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载水舱·水尺计重
在水尺计重工作中,测算压载水数量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这里我先介绍船舶压载水舱的结构:
现在船舶的压载水舱一般有:艏尖舱(Fore peak tank)、艉尖舱(Aft peak tank)、左右顶边舱(Top side
tank)、左右双层底舱(Double bottom tank)等。近年来由于船舶采用双底双壳的结构,增加了边水舱(Side
tank)。

有的船舶设计把边水舱上下隔开,上面并入顶边舱,下面并入双层底舱。

由于船舶的顶边舱和双层底舱的容量往往占总压载水容量的90%以上,因此要着重研究顶边舱和双层底舱。
从以上中剖面示意图不难看出,顶边舱和双层底舱都不是矩形体,而是几个几何形状的组合。当顶边舱和双层底舱没有纵倾修正表,需要根据公式纵倾修正时,只能把顶边舱和双层底舱局部看成矩形体。也就是说,把水舱内的纵倾水面当作矩形来修正的,这个纵倾水面越近似矩形,纵倾修正公式就越准确;如果这个纵倾水面恰好跨越两个几何体,这个纵倾水面就成了一个多边形。纵倾修正公式就不成立了!

先看顶边舱的剖面,下面是一个矩形;中间是一个梯形;上面是一个三角形。当压载水在下面部分时,纵倾水面为矩形,这时用纵倾修正公式,准确度高;当压载水在开始注入到中间部分时,纵倾水面为矩形
+ 梯形,这时用纵倾修正公式,准确度低;当压载水在开始注入到上面部分时,纵倾水面为两个梯形,这时用纵倾修正公式,准确度很差了!
因此我们应当尽量避免纵倾水面浸没舱顶,或者说压载水超过甲板。
顶边舱中间部分的梯形,由于是上面大下面小,这时用纵倾修正公式做修正,误差也大了,修正量往往比实际应该修正的数量要大。纵倾值(吃水差)越大,这个误差就越大。
再看双层底舱的剖面,下面是一个矩形(虽然底部有一个圆弧,我们还是把它当作矩形);中间是一个梯形;上面是一个矩形。当压载水在矩形部分时,纵倾水面为矩形,这时用纵倾修正公式,准确度非常高;当压载水在开始注入到中间部分时,纵倾水面为矩形
+
梯形,这时用纵倾修正公式,准确度就差一点!我们可以把这个水舱看做上下两个矩形,分别将上面用‘将空未空’修正公式(《水尺计重规程》公式27);下面用‘将满未满’修正公式(《水尺计重规程》公式29)。这样的修正可以稍微准确一点。
当然,我们可以根据梯形的数学模型,用积分的办法作出纵倾修正公式,但工作量太大,在现场是不可能做到的。
双层底舱中间部分的梯形,由于是上面小下面大,这时用纵倾修正公式做修正,误差也大了,如果跨越到下面的矩形,上下面积之比约1:5,这样误差就非常大!修正量往往比实际应该修正的数量要小得多。纵倾值(吃水差)越大,这个误差就越大。
这样看来要做水尺计重的船舶,必须有压载水舱纵倾修正表。但是有一种纵倾修正表是先直接修正测量深度,修正后直接查表。这样的图表同样会遇到上述讨论的问题。在这里我还是觉得船舶配备准确的压载水舱纵倾修正表,是水尺计重工作的必要条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