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最近有些迷上中医了。
现在亚健康的人很多。去医院体检,却查不出什么问题来,于是西医告诉你身体没有问题。可自己感觉问题依然在。
西医没法解决问题,我将注意力转向中医。买了一本传统中医经典书籍《黄帝内经》,我实在惊诧于古代中国人的智慧,整本书不仅文字优美,也不仅仅是一本医书,更是一本人生哲学书。我在其中找到了针对亚健康的传统中医学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就是说好的医生治病,是能够在病情还没有发展到某种状况时,他就已经能掌握病情,配合早期治疗,或刚要发生于萌芽之时就歼灭于无形,预防病情的发作。如果等疾病已经形成才去治疗,就像渴了才去打井,战争起来后才想到去打造兵器,不是太晚了吗?唐代名医孙思邈又发展为“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
还有一经典故事。我国古代有一位名医叫扁鹊,因医术高明,有“起死回生”之术而家喻户晓。一次,他治好皇帝的病,皇帝问他:“谁是当今杏林第一人?”扁鹊回答:“是我的兄长,名叫扁鸦。”皇帝又问:“扁鸦的医术比你高明在何处?” 扁鹊说:“我能治愈皇上已患的病症,但我兄长扁鸦能让未患病的人不生病。当年父亲临终前,传给我们兄弟两本医学秘籍,一本叫《医道》,是讲治病的,传给了我;另一本叫《防道》,是讲防病的,传给了我兄长扁鸦。”
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表明,人体健康有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条件,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自然环境,而60%取决于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科学家已经发现,80%的心血管疾病和90%的2型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有资料表明,健康教育投入1元,医疗费可节约8.9元。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为解决人人享有保健目标的首选策略。可见健康教育、预防疾病的重要性。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证实了,古代中国人“治未病”理论的正确。
古代中国人既然这么重视“治未病”,相信也一定找到了“治未病”的办法。中医养生,应该发扬光大,造福当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