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沟通2
(2025-10-29 10:59:36)
标签:
杂谈情感 |
分类: 家教 |
打死也不要和家长说这6句话
学生犯错永远不想让家长知道,家长永远不愿意别人说自己孩子不好,老师在夹缝中如果说话不注意,那一定是两边都不讨好。
在“生源差”的学校,大多数家长不重视教育,也不懂教育,如果我们指望家长帮着做工作,或者相信家长会配合,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现在家长投诉老师简直就是家常便饭,所以和家长说话办事更要讲究艺术,别自己挖坑埋自己。
我刚当班主任时,因说话不注意分寸吃过无数次亏,吃一堑,长一智。今天分享这6句话都是蚌病成珠,打死也不要和家长说。
1.定性评价的话
错误:“你家孩子学习不用心,顶多考个专科。”正确:“咱孩子前面语文作业写字很工整,说明他还是愿意好好学习的,最近错误有点多,如果因为学习不用心,将来只上个专科,那就可惜了,我想和您一块再鼓励鼓励、要求要求,争取他能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不定义“他不行”,而是说“他有潜力……只需要……”。
2.怨天尤人的话 错误:
“我们学校一本率都不到10%,老师再怎么出力也没用。”正确:
“我们学校的升学压力确实大,很多孩子起点不高,但最近有很多积极的信号,作业更认真了、更及时了,我们的目标是一本率要超过10%,让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进步。也希望您在家多鼓励他坚持,别轻易放弃。”
不要实话实说,而要承认差距,但不认输——我们虽然差,但是“我们正在努力”。
3.烦躁丧气的话 错误:
“返校穿校服,我都讲三遍了,咱家孩子还是犯同一个错误!”正确:“我知道您工作很忙,孩子纪律上反复出问题,您肯定也挺焦虑的。我反复强调,是希望咱们家长在关键时候提醒一下孩子,不在同一件事上浪费更多时间。”放下情绪,沟通才能深入——把“咱家孩子犯同一个错”变成“我们一起想办法”。
4.自暴自弃的话
错误:“这个班我带完高三就不当班主任了,太累了。”正确:“这个班确实挑战很大,我也经历过很多无力的时候。但最近有学生开始记笔记,还有同学关注志愿填报的事,这些小变化让我觉得,即便是再累,我也会继续陪着他们走完这段路,也特别需要您的支持,我们一起稳住孩子的信心。”
不回避困难,但强调“我在”——我选择坚守,而不是逃避。
5.推卸责任的话 错误:
“孩子现在这样,你们当父母的要负主要责任。” 正确:
“孩子最近成绩有所下滑,情绪有些不稳定,能感觉到他压力很大。我知道您一直在尽力平衡工作和家庭,特别不容易。您看看抽点空,我们先一起帮孩子稳住状态,再慢慢谈成绩。”
要和家长站在一起——不是“你没管好”,而是“我们一起看看能怎么帮”。
6.批评指责的话 错误:
“你连家长会都不来,还指望孩子考上大学?”
正确:“我了解您工作特别忙,可能实在没空来学校。我们可以换个方式——比如我每周五发一条简要反馈,您有空时简单回复一下,让咱们保持沟通。”
规则之下,是温度与弹性——把“你没做到”转化为“我们可以怎么调整”。
永远要把话说得好听
老师和家长没必要说好话,但一定要把话说得好听,既代表着我们的修养和素质,又保证沟通真诚有效。
我以前说话不注意不是因为脾气不好,而是因为我浅薄了——总觉得咱是为了学生好,实话实说,不绕圈子,然而家长不愿意听;总觉得家长会配合,然而家长的办法就是直说班主任找他了,弄得学生和老师为仇积怨;后来终于明白,好菜需要盛好盘,好意也需好话带。
我们的一句话,可能会让家长丧失信心,也可能让孩子深夜刷题时想起那句“老师说我还行”。
我们和家长应该是平等且相互尊重,要说柔软的话而坚定的表达。我们每一次用心说话都会很养心。
把“不可能”变成“真行动”
工作最大的忌讳,是心中想到一些好点子,却因学生差没有信心去实施,错失了进步的良好机会;
工作最大的失败,是很多好方法因为暂时没想通,觉得不完善而没有尝试,失去了很有价值的创新。
想到就先干,在干中逐步完善,在不断完善中实现完美。今天分享——如何打造团结互助的班级氛围。
智慧的老师不是只盯着教学生知识,更关键的是打造班级风气。
现 象
“生源差”并非意味着学生智力差,而是长期被贴标签、被比较、被放弃后,形成了心理上的落后和不积极。
学生不是不想好,而是不相信“这个班级好”,更不相信“同学对我好”。
班级呈现“四低”状态——
低信任:同学间冷漠,相互不交心;
低归属:没人觉得“这是我的班”,很多时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低期待:老师觉得“教不会”,学生觉得“学不会”,双向放弃;
低约束:秩序乱,不是因为不懂规则,而是“反正没人真在乎我”。
所以,“生源差”的根,重点不在于“学生不行”,而在于学生对班级、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没有好的体验。
要改变,从改善同学关系开始,建立“团结互助”的班级氛围是让学生走出负面心理的必由之路。
团结互助的本质
一个集体,如果不建立正面的风气,就会一直被负面的风气所消耗,团结互助是每个集体最拢人心的正面风气。
团结互助不是“道德说教”,而是建立一个价值系统——
心理层面:当学生感受到“这个班有人在乎我”,归属感和安全感会让他充满“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动力;
行为层面:集体归属感会自然产生“行为约束”——
当全班都安静自习,就没人好意思大声喧哗;
当大家都主动热情帮同学讲题,自私的同学也会开始参与;
很多好的行为都不是管出来的,而是氛围浸染出来的。
学习层面:费曼学习法的核心,就是“讲给别人听”——帮助同学讲题,本质是知识的深度加工与内化。
情感层面:谁都渴望有朋友,谁都愿意帮助别人和希望得到帮助,人性本能趋向于团结互助。
在“生源差”的学校,班级要逆袭一定始于团结互助的班风建设,而非“题海战术”。
五步实操
1.
