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五步法
(2025-10-15 20:37:44)
标签:
情感杂谈 |
分类: 诗词鉴赏 |
古代诗歌鉴赏五步法
王香美
我国古代诗歌灿若繁星、浩如烟海,特别是诗歌创作高峰的唐代,优秀作品更是数不胜数。古诗以其凝练的语言、含蓄而丰富的内蕴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崇高的艺术殿堂,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如何才能领悟到它们的美呢?这需要掌握一些鉴赏方法。
2002年《考试说明》将“古诗阅读鉴赏”放到了第卷,并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关于鉴赏评价,《高考说明》提出了两点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由此可知是通过两条思路进行了考查:
语言——形象——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语言——表达技巧
据此介绍鉴赏诗歌的五步法:
第一步:品味语言、推敲词句
古诗语言存在着大量的省略现象,这需要根据上下语境,借助联想、想象填补出省略的内容,从而获得确切的理解。其次,古代诗歌在音律、对偶等方面有严格要求,使得诗句常常以倒装的形式出现,产生一种错位的美,不了解这一点,会理解错位。另外,古代诗歌善于用典、历史故事和神话故事,不了解典故的由来和故事的背景,很难准确理解诗意。如: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王卧薪尝胆十年,终于得胜回来。战士衣着华丽,兴高采烈;宫女如花似玉,满面春色。正确理解的前提要知道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战士还家尽锦衣”和“宫女如花满春殿”之间的省略也在明了故事的基础上,顺利地添加。
第二步:注意意象,把握形象
古典诗词的形象,一是诗人塑造的主人公形象,另外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情感形象,我们姑且称之为“意象”。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如: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后两句意象:春潮、雨、野渡、舟自横。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表现了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又如: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鉴赏这首诗,首先要了解“折柳”的意象,知道它是一种乐府曲调,也叫“折杨柳”,多写伤怀离别之情。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中的“柳”皆有此意。
古人善于借助景物表达主观感情,如“望月”遥寄思乡,“竹、菊、梅、兰”赞誉高洁品性的君子,“燕子分飞”寓意夫妻分手,“杜鹃啼血”渲染环境凄凉,“蝉鸣”表明品性高洁,“鸿雁”表明书信来往……
第三步:整体把握、领悟意境
诗歌的思想、情感,常常都是借助意境来表达的。所谓“意”是作者的主观情感,所谓“境”是作者笔下的外部世界,二者和谐统一,构成“意境”。诗人在写作时是十分注重意境的。那么,作为鉴赏者在欣赏诗词时也一定要注重对意境的把握。意境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触景生情、缘情写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元曲以凝练的语言将秋天傍晚几个特有的景物巧妙地组合起来,让人想到:在这惹人愁绪的时节,面对令人伤怀的景致,只有凄凉的西风与羸弱的老马与这个游子相伴,悲凉之情油然而生!全曲寥寥数笔,借助词语的意蕴和意象,通过联想、想象,境界全出。具体而言:意境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有情感类别(哀怨、欢快、离愁别恨、悲凉),构成情感的载体(杨柳、菊花、圆月、落叶、古道)。
第四步:发现作者观点,触摸诗人灵魂
“诗言志”,作者的思想、观点也就是诗歌的主题,是通过景或者物来表现的。表现了什么思想,用什么方式表现的,这些景物有什么典型特征,这些都需要仔细揣摩。这些思想往往与诗人所处的时代有关,也就是具备时代性;或与诗人的经历有关,把自己人生的感悟通过文字表现出来,也就是具备现实性,或表现高洁的情怀,或借古讽今。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此诗暴露杨贵妃贪食荔枝的腐化生活。诗人仅选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杜牧此诗的讽喻意义不言自明。
第五步:使用专用术语,鉴赏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包括:
(1)结构特点:线索、顺序、过渡、照应等;
(2)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其中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3)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比、排比等;
(4)表现手法:抑扬、点面、虚实、动静的结合、借古讽今、对比映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象征和烘托等;
(5)抒情方式又指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
(6)描写又指(点面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另外还有细描、白描、细节描写等。
熟练地掌握这些专用名词,在鉴赏诗歌时,能用语精练而准确,评价到位。评价技巧不是架空分析,而要结合诗句具体而谈。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照”是静景,“清泉流”是动景,两句动静结合,描画出一幅恬静优美的月夜图。
五步法是按照思考的习惯步骤逐步进行,无论是语言类题目,还是形象类和思想内容类、表达技巧类题目,均可以信手答来。最基本的答题模式:这首诗运用什么技巧,通过哪些诗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或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旨趣或胸怀)?(切记:鉴赏诗歌必须联系诗句,谈对本首诗的理解,不能架空分析鉴赏)。
后一篇:中小学小组建设与合作学习策略建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