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坚持比孩子的坚持更有意义
(2023-09-14 10:39:32)
标签:
家长的坚持比孩子的坚 |
家长的坚持比孩子的坚持更有意义
作者|定南针
有时候并不是孩子做得不好,而是我们没有引导好,没有坚持好,如果我们盯着一件事,把这件事做彻底,做到位,做到极致,那么孩子肯定会养成习惯的。只是我们没有把一件事做彻底,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结果把不好的行为与习惯传递给了孩子,所以孩子的一些好习惯并没养成,被我们给扼杀掉了。
还拿读书这件事来说,如果孩子的作业多了一些,或者因为其他一些事情给耽误了,结果我们把读书这件事就抛之脑后了,并没有形成一项制度,或者说一件必做的事给确定固定下来,把每天阅读半小时变成了可有可无。
应该说阅读比家庭作业还重要,难道不是这样吗?小学的那些知识早晚都是要学会的,一次家庭作业可以写不好,质量可能会因为一次两次没有完全得到保证,但是把空出的时间用在阅读上,那对孩子来说,将是终身受益的。
我现在弄得有些本末倒置了,孩子回来第一件事就是赶快写家庭作业,把家庭作业写完了,再去看书,如果作业写得太晚,或者因为别的事,就把阅读直接给省略掉了,这样一来在孩子心里就会产生一种很不好的影响,那就是说阅读并不重要,是可有可无的、是一种附带。
如果我们大人坚定不移地把这件事一抓到底,常抓不懈,那么我们就可以帮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童话大王郑渊洁家里到处放的都是书,床头、沙发、茶几、鞋柜,甚至厕所里放的都是书,孩子可以触手可及,童话、漫画、小人书,不拘一格,只要孩子随便翻翻就会开卷有益,为了给孩子树立爱读书的形象,有事没事郑渊洁手里都会拿一本书,就是上趟厕所手里也要带上一本书,不管读得进读不进都要手不释卷。
结果孩子真的就爱上了阅读,开始读童话、看漫画,后来觉得读这些书没有意思了,就读深奥一点的,再后来就读一些有思想有高度的书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引领绝对是起了重要作用,首先是氛围上的,家里到处都是书,随手可及,孩子一伸手就能够的到,其次就是不限制孩子读什么书,不规定、限制书的内容,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那些内容简单不用思考的书籍,已经不能满足他需要的时候,自然就会找一些深奥的书来读,去探寻更为广阔的世界。郑渊洁无疑是智慧型家长,他深谙阅读的重要,但并不像我们那样经常挂在嘴边,而是用实际行动做出来,让孩子有感知,有体会,自己尝试到阅读的甜头,阅读带来的快乐,这比一万次说教都管用。
这个事例确实给我们很多启发,操作性强,可复制接地气的鲜活案例。初看到这个事例,就深深打动了我,别人的成功经验完全可以被我们借鉴到,我们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先把家长的角色扮演好,把家长的引领作用发挥好,首先使自己爱上阅读,使自己做出改变,而后才是孩子,使家长与孩子形成互动,家长带头,做好榜样,孩子有样学样,双向奔赴。这样就可以把阅读的习惯贯穿下来,从而使孩子把这个终身受益的好习惯确定下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