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精选
(2025-11-11 08:42:37)
标签:
试题 |
分类: 高三 |
2026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精选十四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艺术疗愈是指通过将艺术形式应用于心理治疗和健康促进的过程,帮助个体表达情感、改善认知,最终实现身心健康的治疗方式。它通过象征、隐喻等艺术语言,分裂的情感碎片重新整合,最终完成对创伤的修复。如今,从线上心理咨询到线下疗愈工作坊,艺术疗愈正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显著的效果,获得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
艺术疗愈以艺术的温柔力量,消解着人们的疲惫焦燥,给人们带来心灵的慰籍。它可以跨越内心世界与外界之间的宏沟,鼓励个体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尽情宣泻情感,重建全新自我。但真正的艺术疗愈需要专业的引导和系统的方法。多位专家指出,
,患者一定要选择具有心理学背景、经过专业系统培训的艺术疗愈师,避免被商业化包装的“伪疗愈”项目误导。
受过专业训练的治疗师,能够根据个体需求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艺术形式和治疗方法,(
)地解决心理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受助者会对审美产生更为深层次的理解与欣赏,这种体验如同清泉在心间潺潺流淌,畅通心灵的脉络,增强自我价值的认同。当我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陶艺、刺绣、编织、剪纸等艺术形式融入疗愈过程,就能给予受助者深层次的情感治愈,并让这些承载着中华文化基因的传统技艺实现传承和发展。
18.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19.文中第二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三处含错别字的词语并改正。(3分)
20.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艺术疗愈既是一门专业的心理工作,也并非简单的休闲娱乐,从业者的专业性至关重要
B.艺术疗愈作为一门专业的心理工作,从业者的专业性至关重要,它并非简单的休闲娱乐
C.艺术疗愈从业者的专业性至关重要,它并非简单的休闲娱乐,而是一门专业的心理工作
D.艺术疗愈并非简单的休闲娱乐,而是一门专业的心理工作,从业者的专业性至关重要
21.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有的放矢
B.全力以赴
C.直截了当
D.精益求精
22.请运用含有递进关系的复句简述第三段阐述的艺术疗愈的作用,要求概括全面,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70个字。(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 小题,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作文,评高分,先要内容好,理由用不着说。问题在于怎么算好。好坏是内容的评价;谈评价之前,先要知道内容都包括哪些“内容”。这真是();如必欲一言以尽之,也可以说,凡是自己听到的(包括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感到的,只要是有益而无害的,无一不可为作文之内容。举例说,可以是大事,如赤壁之战,小事,如《红楼梦》中焦大骂街;可以是伟人,如王安石,细人,如阿Q;可以是远物,如河外星云,近物,如臂端十指;可以是实事,如吃饭喝水,虚事,如仲夏夜梦;等等。情景虽万千,却可以归类,但是可以综合为外、内两类。外界事物为己所知,或总称之为知识,是“外”;有时明显受外界影响,有时不明显受外界影响,心中形成某种思想感情,是“内”。这外、内之分,不少讲认识论的哲学家会抱怀疑态度,那就算作“方便说”也好。方便说之,区别还是有的。比如在司马迁的眼中,汉高祖刘邦大有流氓气,这是他的思想感情,属于内。但不管高兴也罢,不高兴也罢,刘邦终于成了帝业,可以作威福,传天下,这不因他的思想感情而有小变,属于外。作文,内容不过是这外和内,或外和内的融合。换个说法,
。
(摘编自张中行《言为心声》)
18.文中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19.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所写不过是外和内,或外和内的融合。
B.所写不过是内和外,或内和外的融合。
C.所写不过是思想感情和知识而已。
D.所写不过是知识和思想感情而已。
20.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语道破
B.一言难尽
C.一知半解
D.一面之词
21.请结合张中行对写作“内容”的观点,评价下列材料。(4分)
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2.张中行说:“作文,评高分,先要内容好,理由用不着说。”请阅读材料,结合实际写作经验,从内容角度说说作文评高分的理由有哪些?(4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 (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攻克了一个个看似【甲】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令人
A
的人间奇迹,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焕发出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正信心百倍地谱写新的伟大历史。
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乙】同时我们深刻认识到,康庄大道并不等于一马平川。“十五五”【丙】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就是长期的,将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全过程,必需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
B
的重大考验。
“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在新征程上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就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直面矛盾问题
()【丁】,铲除顽瘴痼疾不含糊,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以
C
的胆魄和勇气,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回望来路,精神之光照亮复兴之路;眺望前方,烽火销烟锻造民族脊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伟大抗战精神化作奋进的动力、团结的力量、开僻未来的信念,我们定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18.下列词语中“一”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一马平川 一念之差
