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透思辨作文
(2025-10-29 11:53:09)
标签:
作文情感 |
分类: 作文 |
一文读透思辨作文:一般思路技巧+结构模式+速成模板+精品范文
一般思路与技巧
何为二元?
指两个关键词。这两个关键词存在一定的联系。
何为思辨?
这个词来自《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学习要广泛涉猎;审问,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慎思,学会周全地思考;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断力;笃行,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
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这种思辨能力一般体现为语法与逻辑能力,暨通过阅读作文题,发现其材料(有时也会是任务区)的内在语法结构或是逻辑关系,以此为出发点,分析作文题对二元思辨的侧重点。
02
思辨作文五种结构模式
一、模式不是模板
通常情况下,模板是指作图或设计方案的固定格式。在工业上,它指生产、合成重复产物的模子。我们的学习当然要有一些“固定格式”,但,学习的本质绝不是生产“重复产物”,所以,教育(作文)不该有“模子”。
而模式是指事物的标准样式。任何事物都有标准样式,或是一个,或是多个。但是,模式的目的不是创造“重复产物”,而是一个结构化的“程序”。我们的教育教学需要结构化的“程序”,但是不需要“重复产物”。就好像,遇到一首诗歌、一篇文章、一部小说,我们要教给学生分析的思路,品鉴的方法,但是,我们并不想让所有学生得到一个共同的答案。思维方式是共性的,可教;思想内容是个性的,不可教。
在“思辨作文”训练中,我们可归纳三个阶段、五种模式:
A+B+AB式;(基本模式)
A+A+B式;B+B+A式;(比较选择模式)
非A+非B+AB式;AB+AB+AB式(进阶思维模式)
二、二元作文审题立意构思模型
二元或三元甚至多元关系是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可以是先后关系,共存关系,因果关系等。他们不可分割的两面,在分析时不能只谈一面,而忽略另一面。因此在确定结构时,必须以其中的一面或两面为重点,兼顾另一面。
03
结构模式演练
结构模式一:A+B+AB式
中心论点:把握“快与慢”的艺术,让人生更精彩。
【分论点1】快是一种激情,有速度,更是一种紧跟时代的态度。(A)
【分论点2】慢是一种闲适,有深度,更是一种对生活的享受和热爱。(B)
【分论点3】快与慢需要结合,享受速度时代的便捷,安抚心灵的岁月静好。(AB式)
亦可反之:B+A+AB
【分论点1】速度时代,享受快带来的便利,与时俱进莫逃避。(A式)
【分论点2】速度时代,用慢缓和快带来的问题,返璞归真循初心。(B式)
【分论点3】快慢有度,顺应时代,齐头并进,助力成功。(AB式)
结构模式二:A+A+B式
中心论点:快慢合理行,谱写时代曲。
【分论点1】以慢来夯实基础,路虽远,慢慢走,一定能到达。(A)
【分论点2】以慢来调整处世的心态,事再多,件件做,总能成功。(A)
【分论点3】以快为奋力前行的动力,倍速时代,躬身入局。(B)
结构模式三:B+B+A式
中心论点:时代发展真迅速,快慢并行我做主!
【分论点1】快一点,有时我们能事半功倍。
【分论点2】快一点,也让我们为生命续航。
【分论点3】但我们没必要一直“快”,有时慢下来,也是一种享受。
结构模式四:非A+非B+AB
【分论点1】如果在时代建设里只有慢,那会是什么景象?人人只求慢慢做,社会发展缓慢,这似乎是一种享受的生活状态,只是难以想象一旦遭遇危机,用什么去保护自己?
【分论点2】如果在人的生命中只有快,那又会是什么样的景象?以快为前进的动力,一切向快看齐,人大约是不需要亲情友情爱情的,也不需要休闲放松,甚至一天三顿饭恐怕都太浪费时间了!
