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余杭路530号——宋耀如故居

(2012-03-03 13:30:53)
标签:

劳动报

20110317

阮仪三

文化

分类: 银兔满堂:2011年

东余杭路530号——宋耀如故居

孙中山曾于此处谋划广州起义

《劳动报》 2011317

 

东余杭路五三○号,宋庆龄之父宋耀如的故居,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宅。文史爱好者 林妙法先生日前致信本报,称 听闻当年孙中山曾在这座老宅里讨论过广州起义之事宜,由于年久失修,此房已破旧不堪,希望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在本报记者赶到这座老宅前,同济大学著名教授、被称为 老宅守护者 的阮仪三先生已经先行一步,来到这里,把这幢老宅好好地看了一遍。阮教授说: 留存原来的房子,就留存了历史,留存这座城市的记忆。

宋耀如故居 如今只余内壳

(略)

同济大学著名老建筑保护专家阮仪三教授一个月前,来到宋氏老宅,一幢幢老房子看下来。他感慨道:历史是对的,地点也是对的,这个地方应该尽快保护起来。 阮仪三认为,宋家老宅在辛亥革命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视,虽然房屋外观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但内部结构完好,只要加以改建,仍将是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

(略)

在日前举办的 中意经验 历史城市修复 论坛上,来自意大利的GiorgioCasacchia教授和同济大学的阮仪三教授分别介绍了各自的工作经验。

意大利的博洛尼亚拥有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已经成立900多年,它坐落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城的赞鲍尼大街33号。而在那一块区域,有遍布千年以上的古老建筑。1972年,意大利政府决定将公共基金的一部分用于修复老建筑。而如今博洛尼亚依然坚守着其首创[简介 最新动态]的 把人和房子一起保护 所谓 整体性保护 的理念。这使得不仅一个城市的建筑维持着古貌,而里面的生活氛围也没有在改造当中遗失。原来的商户还在做着买卖,居民依然在里面安居乐业,这使现代博罗尼亚人能够生活在一个充满古韵的、城市设施完善的、环境优美的、文化活动丰富的社区里面。

阮仪三教授向本报记者表示,博洛尼亚的保护政策令人羡慕,相比他们,我们的资金则少得可怜。阮教授举例说: 比如英国,民间的资金占到了全国总投入的52%以上。有一家名叫 国家信托的基金会,英国海岸线30%以上的历史遗产和文物的保护都是由他们完成的,在做好保护的同时,国家也给他们开发和经营的权利。所以,英国海岸线三分之一的历史文物的产权归属到了他们名下。 阮教授表示,如果动用民间力量,则必须尊重一个原则,那就是谁维修,谁得利 。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这样的做法还是有颇多政策上的限制。阮教授提出,如果老房子也可以认养,那就不会存在失修或者无故损害的问题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