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大草诗集《白菜顶着雪》

(2009-12-23 08:50:54)
标签:

新诗博客大学

参考课件

新诗导读

文化

分类: 参考课件
一株出墙的鸢尾花
——大草诗集《白菜顶着雪》批判
                                                         
                                       熊平
 
    何超群在评大草的诗之前,准备了两个月的时间,查了五十几本资料,写了一星期,成就《还原日常生活的真相和诗意——评大草的诗》一文,洋洋洒洒千万言,评得很到位,使我这个后来者很难再有超越之事。后来我再细读大草的诗,发现何超群的评论好归好,就是太学术,太专业,太圈子化,很容易吓跑诗歌以外的读者。但大草的诗,与第三代诗人诗的不同之处,在于大草的诗可以延伸到诗歌的圈子之外。
 
    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一种诗歌之外的诗。但自从诗人阿橹死了之后,我就未能如愿;直到有一天,我偶然读到了大草的诗作《白菜顶着雪》,才得以释怀。如今又收到大草亲笔签名的诗集,所以没有理由不说几句。
 
    在对大草的诗集说几句之前,我却不自觉地花了大半天时间研究于坚(也就是这个第三代的领军人物,当今诗坛潜在的大师,大毒草),可见于坚对大草的影响。我对大草说,还好,在于坚面前,你没上当(我劝诗歌的作者,如果没有厚重的阅读,写诗千万莫学于坚)。也就是说,大草是那种善于学习他人而又不囵圄于他人的人,他勇于坚持自己,用何超群的话说,“大草是那种在潮流面前始终能够保持清醒的为数不多的诗人之一。这使他的诗无论在哪一个潮流里,都能保持自己的独特的美学风格,与时尚写作保持距离。”这使他的写作,犹如诗坛圈子之内一株出墙的鸢尾花,影响达到诗坛之外。
 
    好吧,我们还是来先欣赏这首白诗歌的典范作品《白菜顶着雪》吧:
 
  我给北京房山的朋友
  去了电话
  问他冬天的情况
  他说屋里生了火
  很暖和
  我就想起新年要到了
  这个年末
  我应该做点什么
  我想带上她
  去房山住几天
  她会问
  去做什么
  我说牵着你的手
  在雪地里走
  然后拍拍你身上的雪
  指着地里的白菜
  说多好啊
  暖暖的冬阳下
  白菜顶着雪
 
简单的词语,简单的日子,简单的场景,简单的事,日常生活的东西,却写得极极的富有诗意,从友情,到爱情,从真挚到浪漫,再到明亮的心境,不过20行的诗句,120字,使我这个诗坛门外汉,诗歌爱好者,一下子从朦胧诗的迷雾和第三代的泥潭中解脱出来。不需要刻意的象征和隐喻,也不需要刻意的遮蔽与碎片堆砌,一切源自自然,缘自生活,因为生活本来是充满诗意,生活就是真相,无需刻意粉饰和隐瞒什么。
    大草说,他一直在推崇一种叙述的、浅白的口语写作,因为自古以来我们的先人就是如此写诗。他认为,自然的美感,比逻辑的美感、修辞的美感更接近本质,是美的源头;但他也不反对技术的修辞与隐喻,认为那是诗人的劳动,如街心公园的花圃和雕塑。为此,大草也尝试写过另一类诗,如《橙子》、《四张照片》等等,追求一种叙述的张力。
 
《橙子》
这只桌上的橙子
我一直没有碰它
它的吃法有两种
一种在肚脐处
开个口子
用力挤
把汁都挤出来
一种是切开它
一分为二,再分为二
连肉带汁吃下去
但垫在下面的白色餐巾纸
将留下污迹
我告诉她
一只橙子的吃法
她说吃掉
是尊重了橙子
我把它握在手里
手心潮湿
我轻轻抛起
又稳稳接住
 
    《橙子》一诗,展现了大草叙述的功底。大草对我说,《橙子》虽然没有《白菜顶着雪》、《枣树》、《苏州河》这三首诗的流传广,但它是这本诗集中的成熟之作。的确如此。如此平静的叙述,字句间却暗流涌动,直至“手心潮湿”,最后却归于宁静,“轻轻抛起/又稳稳接住”,叙事与欲望之间的转换如此自然,在当代诗歌文本中,的确不太多见,与于坚的诗《只有大海苍茫如幕》,有异曲同工之妙。
 
苏州河
 
起先,是一栋旧厂房,进入视线
然后一栋更高的新楼,站在背后
接下来镜头拐向了河流,河上的船只
往来穿梭,象街面上的摩托
一件白色的女式衬衣,挂在船头
船尾的男人,一高一矮,其中的一人
从衣服下穿过。另一条船上
一个女人系着裤带走进镜头,没看清面容
就去了镜头外面。桥,有好几座桥
桥上形状各异的人,一闪就不见了
这时候,我正飞快地进入桥洞的黑暗
转眼又从另一侧的光亮中伸出头来
苏州河,其实我是坐在电视机前
象坐在一条行使的船上,手握摄像机
轻轻滑翔。我靠着沙发,脚
就搁在茶几上,大拇趾朝天竖着
 