【分论点3】我们又当如何看待快与慢呢?慢是慢工出细活,是扎实基础,是心灵寄托;快是时代的必然,我们要紧跟时代,学习新知,勇攀高峰。没有非此即彼,只有两者和谐共舞。
结构模式五:AB+AB+AB
中心论点:以快为此岸,以慢为彼岸。
【分论点1】面对学问,以快为此岸,追求更多更丰富;以慢为彼岸,学习多少就收获多少。
【分论点2】面对人生,以快为此岸,树立更高的理想;以慢为彼岸,安抚心灵。
【分论点3】面对大有可为的时代,以快为此岸,时刻关注时代发展的方向,与时代同频共振;以慢为彼岸,关照时代中那些弱势群体。
04
例题实战
【例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常言说,长江后浪推前浪。意思是比喻人或事物不断发展更迭,新陈代谢;多指新人新事代替旧人旧事。现在,“前浪”与“后浪”等词语经常见诸报章。前浪,特指历史进程中的前人与前辈;后浪,多指在时代大潮中的年轻一辈。
有人说,要把前浪打在沙滩上;还有人说,世界就是要靠我们后浪。还有人说,前浪也曾经是后浪,现在的后浪也会是下一辈的前浪;后浪只有继承前浪的经验、吸取教训,不负自己的使命与担当,才能代代相传。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思辨性作文题。
材料围绕“前浪与后浪”发表看法。由“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含义出发,引出关于“前浪”“后浪”的内涵的解释;接着阐述一些人的看法,如“要把前浪打在沙滩上”,意思是后浪定能胜过前浪;“世界就是要靠我们后浪”强调了青年的力量;“前浪也曾经是后浪,现在的后浪也会是下一辈的前浪”则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前浪”“后浪”,体现一种继承和发展的连续性;“后浪只有继承前浪的经验、吸取教训,不负自己的使命与担当,才能代代相传”指出了“前浪”的作用,也给“后浪”指出了正确做法。
作文要求以“前浪与后浪”为主题写一篇作文。“前浪”与“后浪”之间有诸多关系,如前浪是后浪的赶超目标,又是学习榜样;后浪是前浪的威胁,又是激励其继续前进的动力;前浪的某些精神和品质需要后浪继承并发扬,前浪的很多成就需要后浪去超越;后浪推着前浪走,后浪才是推动历史浪潮不断前行的动力,前浪后浪团结合作才能共创和谐社会等。
写作时,要从“前浪与后浪”的关系出发,辩证看待二者的关系,全面分析各自的作用;也要从“后浪”自己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论述我们这些“后浪”应该用怎样的奋斗与拼搏,怎样的责任与担当,践行作为“后浪”的责任,担负起祖国的未来。
【参考立意】
1.“前浪”“后浪”都是时代“弄潮儿”。
2.秉承前浪精神,开创后浪时代。
3.前浪后浪共携手,实现中华复兴梦。
4.不管前浪后浪,只要能乘风破浪,就能站在时代的浪尖。
【优秀范文】
扬前浪之雄帆,行后浪之征途
“后浪只有继承前浪的经验、吸取教训,不负自己的使命与担当,才能代代相传。”(引材)是的,山河万里,华表千年,灿烂的中华文化历史上,有着千千万万前赴后继的身影。(评材)只有扬前浪之雄帆,行后浪之征途,才能抒写出祖国的繁荣昌盛!(引材提出观点)
初心如磐,惟实励新,前浪与后浪的初心一脉相承。(元A元B,分论点1)
初心是什么?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逆天改命,是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坚毅执着,是发奋奉献为苍生的公仆精神。初心是前浪后浪身上最鲜明的共同标志,闪烁出的正是那拳拳的报国之心。(阐述句)百年前南陈北李换了人间,百年后青春你我自强不息。风雨交加的路途中,初心成为万千华夏子女共同指路明灯,为中华复兴贡献光热。(举例)前浪后浪,不应是谁拍死谁,身上共同沸腾着炽热的初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你我的征途。(例后分析)
致知力行,踵事增华,前浪先辈们为我们留下了经验的脚步,我们继续沿着探索前进。(元A基础上谈元B,分论点2)
