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一堂语文好课?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案 |
如何判断一堂语文好课?——《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导言 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阅读笔记
王荣生,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表明,我国语文教学的问题和困难,主要出在教学内容上,而不仅仅是教学方法上。”王教授从研究实证角度判断出我国语文教学的问题关键点主要在教学内容上。于是提出从教学内容角度进行观课评教。
那么什么是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呢?王教授说
“先进的理念首先关乎教学内容,首先要落实到“教什么”上。”
“在目前的情况下,对语文教学来说,我们以为教学内容更为重要、更为关键。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或者只有在考试的试卷上才有用,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
“在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好不好之前,首先要考察它的教学内容对不对;在感受课堂教学的活跃气氛之后,更要关心学生是不是驻留了与教学内容相应的语文体验;我们还有十分的必要,关注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问题。”
观课评教的最直接目的,是对一堂语文课作质的评价,判断它是好课还是坏课。于是王教授分别提出了一堂语文好课的最低标准、较低标准、较高标准和理想标准。
从教学内容角度评价一堂语文“好课”的标准 |
||
理想标准 |
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 |
9.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
8.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目标一致。 |
||
较高标准 |
教学内容的现实化 |
7.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 |
6.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一致。 |
||
较低标准 |
教学内容正确 |
5.教学内容与学术界认识一致。 |
4.教学内容与听说读写的常态一致。 |
||
最低标准 |
教师知道自己在教什么 |
3..教学内容相对集中。 |
2.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 |
||
1.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 |
老师知道自己在教什么,这也才能称得上一堂“课”。老师所教的内容是正确的,那也才能称得上一堂“好课”。老师所教的内容真正落实了,可以称得上一堂“较好的课”。但是仅仅就这样的目标其实普遍老师也难以达到。
而最理想的语文课,那就是能够落实好语文课程目标,能够真正对学生有效的课。语文课程目标也就是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通过大量研究测试,确定的该阶段学生需要达到的语文素养能力,也是该阶段语文考试的范围和能力。

(来源于《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
而从当下最新版的部编版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结构体系来说,也正是在直面和解决王教授所提出的语文教材的科学体系问题。
新版部编版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也通过双线组元、单元导语、课前预习提示、课后思考探究习题、项目化单元结构、三位一体(教读、自读、整本书阅读)、阅读综合实践、优化完善读写结合的写作结构体系等方式,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与理念具体准确明显地呈现在语文教材中,为教师的备课和教学提供支架,提供明确的方向,甚至于是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组成、教学层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2022年版)》相对于以往的语文课程标准,改变以往的“教学大纲”板块,增加了“学业质量标准”板块,为教材编写、考试命题、日常教学备课都提供了相对具体准确有效的方向。
另外,王教授也提及展示了一些国外的观课评教的方式方法。
观察前的准备工作表:
1.对该班学生进行简要介绍(包括有特殊要求的学生)。
2.该课的教学目标,即学生在这堂课上将会学到什么?
3.为什么教学目标是适合这些学生的?
4.这些目标是怎样来支持学区课程以及内容标准的?
5.这些目标是怎样与更广泛的课程目标相联系的?
6.计划怎样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你怎样做?学生怎样做?
7.在这一领域,学生面对的主要困难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去克服这些困难?
8.你上课需要哪些教学器具(列举)
9.你打算怎样去评价学生?你用的评价程序是什么?
10.你对评价结果将如何处理?
课后反思表:
1.据我回想,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参与了教学活动?
2.学生都学到了我想要教给他们的东西了吗?我的教学目标达到了多少?
3.在教学中,我是不是改变了我的教学计划?如果改变了,为什么?
4.如果有机会再次给同样的学生上同样的课程,我会在教学时作出哪些调整?为什么?
5.提供学生的作业样本,这样应该反映本班同学的能力水平以及你对学生提供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