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车、拼房、拼团儿……目前,“拼”字在都市中十分盛行。赶潮的“拼”年代里,教育也不甘落后。于是家教也“拼”起来了,拼家教打破了一对一的固定束缚,学生在一起有比较,有竞争,有了课间玩耍的伙伴,更关键的是拼出来的家教让家长投资的教育经费也解决了现在的高额辅导费。我也曾经一对一辅导过学生,也四五个一起“拼”过。我认为拼家教应该注意这么几个问题:
首先,拼家教的对象必须是同一基础水平或同一年级的学生。水平统一的学生,老师才会用同一个进度和难度,针对学生的问题共性的解决。学生没有大层次的差距,会让孩子在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下,显示出孩子的优势和智慧。在学校里,可能班里有太多优秀的学生,让老师忽视了这个学生的存在。在三四个学生组成的小集体,这个孩子会找到失去已久的自信和自尊,可以放松大胆的展示自我,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如果拼凑的学生有很优秀的,有一般的,还有相对基础很差的,这样拼凑在一起,既耽误了快进生的学习,有打击了后进生的自信心。明儿曾经参加了一个国画班,有初中的,有高中的,有小学的,还有刚入托儿所的,在一个班里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很难起到互相鼓励互相学习的作用。明儿结果学了一年的国画,进步非常微小。
其次,拼家教的数量不宜太多。一对一的家教,让孩子一个上午对着一个老师,他会很紧张,压抑了孩子的发散性思维。而且最让孩子不喜欢的是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没有伙伴一起放松。把家教做成了专家型的讲座,一对一当然效果要快,但是孩子有点受罪。拼家教,数目我认为5个左右最好。太多了,与课堂授课没有区别的话,效果也不会有。太少了,形成不了学习气氛。5个左右,正好学习情况让老师尽收眼底,了如指掌。
最后,拼家教有整体也有个体。虽说拼出的学生最好是同一个水平的,但是孩子的学习特点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内向,有的学生好动,有的学生自卑。针对不同性格的孩子,家长必须告诉老师,我的孩子特点是什么,近期老师需要培养的习惯和目标是什么,让老师心中有数。我们父母找家教目的也不同,但是大多数是孩子听课习惯不好,课堂没有掌握,让老师给弥补一下。还有的是让孩子学点特长,或让孩子在学校里学的相对轻松一下,提前让孩子学点。不管怎么样,家长的心理是让孩子有进步,有变化。所以家教必须保证一定的质量,才让家长安心,让孩子没有白白牺牲玩的时间来搞家教。
希望拼出的家教真能让孩子拼上一把学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