前浪们一步一步留下的脚步经验,正是祖国绽放之花最优良的肥料。后浪应学习前浪的经验,用创新助力祖国迎风飞翔。(阐述句)北斗组网,正是一代代工作者用一生的鲜血浇灌而成,平均年龄只有30岁左右的当代“北斗人”,在前浪基础上不断创新中,终成北斗系统震惊世界。潘建华团队也从先辈们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在量子通信方面,为国家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举例)前浪们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些宝贵的经验不应该被全部舍弃,而应从中吸取最精华的部分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方能找到实现中华复兴的辉煌之桥。(分析句)
共担责任,久久为功,前浪后浪都在承担起那份属于自己的责任。(综合起来谈,元A+元B,分论点3)
国家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前浪后浪都在承担起那份属于自己的责任,国家巍巍巨轮才能行稳致远。(阐述句)在这乍暖还寒的春天中,新冠疫情反扑,举国上下全民抗疫,其中有钟南山院士那样资深专家带头迎战,也不乏无数青年人为之冲锋陷阵。抗疫胜利,是无数人民日日夜夜奉献的结果,更是先辈与后辈携手的结果。(举例)前浪和后浪身上都有一份沉重的责任,是国家和时代所赋予的使命,历史的接力棒在我们每个人手中,前路依旧漫长且荆棘丛生,望你我都能树冥冥之志,当华夏赫赫之栋梁,迎昭昭之明而自强之。我们当坚信,前浪后浪,共同携手共担责任,一定能够打造出一幅荡气回肠的雄伟宏图。(分析+分论点,小结)
前浪后浪是时代的接力者,我们不惧风雨,征途上有你有我,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前赴后继,共同谱写最辉煌灿烂的新篇章!
【例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次歌唱比赛中,有热心观众提出“对歌手而言,个性与技巧哪个更重要”的疑问,引发了观众的激烈争论有人认为当以技巧为重,如果一个歌手没有技巧就不配称之为歌手,个性也无从谈起;有人认为个性才是歌手的识别标志,否则就变成千人一声的歌唱机器;还有人认为个性与技巧同样重要。
其实,个性和技巧之争,在生活中普遍存在;而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有这样的困惑。作为青年人,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作文的核心概念是“个性”与“技巧”。
“个性”可以表现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以个性的眼光可以发现事物的独特价值,以个性的思维和行动可以创新事物的独特价值。
“技巧”在许多领域中发挥作用,有时可以理解为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掌握技巧有助于减少尝试与错误的任意性,提高解决问题成功的概率。
要辩证地看待“个性”与“技巧”的关系,对于两者内涵的理解可以丰富一些,未必拘泥于上面的思考;对于二者的比较不能脱离实际空谈高下,不能仅从故纸堆里找事例,一定要站在青年立场,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写作中要注意,“个性”与“技巧”是一个整体,不能仅写一方,而忽略另一方;但是可以有所侧重。
【参考立意】
1.个性与技巧相结合,才能行稳致远。
2.个性展现技巧价值,技巧减少个性试错成本。
3.经验总结促进个性展现,独特个性呈现经验价值。
【判分提示】
1.有“个性和技巧”,且能对其内涵作具体分析的,42分切入;能探究“个性和技巧”关系,48分切入;能将二者关系准确点透,形式合力,且角度选择精当,结构精巧独特的54分切入。
2.全文偏离材料或主题,只写“个性”,未见“技巧”,或只写“技巧”,而无“个性”的,最高不超过36分。
3.全文脱离材料谈“个性和技巧”,最高不超过41;全文脱离主题“个性和技巧”,最高不超过23分。
阅卷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四个要素:个性和技巧、关系、当下、青年人。
【优秀范文】
以技巧为擎,扬个性之帆
在某次歌唱比赛中,有热心观众提出“对歌手而言,个性与技巧何者重要”的疑问,引发大家热烈讨论。同样,在日常生活中,技巧与个性之争也随处可见。那么,我们当如何对待“技巧”与“个性”呢?(简要概括材料,引入论题,启发思考)愚以为,我们应当坚持技巧与个性并重,以技巧为擎,高扬个性之帆!(观点独立成段,醒目)
那么,何为技巧?何为个性?
