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技术分析,把公知励志情感专家打回原形(第一炮)

(2013-05-30 15:45:51)
标签:

杂谈

      技术分析,把公知励志情感专家打回原形(第一炮)

 

 

 

  

    在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洗脑,而是洗心。

 

裆干的更多是洗脑的活,而用文青似的、心理鸡汤似的语言来忽悠脑残粉,则是公知、青年导师、励志专家、情感专家、文青似心理专家的拿手好戏。

 

他们干得很成功。这类在微博上、书上泛滥成灾的哲理性、心灵鸡汤性的语言,忽悠了不少就是愿意和等着被忽悠的人。抱着对多数人有辨识能力的期待是不现实的。

 

但这些话,其实经不住语言、逻辑的技术分析,一分析就发现是装13、思维混乱、不懂常识、废话,甚至庇话。

 

忍了太久了,我决定出手。一个样本一个样本的来,揭穿他们“洗心”、装13的伎俩,打回浅薄的原形。

 

今天先盯上一个叫卢思浩的人,只对某句话作简单的语言分析。

 

    说明:以下的分析,不打算唤醒那些公知、青年导师、励志专家、情感专家、文青似心理专家们的粉丝。我早揭示过一个心理规律:要一个只具有被人忽悠的心智水准的人醒过来,无异于要他的命。

 

    好,来看一下卢励志专家的励志语言:

 

   “我们辛辛苦苦来到这个世界上,可不是为了每天看到的那些不美好而伤心的,我们生下来的时候就已经哭够了。而且我们,谁也不能活着回去。所以,不要把时间都用来低落了,去相信,去孤单,去爱去恨,去闯去梦。你一定要相信,不会有到不了的明天的。”

 

    “你一定要相信,不会有到不了的明天的”,确实励志、优美,煽情,马上就“抵达”人们,尤其是小文青们的心坎上了。

 

    这正是这类幼稚之极的语言成功的地方。从思维的特征上看,它没有任何逻辑推理,没有背景揭示,没有事实说明,说白了,他根本就不打算说服你的大脑,而是要绕过你的大脑,对你进行心理暗示。当你一读到这句话,“哗”的一声,你就被它“抵达”了,立马被催情。你以为你理解到了某种哲理性的观点,但没有想到,你只是在对这句话进行“审美”而已!

 

   这正是很多人读了无数用文青似语言写的东西,在智识上并没有任何长进的秘密。他只是在审美,却误以为懂了某个道理。但是,你要懂某个道理,是需要对关于这个道理的语言表达进行理解分析的。可是一理解、分析,励志专家们的装13就露馅了。

 

    我们再来看这句话。真的“不会有到不了的明天吗”吗?只要一个人不死,睡一觉,明天不就来了?还需要你相信?还需要他来励志使你相信?这句煽情的、哲理性十足的语言,不是庇话吗?

 

   好,我们可以想象到卢励志专家以及其它低级文青们的辩解:这是比喻!比喻某种想要的结果!相当于“你一定要相信,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

 

    拜托,懂不懂基本的语言常识?你可以说“相信明天会更好”之类,这也是在玩文学修辞,但毫无问题。因为,当你用“今天”、“明天”之类的时间刻度来比喻,你不能违背它的预设:预设了明天,肯定是能够“到”得了的,你相信不相信都会这样!但你的梦想,你想要的结果,还不一定呢。

 

    好,再来看前面那些铺垫的,同样文青气十足的话:

 

   “我们辛辛苦苦来到这个世界上,可不是为了每天看到的那些不美好而伤心的,我们生下来的时候就已经哭够了。而且我们,谁也不能活着回去。所以,不要把时间都用来低落了,去相信,去孤单,去爱去恨,去闯去梦。”

 

    说我们不是为了每天如何如何,不是屁话吗?这个常识还用你来说?如果你认为这多么有道理,不觉得丢人?而且,这和我们生来就哭够了有什么逻辑关系?我们生下来的哭,和长大后伤心的哭,是一样的意思?不要逻辑混乱地拿常识当哲理好不好?

 

   还有,我们谁也不能活着回去,把这种常识当自己了不得的发现,不觉得幼稚?而且从这句话的逻辑延伸看,死了就能回去?

 

   哦,原来,以上这几句话,在逻辑上还是后面的“所以……”的条件、原因,因为这一堆屁话,所以,后面来了一通励志:去相信,去孤单,去爱去恨,去闯去梦。可是,这仍然推不出,它和一个人“去相信”,去“孤独”有什么逻辑关系?

 

   嗯,倒是可以蕴含着一个人“去爱去恨、去闯去梦”。但,你就拿这一点去励志别人吗?你就愿意别人拿你应该完全懂的这一点来励志你,如果你对自己的智识和生活负责的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