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教育的目的方向,完整是教育的质量标准——好学校的十大特征
(2025-09-27 10:10:53)
标签:
杂谈情感 |
分类: 杂谈 |
幸福是教育的目的方向,完整是教育的质量标准——好学校的十大特征
卢志文
把“幸福”作为教育的目标和把“成功”作为教育的目标,有着本质的差别。
教育的目的,不是成功,而是幸福;教育的质量,不是分数,而是成长。成功,不一定幸福;而幸福本身,就是成功!
完整,是身心脑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学习性质量、发展性质量和生命性质量的整体提升。
新教育实验坚持做行动派,倡导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致力“五个改变”——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改变区域的教育生态。
新教育新办学,就是将“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作为轴心来转动其他四个改变。如果要我描绘心中幸福完整理想学校的样子,还可以概括为:最中国,很世界,特未来。
何谓好学校?我认为:既有学习质量、又有发展质量、更有生命质量的学校,才是好学校;充满人文情怀、闪耀智慧光芒、洋溢成长气息的学校,才是好学校;师生教育生活幸福完整的学校,才是好学校;学生喜欢、家长满意、领导信赖、同行佩服、自我认同的学校,才是好学校。——卢志文
1、
准确的自身定位
“找准位子,办出样子,创出牌子”,是一所学校成长为好学校的“三步曲”。准确的自身定位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前提。
学校定位,要遵循“四个客观”,即充分考虑:社会的客观要求、学校的客观基础、办学的客观条件和教育的客观规律。
新教育实验的愿景使命——努力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
陈东强:新教育实验是什么?有什么?怎么样?如何做?——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行动路径和成果榜样
2、
稳定的培养模式
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目标、方法、机制、措施及人才培养过程中各种关系的规范。
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客观化,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在实践中的反映。“相对稳定”反映学校掌握教育规律的程度。
陈东强: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的内涵本质和价值意义——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新教育实验的儿童课程——晨诵午读暮省:一种回归朴素的儿童生活方式
3、
好学校应该有“扎实的课程体系”
课程结构和体系决定人才规格与质量。与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课程结构与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是一流学校的必备条件。
学校课程体系,除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还应该有校本课程。除学科课程,还应该包括环境课程和活动课程。
卓越课程——课程的卓越决定着生命的卓越
课程体系——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
王志江:“AI+”时代,教育何为?——贞元新教育人的思考与选择
4、
精良的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教师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核心和关键。有一支“爱生若子”“爱校如家”“敬业专业”的师资队伍,是几乎所有好学校的共同特征。
精良的师资队伍,应该“个体素质较高”、“群体结构合理”和“富有创新精神”。
教师成长——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
实现路径——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学生的发展
人民日报:教育原来可以是这样的——他们眼中的“新教育”
5、
良好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创造的。但是,它一旦创造出来,就是一种能动的教育力量,反过来创造这所学校的师生员工。
文化是一种精神期待,在制度管不着的地方起作用。一所学校,不可能有百年不变的校长,却可以有千年传承的文化。
许新海:建设学校文化,哪里是核心地带,怎样有迹可循,如何定期而至?
什么是新教育的学校文化?——文化,为校园立魂;以人弘道,活出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6、
广泛的社区参与
社会参与度越高,学校越好。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现代教育也必须是面向社会的教育。这种教育在积极服务社会的同时,也能广泛地吸引社会的支持与参与。
教育孩子要从教育家长做起,从家长的自我教育做起,从优化社区的教育环境做起。
家庭教育——教育始于家庭,与孩子一起成长
如何开展家校社合作共育?——赋能家校社,协同育新人:新教育家校社合作共育宣言、论文和案例集锦
陈东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区别在哪里?——家校社协同共育生命之树的根脉与枝叶
7、
充分的主体发挥
学生广泛的主体参与,既是好学校的标志,也是一所学校之所以成为好学校的原因。学生主体意识的弱化,就是学校教育质量的弱化。
教育,为了孩子,围绕孩子,在于孩子,通过孩子,服务孩子,激发孩子,取决孩子……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种子的力量
林忠玲:我们需要怎样的校长、老师和学生?
郑英:看见每一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孤品
8、
适用的教育设施
不“先进”“一流”,而是“适用”。“实用、高效、人本”才是衡量教育设施优劣的标准。用坏了的教育设备,比保存如新的教育设备,美一百倍。
“我这个地区最好的建筑是学校”不如“我这个地区待遇最好的职业是教师。
守望集锦:如何缔造一间完美的教室?——汇聚伟大事物,呵护每个生命,擦亮每个日子!
如何营造书香校园?——没有书香充溢的校园,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校
如何构筑理想课堂?——实现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9、
浓厚的科研氛围
教育科学是前沿科学。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学习、借鉴、消化、吸收、创造,其实都包含在教育科研当中。
教育科研,不是为了出成果,而是为了出人才。学校浓厚的科研氛围,带给孩子的,是可贵的“求真”意识!
朱永新:彰显生命的高度——新教育实验理论及教师成长之道
郝晓东:自我进阶的有效途径,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网络写作,新网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启示
李庆明:我们充满劳绩,何以诗意栖居?
10、
科学的质保体系
教育是过程的艺术,没有过程就没有教育。好教师,不认真工作,和差教师无异。建立科学的质量保障体系,比选拔好教师更重要。
把质量交给制度,比把质量交给个人更可靠。质量保障体系最重要的环节在课堂。一所学校,最美的风景,在课堂!
前一篇:赢在责任心,胜在执行力
后一篇:家庭教育“36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