“技巧”是做某事的巧妙方法,而不是投机取巧;“个性”是某一主体的外在突出属性,而不是人人具有的共同之处。(用“是……而不是……”的句式进行概念阐释,强调个性是外在的表象)
技巧是基石,是个性的前提基础。君不见文与可日日观察竹子形态,将其形态画下来,终能“胸有成竹”;君不见祖逖秉持恒心与毅力,重视技巧,终有“闻鸡起舞”的佳话;君不见俄国作家契诃夫,随身携带纸笔,记下有用素材,终闻名世界……他们重视技巧的积累,无不以技巧为根基,打牢技巧的根本,最后方能功成名就。若不重视技巧的积累,再鲜明的个性也无法挽救,虽外秀而中空,乃如空中楼阁一般,微弱的摇晃就会使其崩塌,陷入深不见底的深渊,囿于一方。
个性是技巧的升华。在坚实的技巧的基础之上,鲜明的个性无疑会为其增添光彩。才子黄霑曾言:“英雄一代出我辈。”运动员苏翊鸣在冬奥会中拿出全场最高难度,夺得银牌。“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他一鸣惊人的背后有年复一年的努力与技巧的加持。但在赛场比赛的瞬间,“个性”就必然成为加分项。努力人人都有付出,但不是努力就能获取高分,唯有加上“个性”的表现,才能夺人眼球,赢得评委的青睐。退一步讲,如若苏翊鸣仅仅注重技巧,那必将平平无奇,湮灭在众多选手之中。(主体段落的写作,学以致用。分论点,排例,分析,假设论证,说理透彻)
揆诸当下,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注重技巧,只肆意发挥其“个性”,其成绩必然不高;一些企业不发挥个性,必然沦为时代潮流滚滚向前中的牺牲品。(联系现实中的某一类想象,反面说理,强调不注重技巧和个性的危害)由此观之,唯有正确认识技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既发挥“技巧”的长处,又注重发挥“个性”的显著优势,将“技巧”与“个性”并重,不倾斜于一方,保持“技巧”与“个性”的平衡之杠杆,彳亍于技巧与个性之间,方能有所得,有所成!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刀之新发于硎,人生之最可宝贵之时期也。”我们应以技巧为擎,扬个性之帆,为中华民族发展添砖加瓦!(总结强调,唯有正确认识技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方能有所得,有所成!结尾点题,首尾呼应,使结构浑然一体)
05
话题写作
一、筑外之界限,破心之隔阂
【适用话题 “边界”与“融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行有所止,言有所界,边界是个体成长的保护墙,边界感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也有人认为:“融而后通,破而后立,要敢于打破边界、多向融合,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速成模板1】
开头:
自“天地方圆”的认识时期起,人们已意识到,世间万物,总伴随着相应的边界。四海为边,九州为界,纵使浩瀚无穷之宇宙,也会被盖以世“界”笼之。但无论于人于物,都没有绝对理想的无间,绝对清晰的边界。于外于内,唯有筑外之界限,破心之隔阂,才可充分领悟“界”的艺术。
主体语段:
身外之界,隔万千事务,守之,为秩序之道。
内心之界,立自我隔阂,破之,为进步之道。
破他不若破己之限,筑已不如筑他之界。
结尾:
守好了外在之界,才得有“大庇天下”之安稳,破得了内心隔阂,才可有“天涯若比邻”的广阔。边界的智慧,在外物与自我中,以微妙的平衡,决定着人生的起伏历程。
【文章速成模板2】
开头:
“边界”是一个中性词。在人的成长和生命历程中,与他人相处时设立屏障的边界可以保护自己和善待他人。而在面临瓶颈阻碍、艰难险阻时,打破能力的牢笼边界,我们才能实现更大的价值。在面临以上两种情况时,我们对于边界的处理显得至关重要。
