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他们干掉道德,道德也一定会干掉他们

(2013-08-25 22:45:10)
标签:

杂谈

山东商报:曾有人把《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和李宗吾的《厚黑学》、吴思的《潜规则》相提并论。您怎么看?

石勇:某种意义上,相提并论是合理的,有人就说我这两本书,是以心理分析为名义的“厚黑学”,这是一个有点极端的判断,因为我不教人用我的方法去干坏事,只教人保护自己,强大自己。我对跟我学心理分析的人多次强调过这一点,心术不正的人我是唾弃的,他们也不会是我的读者,而只会骂我,因为我对心理的分析,捅到了他们的内心。他们是无法合理化自己的行为的,骨子里就要抗拒我所说的那一套,怎么可能从我这儿学到东西?


和“潜规则”相提并论的原因大概是,我里面提出了一个概念“社会价值排序”,解释了心理食物链,人们内心弱小被人在心理上蚕食的原因,懂了这个概念,很多东西就明白了。

但我还是不同意这个相提并论。这和我的个人性格,和思维有关。《厚黑学》告诉我们,因为现实是厚黑的,所以你要厚黑才能成功。其逻辑是:从一个不合理的事实中推出应该。但不合理的东西,为什么要应该呢?我的个人性格是,对于不合理的东西,我就不信对抗不了它们。就像好人被小人欺负,厚黑学叫我们也变成一个小人,但我就不干,我就是一个好人,而且坚信我可以对付人小,真正的问题只是,我们缺乏对付小人的方法而已。那两本书,提供的就是这样的方法。而我的思维是,我们清楚一种东西,是为了改变它,或者保护它,这就需要方法。我没看到《潜规则》提供了这样的方法。

山东商报:您被称为“心理分析技术派标志性人物”,您认同这个标签吗?

石勇:我很认同,我认为这也是把我和中国很多所谓的心理专家区分开来的重要方式。这个概念的大致意思是:一,你要洞察人们的心理真相,是需要一些技术的,比如表情的分析、语言的分析、逻辑的分析;二,你洞察了心理真相,你要改变自己或他人,是需要方法、技术的,而不是叫你“应该如何如何”说些大道理。目前,国内很多所谓的心理专家都不是技术派,多是晦涩的学院派、政治思想工作派、心灵鸡汤派、文青派。他们也许可以让你懂心理(这是最大的本事了),但无法让你真正的在心理上改变。当然还有一点,心理分析技术派,要懂的东西很多,比如你要懂哲学,要懂社会学,要具有敏锐的逻辑直觉。一个只懂心理学的人根本就不会懂人类的心理,更不是技术派。

山东商报:简单向读者介绍下“社会价值排序”。

石勇:我们都知道有一个社会利益的食物链,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淤泥,对吧?相对应,在心理上也有这样的食物链。社会价值排序的意思,就是把人按照所占有或具有的东西,比如权力、金钱、地位、学历、容貌、地域……来排一个高低等级的秩序,区分这个高档,那个低档,从而,让高档的人在心理上可以合理地蚕食低档的人,这样,心理食物链就建立起来了。富人吃穷人,高帅富吃屌丝就合理了,前者会很有心理上的优越感,而后者在心理上会自卑,会弱小,会恼恨。我们要走向强大,走向心理的健康和成熟,必须砸烂这个社会价值排序。

山东商报:我个人在读《内心强大》的时候被丝丝入扣的心理分析所吸引,这是天赋还是学习了大量书籍后的领悟?

石勇:应该都有吧。我愿意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几个秘诀:我们要培养对语言的敏感,对逻辑的敏感,很多真相通过语言和逻辑是可以看穿的,如果我们经常这样训练,可以形成对心理真相、社会真相的直觉。

山东商报:您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政经杂志《南风窗》主笔,为什么对心理建设类的书这样热衷?

