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沪港通的两个预期

(2014-04-18 15:00:04)
标签:

题材股

行为

好方法

因素

涨跌停板

股票

分类: 股票

谈股论道:震荡市道波段操作中的五大黄金法则!

    波段操作法则一:把握节奏,逢低介入。

  由于大盘处于反复筑底过程中,所以股指极不稳定,一有风吹草动便会出现恐慌性的抛盘。然而,市场维稳呼声渐高,大盘走强不是梦想,因此当前过分看空已不足取,逢低介入应是不错的选择。

  波段操作法则二:注重轮动,精选个股。

  通过近段时期的市场观察,我们发现板块轮动这种模式,在市场中时常如海浪迭起,经久不衰。所以,择机介入新崛起的部分概念股,是获取短期收益的好方法。

  波段操作法则三:适可而止,逢高卖出。

  所谓波段,就是某只股票在一定时间内的高价与低价差。无论牛市或熊市,市场都会有这样的机会,而市场的机会总是提供给那些反应敏捷、判断正确的投资者,提供给那些善于把握好波段的人。在大盘尚未连续放出上攻的成交量时,逢顶背离卖出是较理性的抉择。

  波段操作法则四:观测趋势,控制仓位。

  波段操作的最大特点是不能满仓操作。在大盘尚未反转之前,只能当一名“击队员”。在平衡市的短线资金可控制在30%左右,在市场反复走强时可增加至50%以上,如果近期股指放量突破短期箱体上沿,则可继续追加仓位。

  波段操作法则五:知己知彼,灵活操作。

  短线投资者关心的是分时K线、日线;中线投资者关心的是周K线、月K线;长线投资者关心的是半年线、年线。短线投资者的特点就是讲究一个“快”字,而中长线投资者则可做较大的波段。因此,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及市场的中期趋势来把握波段操作的节奏。

  “雷雨交加”和“艳阳高照”永远是股市的万千气象。当前如何把握好自己的波段操作策略,成为能否在市场中获利的关键。

 

观点与操作

1.沪港通的两个预期:有博友问道了关于沪港通的事情,私下我和一些博友交流过,大家看法有分歧。看了些相关报道,其实机构之间,投资者之间也存在分歧。说利空,说利好的都有,这也正常,有分歧才有交易,都一直看空或者看多可不是什么好事情。我在昨天博文中讲过股市是一个讲究预期的地方,预期的东西才是最核心的博弈要素,那么沪港通能够带来什么样的预期呢?我以为有两个:

    一是主流品种估值体系靠拢的预期。打通之后,理论上利用AH价差进行套利的行为将逐步失效,两个市场主流品种的估值体系将趋向一致,这个预期是明确的。关键在于以何种方式趋向一致?看目前的AH品种价格,大家都清楚银行股H股普遍高于A股(扣除汇率因素之后),要趋向一致,则无非是两个方式,一个是A股银行股涨或者横盘,对应同期H股涨幅相对小或者下跌,以此缩小估值差异完成靠拢;一个是A股银行股跌,对应同期H股跌幅更大,以此缩小估值差异完成靠拢。我们都知道水往低处流的道理,股票也一样,所以后面的估值体系如何靠拢,我认为关键在于A股而非H股。而A股银行股的走向,我之前讲过短期或者中期取决于优先股方案落地的几个细节。(用途,价格。详细分析见本周三博文)

    二是交易制度趋同的预期。沪港通之后,两地的交易制度需要趋向一致,这是明确可以预期的。近期传闻港交所甚至考虑引进涨跌停板制度,这个传闻和沪港通几乎同步其实背后是有深意的。简单讲,沪市的A+H股品种可以预期在半年内将实施T+0,由于这些品种几乎都是上证50以及上证380品种,与之前管理层放风上证蓝筹股将试点T+0不谋而合。其实,我个人的看法是这次沪港通的最大作用就是从侧面证实了半年内上证蓝筹股将实施T+0。是不是有点歪打正着的感觉?尽管证监会的口径是还在研究T+0,不过沪港通的时间表确立已经变相向市场传递了T+0的时间表。

   最后说一点,有投资者问到深港通为何没有。其实你看看深市的估值,目前整体是20多倍,创业板更是50多倍,港股主板20倍不到,港股创业板仙股一大堆,你觉得深交所会积极推动深港通吗?深交所不傻,水往低处流的道理人家可是明白的。   

2.有板有眼:

**博弈方向:下周5周线将上移到2080一线,此位置不容有失,如跌破则调整性质出现变化需要做出策略调整。本周收出周阴线,从调整时间和空间看都已经满足,下周120周线将下行到2185点,调整完毕后(前提是不破5周线)将冲击此压力位,后面如果到了120周线或60季线一线时要注意开始减仓离场观望;如果从绝对空间看,指数上行预期并不算大,对于百万级别资金而言考虑到流动性因素可以配置些权重,如果是普通中小投资者,后面还是要以主板或中小板低价题材股为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