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全职妈妈重男轻女赵本山育儿 |
分类: 全职妈妈 |
在几年前,曾听说开两会时,有代表提议,为解决下岗问题,建议女工回归家庭,给男工加薪。这项提案最终没有实现,估计是遭到了女代表的强烈反对。
可是实际情况是,北京的全职妈妈越来越多。我还在工作时,就听我们同事讲,他家儿子就可羡慕人家全职妈妈了。
儿子:妈妈,你看我们同学Jack妈妈,早晨遛狗,晚上健身,没事泡吧,你也在家多好啊!
妈妈:妈妈得工作啊,好挣钱给供你读书啊。
儿子:妈妈,那你一月挣多少钱?
妈妈:妈妈挣两百块钱。
儿子:那还没有我们家小时工多呢!那你还上班干嘛!
其实,妈妈是不想让孩子过早对金钱产生拜金思想,但是儿子说的的确有道理,挣钱又少还不够付钟点工工钱的呢,这种班不上也罢。
事实上,我们女孩子从出生起就对“重男轻女”思想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
我们生性聪明,语言发育比男孩早,精细动作发育比男孩早;
-
我们记忆力好,从小学到大学,甚至到研究生,我们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
我们长寿,老龄人口中女性比例大于男性比例。
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一到毕业分配时,这种对“重男轻女”思想的抗争也变成了无奈。用人单位说了,鉴于女同志毕业后马上面临结婚、生子要耽误很多时间,要一个女生实在不如一个男生来得划算,于是乎,就出现了情愿要低分男生也不要高分女生的尴尬局面。女生无奈只有继续考试之路,继续深造下去。
即便是女生有幸遇到了伯乐,到了工作单位,你不能好强,也不能和男领导多接触,你必须低调,否则闲言碎语、道听途说、难听恶心的话就接踵而至。相反,一个男生好强上进,和领导多接触,哪怕是女领导,都不会有任何非议和人身攻击。
就是在大学校园里,女生除了学习之外,想要参加社会工作或社会活动,进入学生会或社团之类的,也会被人指手划脚,说什么“官迷”之类的难听的话。而男生,就无所谓,就是成为了学生会主席,也没人说三道四,觉得这是进取心的表现。
难道说,这就是“作人难,作女人难,作名(老)女人——难!”(括号里的话是赵本山在小品《小崔说事》里的台词,想起来好笑,就写上了。)
我婆婆就说了,“一个女同志你出去能挣几毛钱?男的在外随便就能挣很多钱。”前面提到的我的同事也说如果给她50万买断工龄,她立马就回归家庭。看来,除了前面所说的阻碍女性职场成功道路的舆论影响外,就是薪酬上的悬殊,也是一个“重男轻女”的筹码,并且是一块很有分量的筹码。
这也是全职妈妈人数在京越来越多的主要因素吧。除被动下岗因素外,主动下岗所依据的就是“薪酬比较优势”,如果老公可以在短时间挣出太太到退休时都挣不出的钱,并且太太自己所挣还不够付保姆、托费等支出,很多人就选择了全职妈妈的道路,或者说“职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