主体语段:
筑修养之屏障。从古至今都有“距离产生美”的说法,所为“距离”,其实也可理解为有限的边界,站在有限的边界以内,才能感到所观事物之美。
破能力之牢笼。“能力”不光指自身所具有的先天天赋,出身或后天获得的技能、学识,同样也包括我们身处之环境与我们的心境。
而屏障和牢笼亦可相互转化。当我们身处为自己设下的屏障原地待命、迷失自我时,“牢笼”亦可成为一道“屏障”,反倒令我们磨砺自身之意志,深耕其中,不必张望与彷徨。
结尾: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人生的成败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让我们筑修养之屏障,破能力之牢笼,挥舞出自己的精彩。
【段落模板】
1.边界,是我们与外界某一事物、领域或行为的分离。其说可大可小,说小可小;大到法律的限制、自由的范围,小到自身的进步突破与个人的创新思考。它分为有形与无形,人类自会思考对有形边界如栏杆、警戒线的处理。这里更需讨论的是我们与无形边界的关系。
2.我们每个人都在小边界与大边界中于夹缝中生存,大边界是不可打破的行为规范,小边界是力求打破的突破创新。在恰当的分寸与限度下,勇敢去做未曾尝试、未曾突破之事,方为于边界之下打破边界的实质意义。处理好二者的有机联系,方可于现世寻得有价值意义的生存准则。
3.现在网上有一个新说法——“走出舒适区”,意思是舒适安逸的生活会消磨人的意志,只有敢于突破边界、超越自我,才能拥抱更加广阔的世界。是啊,许多时候“边界”能给人以安全感、舒适感,就如同孙悟空给唐僧画的那个圈,乖乖地呆在里面,妖魔鬼怪都无法侵犯。但在同时,“边界”也限制了自由,让人失去了进取和发展的可能,循规蹈矩的另一面多半是停滞不前。
4.“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世界各国紧密联系,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我必将携手,彼此“互容”,才可“互融。
诚如海纳百川、川纳百湖一样,我们所追求的“包容型”社会,正是如今开放政策下的“互融型”社会。国家之间互融互通,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相互借鉴、吐故纳新,也为企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可见,彼此的“包容”“互融”必将助力其发展,行稳致远
二、内涵织锦 形式添花
【适用话题:形式与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很讨厌形式主义,觉得它是“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矛盾和问题”。但很多时候,我们又特别希望生活具有某种仪式感,为某个仪式“轰轰烈烈的形式”“光鲜亮丽的外表”兴奋不已,并认为它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
对于“形式”,你有怎样的看法呢?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章速成模板】
开头:
形式自古有之,无论是端午节的划龙舟,吃粽子,还是中秋节的赏明月,话团圆,抑或是如今过生日时吃蛋糕、许心愿,毕业时穿学士服,拍毕业照。纷繁多样的形式将我们的生活打扮得多姿多彩,但凡事过犹不及。
主体语段:
薰以桂椒,饰以玫瑰,我们通过仪式来直接传达我们炽热的情感。
缚以枷锁,施以禁锢,形式过了,多了,就成了“形式主义”。形式主义贻害无穷。
结尾:
面对形式主义,我们要大胆地破除。画地为牢,拘囿于腐朽的形式,容易让人止步不前。而面对已臻完美的仪式,我们则要勇敢地拥抱,固守住仪式中的美好情愫。弃形式主义,扬仪式之帆,我们的生活终将点缀得馥郁芬芳!