一路平安 一顾倾城
一心一意 一失足成千古恨
A. B.
C. D.
19.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相关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处“看似”的“似”字读音为“si”,相同读音的词语有“似乎”“似曾相识”等,“似”的另一个读音为“shì”,如“像风似的”,“一个高似一个”。
B.乙处语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巨大作用,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使用的修辞手法都是暗喻。
C.丙处的引号强调了“十五五”的关键性,与“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这句话中单引号的作用相同。
D.丁处根据与后文句子“铲除顽瘴痼疾不含糊,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的句式相同原则需填“不××”,再根据前文内容“直面矛盾问题”确定填“不回避”。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1.文中有三处错别字,请找出含错别字的词语并改正。(3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中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 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单纯是灵魂中一种正直无私的品质。许多人真挚诚恳,但却不单纯。他们怕遭人误解,唯恐自己的形象受到损害。他们时时关注自己、反躬自省,处处字斟句酌、小心翼翼。待人接物他们总担心过头,又怕有所不足,可谓
。他们的弱点在于不坦率、不随意、不自然,总带着几分
的痕迹。而我们则更宁愿同那些谈不上多么正直多么完美,但却没有虚情矫饰的人结交相处。这几乎已成为世人的一条准则,上帝似乎也以此为标准对人做出判断。上帝不希望我们如对镜整容一般,用太多的心思来审视自身,毕竟
才是最本真的状态。
但是,完全将目光聚焦于他人而彻底放弃自我审视,同样不是一种缺乏清醒认知的盲目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只全神贯注于眼前事物以及个人的感官感受,而只全神贯注于眼前事物以及个人的感官感受正是单纯的反面。下面是两类正好相反的事例:其一是无论效力于同类还是上帝,均全身心地忘我投入,只有他人,只有事业,而没有自己;另一类是自以为含蓄聪颖,自我意识强烈,而一旦他得意自满的情绪受到外界干扰,便会魂不守舍,心烦意乱。
这都是虚假的聪明,乍一看冠冕堂皇,实际上与单纯追求享乐的行为同样愚蠢。(
)这两类都充满虚妄。相比起来,只注重内心的吴思独想比全神贯注于眼前事物更为有害,因为它貌似聪明而实则愚蠢,而且它常诱人误入歧途,自以为是,引一孔之见为至上光荣。它使我们受着不自然的情绪的支配,让我们陷入一种盲目的狂热,自认为体魄强健,实则已病入膏肓。
单纯需要适度,我们身处其中既不过渡激动,亦不过分沉静。我们的灵魂不会因为过于心重外界事物而无暇作必要的内心自审,亦不必时时注重自我,使一心维护个人形象的戒备之心扩张膨涨。要是我们的灵魂能挣脱羁绊,直视中展的道路,不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权衡脚下的步筏上,或者对已逝的岁月频频回头,那我们就拥有了真正的单纯。
18.下列成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左支右绌 矫揉造作
返璞归真B.处心积虑 矫揉造作 潇洒飘逸
C.左支右绌 明知故犯
朴素无华D.处心积虑 明知故犯 洗尽铅华
19.下列填入第三段括号内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前者过分看重自身,只陶醉于内心的占有;后者却目光短浅,陶醉于眼前的事物。
B.前者目光短浅,只陶醉于内心的占有;后者却过分看重自身,陶醉于眼前的事物。
C.前者目光短浅,只陶醉于眼前的事物;后者却过分看重自身,陶醉于内心的占有。
D.前者过分看重自身,只陶醉于眼前的事物;后者却目光短浅,陶醉于内心的占有。
20.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文中最后一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四处并修改。(4分)
22.议论文写作常常通过解决一个个紧密关联的问题来完成。请写出四个问句,作为本文的写作提纲。(4分)
答案与解析
一、18.【答案】将“分裂的情感碎片重新整合”改为“重新整合分裂的情感碎片”,或在句首加“将”“把”等词;删去“所”,或把“获得”改为“为”。
(每改对一处给2分,共4分)
【解析】原文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是“分裂的情感碎片重新整合”语序不当,这句话应当以“重新整合”开头,所以应将“重新整合”置于“分裂的情感碎片”之前。第二处是“获得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句式杂糅,“获得认可”和“为所认可”两种句式任留其一即可。
19.【答案】“焦燥”改为“焦躁”;“慰籍”改为“慰藉”;“宏沟”改为“鸿沟”;“宣泻”改为“宣泄”。
(每改对一处1分,改对三处即可)
20.
