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功底是靠一朝一夕练出来的
(2025-08-10 08:13:54)
					
											标签:
																				
                            文字功底是靠一朝一夕 | 
					
文字功底是靠一朝一夕练出来的
作者|定南针
尽管我平时喜欢写些小文章,起初源于兴趣爱好,时间久了也就成为一种习惯和自觉行为了。单从兴趣爱好的角度来说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一件事,因为没有压力,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题材不限,文种不限,秉持的是我手写我心,非常随意。
但会有一个问题就是写作水平不一定会有大的提升,只能说是借助于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日常与感悟,还达不到理论层面,亦不可能写出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
特别是工作中对文字功底要求非常高,我们经常说一个合格的职员要具备站那儿能说,坐下能写,咱就不说写大材料,关乎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要事,那有专门的高人,甚至会有一个写作团队,智库等。他们会通过调查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所以我们不牵涉这一块。
但一个基本事实是在单位工作,绕不开的是自己的工作总结是不是每年都要写,平时的一些思想工作学习情况是不是要汇报,这是最基本的,当然还有大到一个单位小到一个部门的工作总结,阶段性的、平时的工作要点、工作亮点、工作思路、下一步打算、工作的谋划等等是不是都要用文字来表达。
站那儿能说的情况不少,但坐下能写的机会更多,并不是每一次都需要口头汇报与交流,或者是当面与领导沟通汇报,这种机会还是很少的。很多时候是需要自己静下心来好好地写稿子,把亮点、要点、工作经历进行梳理、归纳、提炼形成文稿。即便是当面与领导沟通汇报事先是不是也要理出思路列个提纲给领导讲清楚,把要汇报的工作列几条先汇报什么再汇报什么,而不是思路不清汇报不明。
多数情况下还是坐下来写的机会多,对文字功底还是有一定要求的。我从平时自己喜欢写些小文章来聊一聊如何写好公文的感受。
平时对文件要多阅读多学习,注重积累,积累非常重要。也就是说,我们平时就要做个有心人,对于文件中的措辞,所要传达的精神、文件的要求、意图要反复琢磨,将重点内容摘抄下来,以备不时之需。特别是文件的开头部分,往往是文件的灵魂,例如上级的通知,开头往往都是开宗明义地指出目的意义,遵循的精神、贯彻的方针、执行的政策,明白了这个主线,而后才是具体要干的工作,需要落实的事项。
一定要读懂弄明白其间蕴含的逻辑,顺着这个主线,抱着贯彻落实文件目的意义的态度去工作,去逐项落实,就不会跑偏,就会原原本本地理解意图。为下一步开展工作奠定思想理论基础,也为总结汇报最终的落实情况做好铺垫。
积累多了,自己在写稿子的时候汇报的时候就用得上,就可以转化为自己文稿中的一部分,不学习、不积累就相当于没有素材,那怎么撑起自己的文章?
除了平时多阅读多学习外,还要勤动笔,深度思考,这项工作如果让自己来开展,自己怎么干,自己从哪个地方下手,从哪儿突破,许多工作只有自己干了,自己才有更为深切地感受,把自己干过的工作形成文字应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不会出现闭门造车的窘境。前不久看到一篇关于个人工作总结的要求,不要泛泛而谈,光写工作经历,要写实,不要只写干了什么还要写具体怎么干的,起到了什么效果,发挥了什么作用……
这就从根子上避免了三分工作七分汇报的问题,工作汇报虽然很重要,但要写实,用数据支撑,正如要求里提到的,可不光是写干了什么,关键是怎么干的,工作经历只是一个流水,具体是怎么干的,起到了什么效果,发挥了什么作用,这才是汇报稿、公文的核心。
也就是说工作要干好、要有创新,这是基础,而后才是总结、汇报,这样的公文这样的文稿才有实际意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