    《苏州河》是大草介于《白菜顶着雪》和《橙子》两种写作向度中的中间作品。一方面展示了大草叙述的功力,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大草把日常生活诗意到底的勇气和决心,是这本诗集中我特别喜欢的四首诗作之一。(这四首分别为《白菜顶着雪》、《枣树》、《苏州河》、《耗子》,其它的诗如《小屁孩》、《窗户》、《南山》、《菜地》、《手枪》、《飞行》等,都是佳作)。“起先”,“然后”,“接下来”,叙述和词语一样流动,仿佛身临其境,非常主观非常诗意地扫描一个日常生活的场景,正当你享受其中,正准备继续享受下去的时候,结果是“苏州河,其实我是坐在电视机前/象坐在一条行使的船上,手握摄像机/轻轻滑翔。我靠着沙发,脚 /就搁在茶几上,大拇趾朝天竖着”,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哭笑不得,却很轻易地接受,因为“其实我是坐在电视机前 /……我靠着沙发,脚 /就搁在茶几上,大拇趾朝天竖着”,这样的活儿,我们自己私下干的的确不少。
 
    阅读的快感是我对一首诗的基本要求之一。读大草的诗,阅读的快感往往是悄然而至,有时甚至是忍峻不禁,叹服于作者的自由与想象,没有任何压力。大草说,他喜欢开阔的、视图感的、有绘画语言的作品,象“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那样,了了几句,简约,淡雅的几笔,即勾画出一种“天高月小,水落石出”清明之境。对于时尚写作,大草不反对,也不凑近,《耗子》一诗,是我在这本诗集中唯一读到的直截了当体现诗者人文关怀的作品:
 
耗子
(节选)
 
一只耗子过马路
很不小心,地上血糊一团
只剩下一条尾巴
可以辨认
 
罗湖车站
人行天桥下面
一个女人
怀抱一个孩子,手
伸进垃圾桶
掏出一把米饭
熟练地塞进嘴里
一只耗子
惊慌从垃圾桶里蹿出来
上演了一幕肇事事件
 
我是目击证人
却没走上法庭
我想着
这个城市的坚硬
那只活着的耗子
那只死去的耗子
想着那位碾过去的
司机爷们
可曾有过瞬间的心悸
 
    阅读之后能引起思考是我对诗歌的另一个基本要求。自第三代诗人提出“隐喻退后”,“诗到语言止”之后,诗歌的人文关怀精神,也渐次没落,日渐式微。我在《白诗歌的隐秘敌人》一文中强调,“在面对新诗歌的隐秘敌人时,白诗歌并没有抛弃诗歌得以延续的内核:诗歌精神。我们常说,世界上有两种动物,一种是痛苦的人,一种是幸福的猪。但对一个诗人来讲,他只能是痛苦的人。”第三代诗人的诗,尽管圈内热闹,但影响却很难如朦胧诗一样,达到圈子之外,很大程度,在于他们对人文关怀精神的远离与抛弃。大草的诗,也远离政治,但当他一旦遇到这样的经验,他也忍不住人文了一回,而且还人文得不错,我读了非常震撼。我想这一切皆缘自于他的内心。两只耗子,在这首诗中,不过是种道具,真正的核心,是那个怀抱小孩的女人。核心不能是不真实,我问大草,这事是真的吗?大草说,是真的。因为我一向反对虚假的人文关怀与抒情,所以特别地向大草求证了此事。
 
    请原谅我的认真。因为对一只耗子的死,我不曾有过任何的怜悯;但看了大草的诗《耗子》之后,我才发现,真正的人文关怀精神,正是从耗子这样弱小的生命开始的。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漠视一只耗子的生命,那么,对于一个靠捡拾垃圾维持生命来喂养孩子的女人,我们也会在城市坚硬的外表下失去任何同情心,而把它作为一种生活的常态。继而,我们将漠视我们的内心。
 
    事实上我们正是如此。以往的诗,粉饰了大多日常生活的真相(如朦胧诗),遮蔽了大多日常生活的诗意(如第三代),不是用宏大的主题,去掩盖个体的尊严,就是堆砌日常生活的词藻与碎片,淡化我们生活的诗意。在当代诗歌远离大众的同时,我们曾经拥有的诗歌精神,也已经丧失殆尽。大草是其中的一个另类。何超群在评大草的诗之前,花一定篇幅谈了当代诗歌的诗歌语境,也是缘于此。圈内的热闹,始终在圈内;绵羊的声音,除了在屠宰场,从来就未传出过羊圈之外(这也是寒韩敢质疑现代诗和诗人为什么还存在的原因)。前段时间,有人在争论,当代诗坛(朦胧诗之后),谁才是大师,有人说是于坚,有人说是王家新,有人说是周伦佑,还有人说如果韩东不去写小说,就是当然的大师,谁也说服不了谁。在我看来,有没有大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诗歌要继续下去,要从圈内传到圈外。在这样的诗歌语境下,大草的诗,仿佛一株出墙的鸢尾花,足见其存在的价值。
 
熊平,2007年10月22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