D【解析】A项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横线后面讲的是患者要选择专业的艺术疗愈师,这就决定了,所填句子的重点,也就是最后一个分句,应讲专业的艺术疗愈师的重要性,由此排除
B项。C项放在原文中也说得通,但它的末尾强调艺术疗愈是一份什么样的工作,相比之下,D项末尾强调从业者的专业性,与下文“患者要找专业的艺术疗愈师”衔接更为紧密,所以最恰当的一项应是D项。
21.
A【解析】A项,有的放矢:比喻说话做事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与“根据个体需求和特点”的语境完全契合。B项,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投入进去。文中未强调“全力”,而是强调“精准”。C项,直截了当:形容说话做事爽快、不绕圈子。艺术疗愈是一个过程,不宜用“直截了当”形容。D项,精益求精:形容追求好上加好。文中是强调方法的针对性,而非追求极致。故选
A项。
22.【答案】(示例)艺术疗愈不仅能针对性解决心理问题,使受助者获得情感治愈并提升其对自我价值的认同,而且能够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化的基因。
(递进关系2分,概括全面2分,语句通顺1分,共5分。超出字数扣1分)
【解析】本段第一句提到了“解决心理问题”,第二句在此基础上又说到了“畅通心灵的脉络,增强自我价值的认同”,最后一句还提到了“深层次的情感治愈”,综合起来即是第一种作用。最后一句主要说的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说传统技艺承载着中华文化基因,把这两个意思整合起来,就是第二种作用。用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把两种作用表达出来,语言准确流畅即可。
二、18.情景虽万千,却可以归类,甚至可以综合为外、内两类。(转折语意的“但是”应该为递进语意的“甚至”)
这外、内之分,让不少讲认识论的哲学家会抱怀疑态度,那就算作“方便说”也好。(在“不少讲认识论的哲学家”前加“让”,以保证整个句子的主语为“这外、内之分”)
19.
D解析:由“换个说法”的引语,推断衔接句内容,可以排除A、B;由前句“内容不过是这外和内,或外和内的融合”的外、内语序,排除C。
20.
