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川犍为的特色茶叶

(2017-08-31 16:51:28)


 

     四川犍为,四川盛产茉莉花的地方,是全国现有的四大盛产茉莉花产区之一。犍为,千年古郡,茶的底蕴深厚。远在汉代,犍为的茶就闻名海内外!犍为地处北纬29°,与玛雅文化在同在一条纬度线上。公元前135年,犍为置郡,北起彭山,南至宣威。西汉时王褒曾有诗云:“罕犬贩鹅,武阳买茶。”《华阳国志·蜀志》也曾记载:“南安、武阳,皆出名茶”。这里所指的武阳、南安,均为犍为所管辖。

犍为地处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区,无霜期较长,日照充足,有丘陵生茶,平坝生花的说法。肥沃的岷江冲积土壤,高温、高湿、低日照、昼夜温差小的气候特点,使犍为的茶叶具有茶芽肥厚,色泽翠绿,叶质柔软;茉莉花具有朵大瓣厚、气味清纯、浓郁的特点。主要的特色茶叶有:

茉莉花茶

国内的人都知道,四川人喜爱喝茉莉花茶。窨制茉莉花茶在犍为有着悠久的历史。茉莉花茶具有香气鲜灵,茶味醇和,汤色黄澄的特点。选料以春茶为主,经过筛选、烘培、分拣、剔除老梗、去掉黄片等工序精制而成。既有那醇厚的味道, 又有那诱人的醇香。

犍为种植茉莉花的历史悠久,至今已有300多年。在古代,犍为清溪曾是历史上重要的水陆交通要道和商贸重镇,也是当时四川、云南重要的“茶马古道”。唐代李白曾在《峨眉山月歌》有诗云“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其中的“清溪”便是犍为县清溪古镇。到了清朝乾隆年间,犍为八大盐商经清溪古镇,把盐运到福建等地销售,并从福州引回茉莉花种苗数千株,在土壤肥沃的清溪镇筒车坝种植,便有了后来为人所称道的“茉莉香茶”!  

上世纪50年代起,犍为出产的茉莉花就一直是云南、贵州、四川三个省重要的茉莉花茶加工原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六山一水三分田”,四季分明的特点,优良的地理环境,丘陵生茶,平坝生花的特点,造就了犍为所出产的茉莉花良好的品质。“低农残、汤色明亮、韵味醇厚、滋味鲜爽”是犍为茉莉花茶最大的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四川省内约70%的高档茉莉花茶为犍为所窨制,因而诞生了一批知名品牌,如“佛都春香”、“清茗香”、“翠屏绿雪”、“金犍香君”等。其中“清茗香”品牌2007年被国家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2010年被评为四川名茶。2010年犍为茉莉花茶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2013年国家工商总局授予集体证明商标称号。

茉莉红茶

四川的红茶又叫川红,是中国四大红茶之一。川红分为工夫红茶和红碎红茶两种。川红工夫红茶具有外形条索肥壮、圆紧、显毫,色泽乌黑油润,香气清新,滋味鲜爽,汤色浓亮,叶底匀厚的特点。由于茶园所处地势较高,因而茶树具有发芽早,以早、嫩、好的特点及品响誉国内外!近年来,犍为在红茶中加入茉莉花,形成了独特的茉莉红茶,成为川红的一大特色。

犍为的茉莉红茶采用传统的生产工艺,泡饮时一改茉莉花茶“清汤白面”的面貌,既保留了茶品的鲜香,又呈现出红茶的醇和特点。闻其香,鲜灵、悠久;品其韵,甘醇、爽口、顺滑。

现在,犍为正在大力发展茶产业和茉莉产业,丘陵生茶,平坝生花,围绕这一特点,与桫椤湖、沉犀秋月、嘉阳小火车、犍为文庙、清溪古镇、沉犀节孝牌坊等知名景点连成一体,已成为犍为观光旅游发展的方向。

      如今,“茉莉花和茶叶种植”在犍为“十二五”规划中已占据了一席之地。犍为正朝着“西南茉莉花产业中心,国家级茉莉花良种繁育中心和中国茉莉花茶之都”的目标迈进,西南地区独具特色的“花茶生态长廊”正在四川犍为逐渐形成。

参考文献:

11000万象素.游遍巴山蜀水〔J.《旅游辞典》.

2 路边茶制造〔J中国普洱茶网 ,20121112

3 四川边茶分南路边茶和西路边茶两类,深受藏族人民的喜爱 J. 茶桌网 ,2013.

4〕四川十大川茶〔J. 惠享网, 2014,10,19.

5〕一梨子.茉莉红茶的腔调〔J.

6〕林壹 .漫说福州茉莉红茶〔J. 东南快报, 2012,10,10.

7〕清溪秋月茶 茉莉花香飘清溪 唯有秋月清茗香〔J. 中国食品报网, 2014,08,04.

8〕犍为茉莉花茶 再添3个金奖品牌〔J.华西都市报,2013,05,13.

19〕谭瑾若.犍为茉莉花茶——西南绿色生态走廊〔J.中国经济网,2013,05,09.

10〕刘若辰.请到犍为来 品一杯茉莉花茶〔J.四川日报, 2013,05,08.

11〕四川民间的茶俗文化,发布者:慧仁 来源:菩萨在线  时间:2013-04-15.

12〕四川茶文化,2009-11-25 中华美食.

13〕川茶,东方文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