老师杜绝“撕裂行为”,守住公平底线——不制造内耗,是团结的前提
不搞“偏爱”:不因成绩、家庭、性格等偏爱部分同学,老师的偏爱就是制造对立和分裂;
不搞“学生间调查”:禁止“谁告密谁有功”,老师听信谗言是对同学之间信任的最大破坏;
不拿别的班贬低本班:“你看某某班比咱班好多了”,这种说辞只会让学生更自卑,失去归属感和班级认同感;
排座位公平透明,定期轮换,杜绝一切潜规则,优生坐在那里都能学好,而后进生需要在优生之间才能有希望被带动,后进生得到尊重后更容易自觉自律,所以排座位没有必要厚此薄彼;
评优树先、选班干部发扬民主,大家投票,让所有同学敬畏班级集体的利益和自己的口碑,从而注重自己的形象。
老师的不公,是班级团结互助最大的障碍。
2.
倡导“微小善意”,让互助成为日常习惯——从生活细节重建人与人之间的温度
鼓励“搭把手”文化:帮同学打水、买饭、排队、借文具,施助者以助人为乐,被助者因感恩而温暖;
明确底线:不贪小便宜,文具有借有还,不私自动他人东西;
纪律共识:不影响他人学习,不打扰课堂秩序,尊重他人空间;
性格引导:宽容、包容、谦让,不自私自利,涵养心性。
暖心活动:定期在班级组织“发现同学的优点”和“对我帮助最大的同学”畅谈会,把“好”说出来。
倡导同学之间一些互相帮助的小事(借橡皮),比空乏说教更能温暖和拉近人心。
3.
打造“集体荣誉感”,用竞争性活动点燃士气——让班级有“脸面”
老师要抓住运动会、篮球赛、文明班级评比等活动的机会,“必须拼,必须赢”——
不是为奖状,而是为让学生喊出那句“这是我们班!”;
拿奖不是终点,而是让学生体验“团结能赢”的真实快感,体验集体荣誉感和班级认同感;
班主任亲自带队,重在参与,哪怕跑最后也是对班级做贡献。
每次获奖后,举行“荣耀时刻”:全班鼓掌、合影、写感言,强化“我们能行”和“我们最好”的信念。
一个有“脸面”的班级,学生因热爱而自律;一个值得被尊重的班级,同学自然会更有自尊。
4.
植入“集体信念”,用口号与仪式凝聚心气——让精神可感可知
提炼班级精神——
“一群人,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
“独行快,众行远!”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同窗三年,情意一生!”
“毕业后,我们仍是彼此的树洞。”
“闲谈莫论人非,静坐常思己过。”
精选班歌《众人划桨开大船》,逐句讲解歌词意义:
“一支竹篙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开大船”——一个人力量脆弱,集体的力量才能成大事;
“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团结不是口号,是生存法则;
每天下午课前唱一次,培养潜意识与情感共鸣。
仪式不是形式,而是内容:当全班齐唱“众人划桨”,心就已经在同一条船上。
5.
构建“互助学习机制”,让团结互助落脚到学习上——从情感到行动
组建“学习共同体”:把全班分成多个4-6人平行小组,成绩互补,责任共担;
推行“小老师制”:老师在处理错题时,可以每个小组抽一名同学到老师办公室面讲,然后他们回去给同组同学讲,下次再换其他同学,有意识推动和促进相互讲题;
优化评价:测试评价看小组的整体情况,评选优胜小组;定期评选“优秀讲题人“”热情讲题人”,建立良好导向。
讲透费曼学习法的原理,让学生明确:
“帮助别人讲题不是浪费时间,而是提升自己最好的途径。”
“讲题的由会到精,问题的由不会到会,这就是合作共赢。”
“不会的要敢于请教,被问得要热情讲解。”
课堂讨论训练:定规则、定时间、定结果呈现,达到训练有素。
最好的纪律,不是老师盯出来的,而是同学之间彼此心存感激和相互不好意思。
图片
“不怨差,想变好”
在“生源差”的学校,做一名“不抱怨学生多么差,总想着学生一定会变好”的老师,把“不可能”变成“真行动”,很辛苦,但很值,学生所有的进步都是自己价值的体现。
智慧的老师教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更是如何与人共处、如何被世界接纳的底气。团结互助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课。
当同学们开始互相讲题、互相打饭、在运动会上为争夺第一而拼命加油,奇迹就已经发生。
行者常至,为者常成。
前一篇:家校沟通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