【段落速成模板】
1.生活从不缺乏形式,小到一声简单的问候,大到国与国之意的外交礼仪,形式随处可见。生活是多彩的,形式是多样的,而这多样的形式有如锦上添花,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2.也许外在美更为直接,更具诱惑,内在美更为难修,更具隐性,会导致了世人另一种心态:舍难求易,舍里求表,舍本求末,为光鲜而光鲜,为形式而形式。
3.我们的生活从不缺少形式,我们的生活也不能没有形式,但我们的生活亦不应只有形式。内容与形式是一个和谐的整体,愿你我有美丽的外在,更有充实的内里。
4.形与神一体,文与质兼备,形式只有附着于内容才有存在的价值。抛弃实质内容,只求光鲜外表,华而不实,徒有其表。无视实际问题,大搞形式主义,虚荣心满满,功利心切切。诸如此类的形式主义我们都应该大力反对。
5.形式只有和内容完美结合,才有其存在的价值。从本质上来说,光鲜亮丽的外表是为使事物本身得到重视,隆重盛大的仪式为表达群体情感诉求而应举。
6.但过度追求形式无疑是舍本逐末,避重就轻。当今时代仍存在“官僚形式主义”也有不少明星只注重外在包装而忽视内德兼修,亦有不少文学作品语言华丽却因内容苍白而让读者味同嚼蜡。身为当代青年,我辈当警惕形式的喧宾夺主,努力追求表里俱华,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挥手说“不”。
三、绽放利他繁花,自有利己硕果
【适用话题:利己与利他】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之所以推崇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水包含了“利他”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贤人的境界是“自利利他,胸怀天下”。但现在不少人认为,利他和利己是对立的,利他就是牺牲自己,利他思维违背人的本性,因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究竟应该“利己”还是“利他”?这一问题引起了同学们激烈的争论。
请你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并在班会上与同学们交流。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速成模板】
开头:
自古以来,不少先贤便秉持“自利利他,胸怀天下”的精神,于“修身齐家”之后又追求“治国平天下”,但不知何时,“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论调充塞世人耳,窃以为,此类观点实在大谬。“利他”“利己”相依相伴,比翼齐飞,只有阳春三月“利他”精神的灼灼其华,才有金秋十月“利己”之效的硕果满枝。
主体语段:
看,如星河璀璨照四方,“利他”精神在历史文化长河闪耀华光。
叹,如阴霾晦暗蒙人心,一味利己只能落得害人害己,有弊无利。
赞,绽放利他之葳蕤繁花,自有利己之累累硕果。
结尾:
“青年,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我们作为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的新人,更应以开阔的眼界纵观世界,在社会规范下追求“利己”,以完善自身,提高素养,积累才学;再以“利他”为最终目标,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化为水滴,汇入时代江河,成就自身,也造就中国的磅礴气势。
【段落速成模板】
1.笃行之,利他暖人心。
看,人民的好儿子孔繁森,放弃宽裕舒适的生活,离家别母。为了人民的利益,任劳任怨,血洒高原。感,人民的好警察任长霞,毫不顾及自己的生命,与歹徒搏斗,捍卫人民的利益。触,人民的好导游文花枝,被车压在生命线之下,仍把生的希望给游客。他们于风雷叱咤中呐喊,于昏黑暗夜中闪耀;他们于万物逆旅中奔腾,于百代过客中绽放。他们舍弃了利己,用生命践行了利他。
2.利己唯得小利,霖润他人方成大美。
古有杜工部形容枯槁,失声痛哭:“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圣尺笔兴波,描摹人间疾苦。反观隋炀帝杨广贪图享乐,堕入利己的狭隘中,大好河山拱手。近有“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鉴湖女侠秋瑾投身于革命,只求利他,叫数代人缅怀。今有万佐成、熊庚香夫妇经营爱心厨房,为多少病患氤氲出亲情的味道,送去温暖和芬芳。利他精神是我们一脉相承的宝贵财富。
3.利他精神,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千百位援鄂医护人员的辛苦付出,何来今天的万家团圆?如果没有戍边战士的默默坚守,何来今日的国泰民安?如果没有科研工作者的忘我工作,“上可九天揽月”的歼20战机,“下可五洋抓鳖”的“蛟龙”号潜艇又何以研制出来?常言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源自前人的“利他”行为,而我们也应秉承利他精神,做到“人之乐也,我之愿也”,为他人留下一片绿荫。
4.生命短暂,如同寄托于这天地间的蜉蝣,也像小林一茶小姐说的那样“如露水般短暂”,正因如此,何不以吾生之须臾,利他人之无穷。
老子有言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忆往昔,杜子美怀揣“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利他理想,落笔于纸,书向鸿笺,终成诗坛之圣。看今朝,叶嘉莹、樊锦诗两位先生在妙龄之年舍弃浮华,一位选择传承国学经典,一位选择守护敦煌文化,与我们同享“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呈递给世间最儒雅的国风、最壮丽的敦煌。古往今来,多少上善,静默深流。
前一篇:高考思辨类作文指导及训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