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股论道:作为真正的交易者只需要反复做好两件事
买入的具体点位不会是我交易的重点,我每天在盘后看看当天及之前的走势,凭借经验判断一个方向,找一个自以为合适的价格区,然后买入持有。
我从来不会花很多精力去研究价格究竟会在几角几分止住,但却有很多朋友强调,在他们的交易里具体买入点位是多么的重要。如果精确的买点在你的交易中占据了很关键的位置,如果你不是以追求微利波段的操作,那么只能说明你根本不知道交易策略为何物,你甚至不理解行情走势是怎么产生的,更不知道你要操作的是什么。
华尔街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拿出几张走势图,然后让几个小学生和几个做了几年交易的人选择后面的方向,结果小学生的胜率压倒性的高于那些做了几年交易的。你之所以把精确买点看得那么重,无非就是这几个原因:
1、你总是希望买在最低点位上,买进就有盈利,无法忍受价格的正常回调;2、你认为止损就是灾难,所以你总是把止损设得很小。只是你忽略了,一个区域买进,高一点或低一点的重要性远远没买不到更重要。但是,多少人因为在大概率的涨势面前,为了追求精确价格而错失机会。
这个世界上最白痴的人,就是那种自以为发现了别人不能发现的真相的人,我从来不奢望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
很多人之所以在整体上无法实现资金的增加,其中一个关键就在于他无法承受浮盈的回撤,其实浮盈根本不是你的利润,也没有人希望利润回撤。因为回撤而损失一些利润,但也会因为回撤而把握到更大的利润,这是走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的交易中已经很习惯它了。
亏损额度是自己可以控制的,盈利则需要行情的支持。我的买进或卖出不是自己的想当然,而是让实际走势决定买入还是卖出,任何时候我都不会让自己陷入被动,我也从来不会追求完美的交易。
观点与操作:
1.大数据看节前行情:坦率的讲,今天的暴跌完全看不懂,一定有所不清楚的利空因素在发酵,这种跌法和所谓的外围暴跌因素无关,我自己抄底也被套10%,当然,持仓标的还算是有一定安全边际的,现在看暂时决定被动持仓。今天我们来看看历史上春节之前行情的变化。
统计数据显示,最近一年春节前两周(10个交易日)指数上涨是大概率事件,其中上证指数近十一年无一年出现下跌,即便是在2008年、2010年这样“大熊”之年,上证指数在春节前两周还是走出了0.88%、0.96%的涨幅,给大家一个好心情过年。而深证成指则有9年上涨,仅2014年下跌,跌幅1.23%。可能是受深市的拖累,与深证成指一样,沪深300近十年来也仅在2014年出现下跌,跌幅0.42%。
从中小板来看,指数9年来仅有两次下跌,为2010年、2013年,跌幅分别为0.02%、1.47%。相比之下,在创业板指数度过的4个春节中,有两次节前出现下跌,2012年下跌3.38%、2013年下跌0.64%。
从近十一年春节后的市场行情表现看,春节后行情上涨的比例也较大,录得下跌的年份主要有2007年、2008年、2013年。其中2007年和2008年各指数春节后全军覆没,2008年的跌幅较大,而2013年则是一个分化的行情,创业板指、中小板指春节后走出上涨的态势,创业板指两周内涨幅达8.16%,而主板市场三大指标的同期跌幅均在2%以上。
整体来看,如果将春节前后两周市场表现的数据汇总,可以发现,在这四周的市场波动中,上涨是主旋律,而且仅2008年主板市场三大指数出现下跌,其余春节市场均是上涨行情。
数据或许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正面来看,春节前两周至春节后两周上涨是大概率事件,买入股票获利概率很大。反过来看,如果指数在这四个星期出现下跌,那么行情就有可能和2008年一样了。当然这只是概率上的推测,具体走势还要观察宏观经济面的变化。----那么问题来了,今年会重演08年超级熊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昨天博文《不会重演08熊》已经做了简要分析。
2.有板有眼:暂时保持高仓位;对于新入场的增量资金建议逢低配置侧供给改革的资源,地产,钢铁股,水泥;主题投资关注长江经济带和二三线低价地产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