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家不是盖的

(2023-09-05 23:31:07)
标签:

专家不是盖的

专家不是盖的

作者|定南针

北京来的专家果然不是盖的,绝对的国家级水平,让我不仅开了眼界,给我开启了一扇窗,让我们在训学员透过这扇窗看到了外面更为广阔的世界,也让我们透过这扇窗明白自己如同井底之蛙,原来我们是多么的孤陋寡闻。

之所以称为专家是在某一行业某一方面有别于普通人独到的见底,体现出来的有别于普通人的特殊才能,关键就是个精字、专字,在某一领域已经做到了极致。我们在专家面前的确有些相形见绌,捉襟见肘,今天的授课让我们受益匪浅。更让我们明白很多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这些专家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视角,我们之前没有接触,更没有这方面的积累,经过专家的点拨,我们心里亮堂了清楚了明白了。

现在缺乏的就是实战,业务理论经专家的讲解我们已经了解一二,经过实战操作后我们很快会掌握这项技能。慢慢地也会从中掌握精髓,经过培训我们已经信心满满,磨刀霍霍,就等着实战。

这大概就是培训的真谛吧,经过培训我们能聆听专家的讲解,能近距离与专家面对面交流,使我们受到专家的“真传”比我们自己摸索节约不少时间和精力。

北京来的专家代表了国家级水平,让我不禁想到这样一句话:一级一级的水平,有些时候不是我们不努力,也不是我们不聪明,而是没有遇到大师,没有遇到专家,经大师的讲解,能把晦涩难懂地理论经过一番通俗易懂地答疑解惑,会使我们眼前一亮,也会使我们豁然开朗,在脑海里盘旋的问号拉直了,变成了感叹号,这就是专家,这就是国家级的。

多听大师讲解,你会有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我们的认知我们的能力受我们知识结构工作阅历的局限,所以我们永远只停留在我们的认知范围内,但经过专家亲授,经过他们的讲解,我们的认知提高了,我们的能力增强了,这当然是专家引领的结果,把我们从迷茫中拉出来,让我们从迷惑中找到了方向。

我刚转业那会儿,面对几百页的业务书看着都头痛,但要想成为行家里手,要想尽快进入情况就不得不静下心来,硬啃,那个时候我全身心扑在这本书上,因为之前从未有接触过业务性这么强的工作,在部队根本接触不到这个,完全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和概念,简直就是跨界。

一段时间过去了,渐渐地晦涩难懂的业务书愣是让我啃了大半,部分章节我实在没有搞懂,一次偶然的机会,单位组织培训我报名参加,一位省内知名学者给我们授课,我仔细聆听,结果这位知名学者把我认为晦涩难懂地理论用浅显易懂的实例娓娓道来,使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瞬间解开了,大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所举实例都来自于生活,看得见摸得着,关键是还有切身体会。

所做课件也非常用心,把书中的理论用视频的形式展现了出来,一看就明白,一想就清楚。感觉很受益,平时看再多的书也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从那时起,我就非常珍惜每一次培训的机会,我都会克服重重困难参加培训,因为培训学习真的有用,一个爱学习的人运气都差不了,我坚信这就是真理。

这次的培训给我们授课的都是该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深耕多年,更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他们的的讲解,我们印象深刻,而且学到的都是干货。感谢专家们的授课,感谢领导给予我们的机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