石勇:我关注的领域就是政治、社会、心理。它们其实是复杂地融合在一起的,很难分开。对心理类的书更热衷,一是因为我多年来一直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分析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人心,运用得比较顺手,很多人也佩服;二是多年来看到很多人,他的人生往往就是心理出了问题,所以想帮一把。

山东商报:“这本书,教给我们的不但是如何学会识别、规避他人的狠,同时也是警醒自己,不要成为别人或自己的狠角色。”书里“狠”出现太多,会不会有点不“和谐”,不正能量?

石勇:作为一个人,一个可贵的品质就是正视现实,而不是对现实采取鸵鸟战术。现实就是,很多人正在变狠,我们所置身的世界正在变狠,我们只有先正视这一点,洞察它,搞清楚变狠的心理机制、社会机制,我们才有方法去战胜它。这样干,本身就是所谓的“正能量”,也只有这样干才能让我们每个人,让我们的社会收获“正能量”。相反,如果不这样干,“负能量”会慢慢扩大,我们会不知不觉受到伤害,甚至防御它都来不及,没有方法防御。“正能量”存在于我们正视现实的勇气,对存在的勇气,对改变现实的勇气中。

山东商报: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我们面对一切要对付的东西时应该具有的思维。这种能力包括头脑上的,心理上的—比如头脑的洞察力、心理的洞察力、分析能力、强大的内心。除了通过看书,读者怎样培养这种能力?

石勇:我这样来训练跟我学心理分析的人。一种途径是,随便在网上找真实的案例,找新闻事件来分析,通过语言上的,逻辑上的分析,一步一步地让他们搞懂,搞清楚我们是怎么看透一件事情,一个人内心的想法的,从而预测到他会说什么,做什么,如果我们看错,错在何处?就是,我们要把过程搞清楚。如果我们能够这样坚持个一年半载,看问题时,会一眼就看到本质,直达结果。一些人跟我学心理分析,觉得自己和过去已经很不一样,变得敏锐和强大多了,就是这样来的。

还有一种途径,就是我或他们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为例,进行分析。人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我们这样干,就是认识自己的过程。我们按照心理分析的方法把自己扒光,目的在于训练我们对自己内心的洞察能力,以及自我分析能力。一个不认识自己的人也不会认识别人。这些训练,还可以运用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别人的互动中。只要坚持,我们一定会收获惊喜。

山东商报:“守护自己的内心并对付狠世界”,这是目前社会人面对的一个普遍困境?

石勇:对。这是今天每个人所遇到的大问题。无论是在工作上,生活上,存在这样的现象:在别人变狠的时候,如果你不狠,你就会吃亏,你就会任人在心理上和利益上宰割。所以,很多人为了在心理上和利益上保护自己,也强迫自己变狠,变得和他所讨厌的人一样。

我强烈反对这样做。为了保护自己,我们当然必须对付狠人,但这不意味着只有把我们变成狠人这一种办法,就像我们为了对付小人,不能也把自己变成一个小人一样。我知道很多人是这样做的,他们会从受害者也变成害人者。

为什么我要反对这样做呢?因为当我们也变成一个狠人,无论能不能在利益上保护自己,在心理上,是无法真正保护的。恰恰相反,这是以杀伤我们自己的心理结构为代价,把我们的自我和道德感干掉,而一个人干掉自我,干掉道德感,自我和道德感也会干掉他,他一定不会有什么安全感、幸福感可言,会生活在内心的扭曲、畸变之中。我想说,一个狠人,无论他在社会上得到多少,在心理上,都是一种存在的败笔,他来到这个世界上,本来不应该是这样子存在的,但他这样做了,那么,他这辈子,在内心深处,都无法挽救他的失败。

事实上,我们要对付一个狠世界,根本就没必要让自己在内心里也变成一个狠人。我们完全可以做到既守护我们的内心,同时也能对付一个狠世界,因为我们要对付一个狠世界,缺的只是方法而已,而并不是让我们也变成狠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对付狠世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