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高效备好一节常态课

(2025-07-31 12:29:21)
标签:

杂谈

情感

分类: 教案
如何高效备好一节常态课
茯芝苓 


1.研课标,读教参。

新课标和教师参考用书是备课的指南针和工具书,确保我们的备、授课方向不会跑偏。

新课标要烂熟于心,尤其是每个年段的目标和学业质量描述,可以打印出来贴到自己的课本上。

于永正老师会把年段目标抄到课本的前面,每次备课时看一看。看多了自然就记住了。

于永正老师也说“课标是教学的圭臬,是依据,要成看。常看常新。”

新课标多读多看,同时还要学会拆解目标,把目标转化成若干个具体可操作路径。

珍珍老师以低段的“培养阅读兴趣”为例,进行了拆解:比如办读书节、把平时的阅读课上得有意思等。

就是把大目标、大问题拆解成小目标、小问题,然后逐个去落实、去解决,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困难,再不断读书、学习,化解困难,继续落实,让新课标的学习形成闭环。

珍珍老师的拆解,给我阅读新课标又提供了新的思路。细细一想,我对新课标的阅读还是处在浅层区,没有深入下去,还需要下功夫。

2.精读课文,汲取前辈智慧。


比如于永正老师备课时会把课文至少读5遍,层层深入地读。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遍通读,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框架和情感。

第二遍精读,梳理生字词和语句特点。

第三遍是考查重难点的读,要从教学角度思考重难点。

第四遍预设读,从学情角度出发,进行预设。

第五遍是查漏补缺的读,结合教师参考用书、优秀课例等补充、调整。

只有这样层层深入地去读,才能跟文本深度对话,才能深入浅出地上课,文本解读能力也会逐步增强。

上周读于永正老师的儿童的语文,其中也讲到了备课,我收获很多,并写了一篇读书笔记供自己随时学习。

备课备什么?——读于永正《儿童的语文》

3.善用平台,拓宽备课视野。

跟着一些名师去备课,可以参加一些备课营等,也可以在各类网站上找资源自己学习,最终要形成自己的思考和风格。

课件并不是很重要,课件越多、越复杂对我们上课的束缚就越多。

其实,这种情况我遇到过很多次,无论是教研组内听课还是自己的常态课,有时候课件精美,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时候课件太多,基本上照着念课件了。

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就自己刻意去改进,所以无论是我自己的公开课还是常态课,我争取缩减课件,加片头片尾最多不超过20张(其实这都有点多),而且我个人喜欢简洁的课件,不喜欢太多花花绿绿的形式等。

近几年,我上公开课一直追求清爽、简约、松弛,首先从课件上改变,课件只是重难点的提示、引导,很多东西都要放在自己的脑子里,体现在自己的课堂语言和活动的设计上。


在常态课上,我也一直在改进,但毕竟一节常态课没有一节公开课花费的心思多,不如意处也就多一些。今后,自己的常态课还要不断精简,争取做到简约而厚实。

我们要靠自己的语言、问题的设计、课堂活动的层层推进等去吸引学生,而不是靠课件。所以,语文老师还要不断修炼自己的个人魅力。

2下学期,我怎样备好自己的每一堂课?

首先,要时常阅读新课标,对自己执教年段的目标、学业质量描述等做到非常熟悉,这不仅是哪一个学期的事,要持续学习。

下学期,我要拿自己所带年级的学段目标和学业质量描述打印出来,贴在语文书的封面上,备课时候读一读、研究研究。

其次,明确单元语文要素,按照“五遍阅读法”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

我觉得珍珍老师分享的很实用,我打算按照这个思路在备课前读课文,争取读出自己的发现和见解。当然,这个读不仅是默读,还有大声地朗读。

当然,我不得不说,一上班,时间被各种杂事琐事、培训比赛等所侵占,严重不够用,我确实不能保证篇篇课文自己都会这样去做,但一单元至少有一篇课文这样去解读,也会有很多收获。如果带低段的话,可以多解读几篇。

最后,结合新课标、教师参考书等设计教学活动,制作、修改课件。

我平时备课的习惯是提前一两天在办公室完成,一般是在希沃上下载课件,并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删减、修改、增加。这个习惯可能会保持。重要的是自己的思路。

“课比天大”,常态课才是我们的主阵地,更需要我们用心去研究、去优化,让学生真正眼里有光,真正有所得。

虽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继续努力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