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让师生“自带动力”的成长?

(2025-07-30 11:26:53)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案
课改叙事4:如何让师生“自带动力”的成长?
 朱斌 



经过将近两年的“学为中心”理想课堂探索,我们最大的收获是深入理解了“学为中心”理想课堂构筑的实践逻辑,包括这样几组关键词:共识、行动、文化、结果、还有关键的人物与事项。

如何让师生“自带动力”的成长?

华锐学校“学为中心”课改实践逻辑图

任何一所学校要构筑“学为中心”理想课堂,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达成共识?

校长团队和骨干教师团队齐心协力支持课改,达成共识,这是前提;

有了共识,一定要马上行动,这个行动一开始是“小步快跑”,步子要迈得小一些,但一定要不断迭代,每周在前一周的基础上有小进步;

在小步快跑的行动过程中,就会慢慢形成文化,这个文化有两个关键点,就是学生立场和团队合作;

在“小步快跑”行动中,要有关键的人物作为先锋队先行先试,同时要对影响课改的重要事项做合理安排。

只有做到达成共识、勇于行动、积淀文化,最后才会水到渠成地收获课改成果。

我们对课改成果的理解不仅仅指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我们是通过“对子互学”实现的。

我们把“对子互学”分为七大场景,分别是早自习“对子互背”和“对子互批”,课堂上“对子讨论”和“对子过关”,课后的“对子讲课”、“对子讲题”和“对子讲书”,并组织教师研讨相应的操作流程,确保课堂上90%以上学生有效完成学习任务。


早自习上学生对子互背
我们初中部英语组在“对子互学”上做出了示范,首先建立对子公约,做到让学生明白既要对自己负责,又要对同伴负责;

其次做好动态配对,让学生有机会通过动态配对,能跟不同类型的同学交流,在课堂上培养他们倾听、赞美、表达等沟通能力;最后每个月对优秀对子进行表彰奖励。

在2024年秋学期全区九年级英语期末统测中,我们学生的英语测试均分位居全区第三名;

另外,2025年中考,我们在优生培养上有新的突破,根据区教育局最新公布数据,今年华锐考上省锡中有22人。

除了学业成绩提升之外,我们感受变化最大的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提高。

我们在课改实践中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可从小组积分管理和学习任务设计着手。小组积分管理调动的是学生外在动力,学习任务设计激发的是学生内在动力。

在课改之初,我们对学生小组积分管理重视不够,没有形成学校统一的制度。2024年暑假,在课共体专家的指导下,我们第一次系统性尝试七年级新生体验营活动。

在这次新生体验营上,我们真切感知到小组积分管理对调动学生做成一件难事的重要性。

我们在筹备新生体验营时,特意提前在七年级每间教室外面制作一块比较大的小组评价表,确保每个学生的名字及其每天获得的笑脸贴都能被大家看得见。

如何让师生“自带动力”的成长?

七年级新生体验营班级小组评价表

在新生体验营第一天,班主任老师公布五天体验营设置的奖项和相应的评议量规。比如,我们设置了“优秀组员”“优秀小组长”“展示能手”“书写能手”“预学达人”“礼貌标兵”等荣誉奖项,确保每个新生至少都能获得一张奖状。

在五天时间里,我们每班选派12位高年级学生担任七年级小老师,要求他们入组帮扶做到两点:

一是给学生发放笑脸贴时,要说出你给他的理由。比如你看见一位学生大声发言,你可以走到他身边为他发一个笑脸贴,同时悄悄说一句:刚才你发言声音很洪亮!

二是尽量坐在自己负责的小组旁边,除了关注表现积极的学生,为他们拍照外,更要关注小组内的弱势学生,多鼓励这些学生站起来发言,一旦他们勇敢站起来发言,不管发言怎样,都要多给他们一些笑脸贴,公开为他们点赞!

在新生体验营期间,我们每天所有任务结束后,都会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当日工作复盘。第一天复盘时,老师们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很累!

但在第三天复盘时,很多老师们说看见孩子身上发生了点滴变化,从一开始不敢站起来说话,到现在能够自信表达与展示,认为这几天的付出都值得!

我随机与一些新生和小老师交流,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告诉我五个字:累并快乐着!孩子们都说很喜欢这种体验式学习,能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目前九年级毕业的孟裔辰同学还向学校提出申请:今年七年级新生体验营我还想来母校当小老师!


新生体验营上小组共创学校文化海报

2024年11月20日,我们举行了一场语文组的观课议课活动,在进班观察辛悦老师的一节语文课《范进中举》后,我们对设计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对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性有了切身实感。

辛悦老师设计以课本剧为驱动任务,让每个小组学生负责一幕剧表演,引导各组学生课前改编课文,撰写台词,实现学生学习前置;课中每个小组上台表演,展示学习成果,99%的学生都参与进来,做到了课堂学生高参与。

辛悦老师设计了三个有梯度的学习任务,分别是第一课时探究任务:作报幕海报,讲儒林故事;第二课时探究任务:绘人物群像,看众生丑相;第三课时探究任务:添舞台说明,悟作者讽意。

这三个探究任务,有层层递进关系,有不同层次的思维挑战。观课结束后,我随机询问几位学生学习感受,他们都说喜欢这样的课,有代入感。辛悦老师看到学生喜欢上自己的语文课,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与行动,也收获满满的专业成长。


“学为中心”理想课堂建设是一场走向未来的山路征程,让我们一路前行,迭代我们的课堂系统,共同见证旭日东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