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人生免不了有种种烦恼。当今社会,纷繁复杂,人欲横流,更胜以往。
有些人看山是山,思想简单,活在当下,生活就无忧无虑。令人羡慕。但也有一些人思想更进一步,看山不是山,反而增多了烦恼。有了烦恼,要有应对的办法,若没有好的应对之策,烦恼将挥之不去,产生心理偏差,快乐就将远离。
读了心经、金刚经,有少许体会,跟大家分享。
烦恼一,名利不如我所欲。过去,大家都没有钱,生活条件很差,只要稍好一些,比如过年有碗肉吃,天天能吃饱,不挨冻,就满足了。现在物质丰富了,每天都可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穿衣保暖是最基本的要求,更是追求如何好看;有了舒适的房子,还要追求奢华等等,反而人们比以往更不满足。得不到满足,便很烦恼。物质丰富的一代却是迷失的一代。
当今社会,由于人们对物质生活的无休止的追求,自然世界已不堪重负,难于为继。迷失的人们应当要清醒了。物质丰富,跟人生的幸福、快乐,并不完全是正比关系。凡事都要适可而止。将自我的欲望降低一些,让人生的脚步放缓一些,仔细思考一下,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真正让人幸福和快乐的人生?
烦恼二,运气不如我所欲。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朋友认为自己运气不好,去庙里烧香,祈求好运。去庙里烧香,是对佛虔诚的表现之一。但比烧香更重要的是,心向佛。佛教讲,有因才有果,不去种豆哪来豆的收获呢?要让一件事的发展得如你所愿,你一定要去努力创造使之成长的条件,这是基本的,一定要去做的,但即使你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但事情的结局仍然未如你所愿,你也不必为此烦恼,正如种子虽然种下去了,你也精心培植,但种子的成长还需要阳光、空气和水等等,这些却不是你所能完全控制的。正如古谚说得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不谋就能成事,那肯定是不可能的。成事在天的“天”,在佛教看来,也在于“你”。这个“你”,或许是今生的你,或者前世的你,所种下的“福报”。顺利的时候,你要感恩,感谢前世的你为你带来的好运,你也要去做善事,为今生及后世的你,带去更多的好运。不顺甚至受难的时候,要想到这是你在还债,为你的孽债终于了了而庆幸。
烦恼三、健康不如我所欲。生老病死,乃是自然规律,谁也避免不了。自己的如此,亲人的也一样。肉体的生命是十分可贵的,我们应当极力地保护好,平时要注意养生,养生的紧要点,恬愉的心态,均衡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充足的睡眠。还要“治未病”,当你感觉有所不适(中医讲不平衡)的时候,就要去调理,纠偏,防止生病。一旦生病,也不要紧张,要积极地治病。但最终,肉体的生命终有结束的一天,若是亲人,我们要为他们祈福,来生更幸福,再相聚。若是自己,也要坦然面对,回顾这一生,觉得无愧于上苍所赐予的这一世生命,为在世的亲人们祈福。
烦恼的根源在于“我”。不能过于执着于“我”的名利、运气、健康(包括与亲人的分离)。心经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照见五蕴皆空。精神的我,和肉体的我,是有分别的。人的一生,是一次旅行,不在于结果(结果是一样的),而是在于过程,正如一滴水,从长江的上游顺流往下,精神的我寄托在这滴水上,无论如何,水最终必将汇入大海。如果这一路十分顺畅平缓,是一种幸福;如果这一路崎岖坎坷,那也是一种幸福,因为你将有更多的人生体验。
人生是一过程,但绝不是不要珍惜生命。人的生命是十分可贵的,要善用她。我,与众生,以及这个世界是不可分的。一粒盐,放入水中,溶化前盐是盐水是水,溶化后,盐不见了,但盐并不是不存在了,而是与水融合在一起,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不要执着于小我,将自己全身心融合于众生和这个世界,发愿并用实际行动以菩萨心为众生和这个世界做力所能及的事,你便成了人间菩萨,不再为人间的烦恼所困,获得永久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