B解析:由标点符号“:”及其后“如必欲一言以尽之”,可以判定前后两句为正反关系,并确定成语为“一言难尽”。
21.从内容对象看,材料是“我”看到、听到的私塾生活中先生念书的小事、实事;
从内容的“内容”看,对先生念书内容、姿态的描写是一些为己所知的外界事物,可以称为知识;
对先生念书内容、姿态的描写还包含了鲁迅受其影响而在心中形成某种思想感情,即私塾枯燥学习生活、单调教学内容、死板教学方法的厌倦,以及对百草园代表的童年生活的向往。(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满分)
22.好的写作内容触及生活中各类事物,展示作者广阔写作视野,为写作提供坚实的知识支撑。
好的写作内容依托作者听、读、看、想、感等行为,可触发写作者某种真切的思想感情。
好的写作内容可凭借真实而丰富的外在知识属性,获得阅读者的技能认可;
好的写作内容可以激发阅读者的情感共鸣,形成精神价值的传承。(答出任意三点,即可满分)
三、18.(3分) B 【解析】一片; 一次; 全、满; 一次; 专一;
一旦。
19.(3分)D【解析】A项“一个高似一个”的“似”读“sì”。B
项乙处语句用的是暗喻的修辞手法,而“卷起千堆雪”用的是借喻。C项丙处“十五五”引号的作用是特定称谓,而“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单引号是起强调作用。
20. (3分) A刮目相看
B惊涛骇浪
C一往无前(一处1分)
21.(3分)“必需”改为“必须”,“销烟”改为“硝烟”,“开僻”改为“开辟”。(找出并改对一处给1分,只找对未改对不给分)
22.(6分)处将“谱写”改为“书写”,或在“历史”后加“篇章”。“谱写”宾语残缺或搭配不当。
处把“不是……就是……”改为“不是……而是……”。“不是……就是……”属于选择关系,根据后文的“将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全过程”中的“全过程”判断应用表示否定前者肯定后者的“不是……而是……”。
处将“烽火硝烟锻造民族脊梁”和“精神之光照亮复兴之路”交换位置。我们“回望”的是“来路”上的“烽火硝烟”,而“眺望”的应该是“前方”的“复兴之路”。
(找对并改对一处给2分,只找对但没有改对不给分,共6分)
四、18.【答案】A(3分)
【解析】第一空据“总担心过头,又怕有所不足”,需要表达“无法全面兼顾,导致处处被动”意思的成语,可填“左支右绌”。第二空据“不坦率、不随意、不自然”,需要表达“刻意做作,不自然”意思的成语,可填“矫揉造作”。第三空据“用太多的心思来审视自身”,需要表达“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意思的成语,可填:返璞归真、朴素无华、洗尽铅华。
19.【答案】C(3分)
【解析】先明确前文“前者”是全身心投入他人与事业(聚焦眼前事物)、“后者”是自我意识强烈(沉浸内心);再看选项,只有C项“前者目光短浅,只陶醉于眼前的事物”“后者过分看重自身,陶醉于内心的占有”,精准匹配两类事例特征,逻辑衔接最顺畅。
20.【答案】句:删去“不”句:“而只全神贯注于眼前事,物以及个人的感官感受正是单纯的反面”改为“而这正是单纯的反面”。
【评分细则】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简洁、连贯的能力。第句,不合逻辑,应该删去否定词“不”。第句中“只全神贯注于眼前事物以及个人的感官感受”在上句中出现过,造成语言啰嗦,且影响谦意连贯,可将之用“这种”“这”来指代。
21.【答案】“过渡”改为“过度”;“无瑕”改为“无暇”;“膨涨”改为“膨胀”;“申展”改为“伸展”;“步筏”改为“步伐”。
【评分细则】每词1分,共4分,修改正确四处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和辨别错别字的能力。结合语境、语感加以判别。
22.【答案】什么是真正的单纯?哪些状态与单纯相悖,其危害何在?如何避免在追求单纯的过程中陷入虚妄的极端?怎样才能拥有真正的单纯?
【评分细则】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解析】作答本题,要在通观全文的基础上概括段意,然后将段意转化为具有思路指导意义的问句。材料第一段从对单纯“正直无私”的本质定义出发,区分“真挚诚恳却不单纯”的情况,以及单纯的核心特质,据此可提出:什么是真正的单纯?材料第一、二、三段分析“过度自我审视、矫揉造作”与“完全聚焦他人、放弃自我审视”两类情况,阐述其“虚妄”“愚蠢”及带来的负面影响,据此可提出:哪些状态与单纯相悖,其危害何在?材料第三段针对前两类相悖状态的根源,探讨平衡“外界关注”与“内心自审”的必要性,据此可提出:如何避免在追求单纯的过程中陷入虚妄的极端?结合材料第四段中“适度”“挣脱羁绊”等关键信息,以及总结达成真正单纯的具体路径,可提出:怎样才能拥有真正的单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