单写藤野先生,还有一条暗线“我”。在我看来,《藤野先生》写藤野更写自己。无独有偶,百度学术一搜,有金红《写他人与写自己——<</span>藤野先生>主题倾向辨》(《名作欣赏》2007年14)一文可为印证,单看其题目我们的看法就不谋而合。其摘要说:“……鲁迅不仅写藤野先生,更写自己,他是借仙台学医的经历来铭刻自己人生旅途中的重要印记。《藤野先生》是鲁迅心态的记录,是鲁迅最孤独、最忧郁、最矛盾时刻的真实情感的表达。”

“这和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贯穿课堂,朱老师教的很语文、很藤野先生了,但鲁迅写《藤野先生》的“为什么写”,教的似乎还不够。当然,这也正是朱老师有意而为,这是基于朱老师对“教什么”的定位,大概是仅把《藤野先生》教成“藤野先生”,只涉及藤野先生一条线,将重点放在文章如何刻画藤野先生的形象上,这确实如朱老师自评的“主线分明,不蔓不枝”(参见朱则光《让对话在“伟大”中穿行——<</span>藤野先生>的教学》,《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12)。

是否也向教育意义那方用些力呢?第二步减点时间,加到第三步的合作探究2上去,即帮学生深入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人生选择上,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一个有志青年所做的人生选择,往往不是个人的选择,而是要把个人的人生与民族的前途、国家的未来结合起来考虑。这样时间分配是不是更合理?教学定位是不是更靠近文本的心脏呢?

在某群做了个小调查:请选择《藤野先生》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1.添改讲义2.纠正解剖图3.关心实习4.了解裹脚5.匿名信事件6.看电影事件(只说序号即可)。回答大都是看电影事件,因为这是弃医从文的导火索。

一点不足。本课若能瘦身一些,减掉插评点到的些微拖沓冗杂,就更好了,45分钟内或可完成,也就不用上到50分钟了。但微瑕不掩瑜,且我认为的瑕也不一定是瑕。

关于《藤野先生》,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课例了,称其为经典也实不为过!

另:https://wenku.baidu.com/view/d00846caad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10.html

网页上的这个实录更简洁,不过,感觉好像不是完整版。上述插评点到的些微拖沓冗杂,2017年这个版本的实录中都不存在。

20229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